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評價式教學模式

時間:2022-04-07 08:20:14

導語: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評價式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評價式教學模式

【摘要】大學課堂教學是本科教學的核心,是大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主要陣地。當前大學課堂教學面臨著“解惑”環節缺失、展示設計單調、作業設計缺乏針對性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對大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優化提出了一些思考,總結為“評價式教學模式”,通過師生互評和漸進式的作業設計對大學課堂教學設計提出優化對策,并以《物流供應鏈管理》為例,詳細分析該模式在大學課堂教學設計中的實踐。

【關鍵詞】大學課堂;教學設計;評價式教學

隨著技術的進步,課堂教學的手段日益多元化,教學模式也日益豐富,但教學的本質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大學課堂依然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術和思想的最核心環節。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改善了當下的大學課堂,但囿于條件限制,多數高校依然是傳統課堂為主。通過參加教學比賽和教學實踐過程的經驗積累,本文對傳統課堂中存在的痛點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

一、大學課堂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填鴨式”教學,師生互動的缺乏導致大學課堂“解惑”環節缺失。傳統課堂“提問”和“回答”的模式使參與課堂的學生人數數量有限,無法促使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思考;傳統課堂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疑惑之處,表現在課堂結束之后沒有問問題的學生。多數大學課堂展示環節的設計重復而單調,每次課堂均使用同樣的課堂展示環節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課堂展示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模塊,多數大學課堂安排的課堂展示流于形式,重復而又單調,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大學課堂作業的設計沒有針對性的鍛煉學生的能力模塊,作業設計大都僅限于簡單的“布置—提交—批改”模式,缺乏對作業模塊的深入設計。多數課堂聚焦于課堂教學的“教師傳授”,造成多數課堂上學生進行被動學習,無法積極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更無法有效使課堂教學從課內延伸至課外。作業設計缺乏連貫性,內在邏輯不明,多數大學課堂作業沒有精心設計。

二、改善大學課堂教學過程的思考與探索

為了能夠更好地表述對大學課堂教學過程的思考和總結,本文使用“評價式教學模式”作為一個總括,以概括筆者對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評價式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兩種評價”,一個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式”課堂展示、評分、漸進式的作業設計教學),一個是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即時評價),這兩種評價圍繞的核心就是“合理的評價環節設計”。

