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教學質量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6 09:29:00

導語:學生心理教學質量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心理教學質量管理論文

摘要:“兩課”教學要貼近現實,抓住學生的心;要“意新理透”,深入學生的心;要客觀辯正,理順學生的心;要高屋建瓴,開闊學生的心;要語言生動得體,打動學生的心;要與時俱進,利用互聯網“網住”學生的心。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兩課”教學質量。

關鍵詞:“兩課”教學;學生心理;教學質量

高?!皟烧n”教學一直被定位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但長期以來“兩課教學”并沒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主渠道作用,大學生們對“兩課”的學習興趣低,缺乏學習熱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兩課”教學患了“虛高癥”,高高在上,沒有切中學生的思想要害?!皟烧n”教學的直接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有目的的施加影響中,逐步內化形成自己的觀點,也就是說,外部教育只有通過受教育者的內因起作用,使受教育者接受定向的影響,教育才是成功的。因此,要使“兩課”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抓住學生的心理學問題是關鍵。

一、“兩課”教學要貼近現實,抓住學生的心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兩課”教學必須貼近現實,緊密聯系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問題、學習問題、生活問題和工作問題,貫徹鄧小平說的“兩課”教學“要精、要管用”的原則,才能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心,從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兩課”教學質量。

首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對于目前的大學生來講,不少學生認為對時事的關注不能產生實際效用,因而失去了參與政治的積極性,轉而關心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物,比如愛情、就業、考研、出國。另外,長期應試教育下的學生對社會生活沒有深刻的了解,缺乏切身的經驗和體會,對很多政治問題只能停留在淺層認識上。為此,我們在講授形勢與政策時,不妨及時提出一些大家感興趣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如國內外局勢,如何辯證地看待中美關系、中日關系,政府的體制改革對學生就業有什么樣的影響,以及當前如何看待就業難等問題。只有敢于和善于回答、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慮重、難度大的現實思想問題,才能抓住學生的心,循循善誘,使學生想聽、愛聽。

其次要貼近學生的專業學習。經常聽到不少學生抱怨,之所以不愿上“兩課”是因為將來搞專業,學了也沒用。那么如何克服學生的這種心理呢?大學生的根本任務是學習,在講馬克思主義哲學時,就可以舉例分析哲學與科學發明創造之間的關系。比如在給地質專業學生講課時,可結合如何繪制一張地質圖,說明制圖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從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的反復實踐、反復認識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矛盾、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從而說明科學工作者也需要求助于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提高學生對哲學理論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再次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工作。大學生由原來的父母包管到融入高校集體,許多學生會遇到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交友問題、學習方法問題、愛情與學業的關系問題、特困生的求學和勤工儉學等多方面的問題?!皟烧n”必須貼近這些問題,在教學中方能與學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擇業觀、愛情觀等,使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能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高的心理素質。

二、“兩課”教學要“意新理透”,深入學生的心

愿聽新鮮事,愿聽新道理,這是人們共有的一種心理需求。所以“兩課”教學一定要防止老生常談和重復累贅,教學內容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應充實新的內容;同時理論課的講授要深入透徹,把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經常探討的理論講出新意,使人耳目一新。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絕不是靠幾個新鮮詞表述一下就能奏效的,而要對那些“老事”“老理”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不斷求新。只有分析研究深入一層,才能總結提煉出新的認識,對學生才會有新的啟示。如果你講的道理人們早已熟知,那么,你講的那些只能在學生的思想表層中徘徊,講過之后也不會給學生留下什么印象。只有那些深刻的道理,新穎的立意,才能突破人們的思想表層,在心靈深處打上烙印,從而讓我們的“兩課”深入學生的心。

把“兩課”講新、講深,關鍵的問題是教師本身要不斷提高理論思維能力。所謂理論思維能力,就是對大量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就是運用辯證法的能力。對于理論思維能力的鍛煉,恩格斯說:“這種才能需要發展和培養,而為了進行這種培養,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辦法?!敝挥芯邆淞诉@種能力,講課時才能防止就事論事的傾向,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在講問題的實質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要把“兩課”講得“意新理透”,教師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使所講的每堂課都能給人一點新的啟示,留下一點抹不掉的記憶。