三、“評價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探索

(一)即時評價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解決傳統的“問答”式教學不能得到及時反饋的弊端,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不能簡單的是老師站在講臺上進行講解,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聽課效果。假設每節課45分鐘,課堂設計安排時間35~40分鐘,學生評價時間5~10分鐘;可以評講課內容、講課方式、講課態度、課堂安排等與課堂設計相關的內容,并讓學生提出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但主要還是引導學生針對課堂講解內容進行評價,可以通過聊天、問卷、問答等方式完成此項環節。(二)漸進式作業設計教學。1.漸進式作業設計的目的及過程對作業模塊的設計進行深入思考,用漸進式作業模式替代原有教學設計環節;對該環節的設計需要統籌設計各章節作業,以夏春玉主編的、由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第五版)》為例,一共48個學時,每次講課均需要給學生設計一個開放式問題,或結合本次課堂講解,對已經布置的開放式作業增加“追問作業”,形成漸進式作業。開放式問題的設計有以下幾種目的:①開放式問題設計是為了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結合講課內容,根據作業設計問題,形成“開放式問題+課堂內容→學生自我思考形成的問題→解決問題→評價→產生新的問題→完善結果→形成完整的作業”這樣一個良性循環模式。②“漸進式作業設計”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自我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但是需要引導學生給出答案時,考慮答案的可驗證性。③“漸進式作業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因此,在作業設計時需要緊密結合課本的專業知識,并且要和課堂內容的講解同步進行。2.漸進式作業設計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課堂中的應用為了更好地闡述“漸進式作業設計”的理念,這里以《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第四章的課堂作業設計為例,進行詳細說明。為了每一章節的作業持續時間和教學進程同步,針對重點章節第四章“倉儲與物料管理”,安排的學時數是6個學時,時間持續是兩周,但是在第三章結束時將關于第四章的開放式作業布置下去,直至第五章開始的第一周結束,那么這個作業將持續三周的時間,對于這三個周則需要進行統籌安排。首先,在布置作業時進行引導,以讓學生預習下一章節的基本內容為準,這個時候給出的問題就是“結合生活中的不同類型倉庫,確定你所進行的經營活動需要自己建設倉庫,還是租賃倉庫,并結合百度地圖,在永川進行倉庫選址。(注:①結合實際;②經營活動自己根據實際案例進行設定;③地圖的截圖要打印出來,④問題的設置要結合第四章相關內容。)”其次,進行第一次解題方向引導,這個環節在于讓學生在引導的情況下逐步做出所有的答案;針對上面所述的問題,主要引導大家去思考“我要在什么地方建設倉庫,經營活動是什么?”而如何得出具體的答案需要結合課程進行,并在下一次課堂中對上面的問題進行改進。在第四章完成對“倉儲決策”與“倉庫選址決策方法”的講解之后,開始對上面的問題進行補充完善,這個時候對問題補充完之后就形成了“結合倉庫選址決策方法(重心法、加權評分法等),結合生活中的不同類型倉庫,確定你所進行的經營活動需要自己建設倉庫,還是租賃倉庫,并結合百度地圖,在永川進行倉庫選址。并將兩次作業的結果進行對比?!边@次的作業導向就開始引導學生使用具體方法進行作業解答,并通過兩次作業對比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程度。(三)“評價式”課堂展示環節。這個環節是完成“漸進式作業設計”的核心環節,也是“評價式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在這里仍然以《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第四章的課堂作業設計為例,進行詳細說明。在每周一次的三個課時中,從第三節課抽出30~35分鐘,作為學生展示的時間,這個展示環節不對學生是否做PPT進行要求,在展示之前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學期開始時進行)。(1)互評環節。在第四章進行的第一周課堂展示時,告訴學生今天需要幾位同學上來講解自己的作業設計(注:為了不讓學生松懈,一般采用“自愿+點名”的方式確定上來展示的同學數量。),對學生講解的內容要點進行事先規定(根據作業設計而定,在作業布置時告知學生),然后讓各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完成之后(規定討論時間),各組派代表對學生講解的內容進行評價,然后老師再給出具有引導性的評價,這個引導性的評價主要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需要配合第二次的問題進行以及剛剛講解過的具體方法;并告知學生下周收取第一次作業設計;(2)自評環節。在第四章進行的第二周課堂展示時,就需要學生上來展示后進行自我評價,進行自我評價時需要老師挑選出個別作業完成度較高的學生在其他學生展示完成之后進行單獨展示,這個時候的課程進行已經完成第二次問題所涉及到的相關方法,但是學生的應用不一定熟練,會有多數學生掌握不徹底。因此,需要學生結合講解過的方法進行自我剖析,分析自己第一次作業和第二次作業之間的差別,這個環節需要學生進行自我糾錯,并通過老師的評價,讓學生明白自己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錯誤和不足之處,并找到個別給出較為正確和完整的學生的答案告訴學生正確的結果和形式是什么,告知作業設計那些環節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完善,并告知學生在下周收取第二次作業設計,并收取第一次作業設計。(3)總評環節。在下一周的課堂展示環節,安排10~15分鐘時間抽部分第四章作業完成非常優秀的作業設計(在上周作業展示時確定)進行綜合展示,可以要求學生制作幻燈片(在上一周課程結束時布置下去),并收取第二次作業設計,進行評分。這個環節以老師的綜合評價為準,并對第五章布置的問題進入互評環節。以上三個評價環節設計成功的關鍵在于問題的設計,和學生的重視程度,對于關鍵重點章節,其作業設計需要結合學生具體能力的培養,并給出較高的權重分數占比。

四、主要結論

綜上所述,評價式教學的核心在于師生互評和漸進式的作業設計。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對自己所教授的課程有系統的教學設計,并能夠通過“評價”這一方式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和教學設計的不足之處;除此之外,還需要任課教師對一本教材的每個章節進行統籌教學和作業設計,并且需要針對每個章節將書本內容和學生能力培養相結合,提出能夠提升學生能力的作業設計,其主要目的在于用“評價式”教學打破現有課堂教學格局,將課內學習延伸至課外。

參考文獻:

[1]彭春華,漆華妹.大學課堂教學的主體間性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教育觀察,2018,(21):14.

[2]程立寶,蔣潤枝.兩種教學模式下大學課堂特點淺析[J].科教導刊,2018,(07):6.

[3]朱西存,趙庚星,李新舉,齊偉,諸葛玉平,李成亮.提高大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8,(23):148.

[4]張小鈺.學科文化視角下的大學課堂師生言語互動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5]余文森.論大學課堂教學的三個“應然”[J].中國大學教學,2018,(04):43.

作者:于雅雯 魏敬周 單位:重慶文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