三、“兩課”教學要客觀辯證,理順學生的心

由于社會矛盾的紛繁復雜,大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經常會產生一些疙疙瘩瘩和想不通、氣不順的思想、情緒。作為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兩課”就是要用正確的思想引導、消除這些不健康的情緒,把學生的心理順,以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以促進他們學習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要達到這一效果,就要求我們的“兩課”教育工作者在授課時,必須注意兩點:

一要客觀,即要說實話,道實情,講實理。教師要敢于面對現實,以事實為依據,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不能夸張,把一說成二;不能編造,把無說成有;不能歪曲,把是說成非。特別是學生關心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教師應為學生進行冷靜的分析,讓學生理智、正確地看待問題,從而理順學生的心。

二要辯證,就是要客觀辯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孤立地、片面地、靜止地給學生講解問題,盡量從正反、利弊、成敗、優劣等多側面、多角度地把問題講清,用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力爭把歷史、現實和將來都講清楚,使人們看到事物的發展趨勢和前景。比如,我們在講述中國與美國人權的本質區別時,就結合教材內容和社會生活實際,將美國在全世界反恐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以及北約東擴和美國在亞洲強化日美安保體系等問題聯系起來講解,澄清了學生的某些模糊認識,并及時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明白西方某些人企圖“西化”和“分化”我國的險惡用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兩課”教學要高屋建瓴,開闊學生的心

通過“兩課”教學,解決大學生們遇到的一些具體的思想問題和理論問題,從而達到我們的目的,這無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我們的課堂教學開闊學生的思路,拓寬他們的胸懷,從政治上提高他們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分析問題時,起點高一些。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是從本校的客觀實際出發,放眼國際經濟全球化。講課不光要緊密聯系本校的實際情況,還要注意聯系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形式的發展變化。

二是緊密聯系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著眼于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種種思想問題和實際無疑總是“兩課”聯系實際的基本素材之一,但如果僅僅聯系這些,必然會使學生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立足點局限在一個很低的位置,考慮問題容易從個人和小團體出發。只有引導學生以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為準繩,來觀察分析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思想實際,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想得開。

三是解開學生思想疙瘩,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皟烧n”教育能否消解學生的思想困惑,對學生的思想意識深處有所觸動,是授課效果好壞的一個重要體現。但是,“兩課”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解疙瘩”上,而是要教會學生“解疙瘩”的基本方法,也就是提高自我教育、自我規范的能力。例如我們在講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時,就不僅是要上好課,還要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在講道德修養時,既要幫助學生糾正不良行為,又要教會學生掌握自覺進行道德品質修養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五、“兩課”教學要語言生動得體,打動學生的心

語言表達是否恰當有力,是能否講好“兩課”的一個基本要素。如果我們在講思想概論和鄧小平理論概論時,語言表達蒼白無力,照本宣科,那么內容再生動,也不會收到感人的效果。因此,要使“兩課”打動學生的心,教師必須在語言表達上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樸實無華。上“兩課”不能像戲劇表演那樣用華麗的詞藻、高亢的唱腔和夸張的動作,而應用樸樸實實的、嚴謹的邏輯把要講的內容充分表述出來,以達到啟發良知、提高覺悟的目的。實踐表明,越是樸實的語言,越是實在的道理,越能打動學生的心。

二要生動形象。我們說要求“兩課”教師講課時要語言樸實無華,絕不是不要生動形象的語言,恰恰相反,因為“兩課”的內容往往較抽象,所以要講好就更需要生動形象的語言。事實上,群眾的語言最生動,具體真實的事例最感人。因此,“兩課”教師在講課時,應盡量在用語正確的前提下,緊密結合教育內容,多用一些大眾化的語言。如靈活運用一些成語典故、民間諺語和歇后語等,以增強語言的幽默、生動和親切感。同志在作演講和報告時,就經常是妙語連珠,使聽過他演講和報告的人事后久久難忘。我們強調語言生動有力,必須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不能用低級庸俗的語言作為“調味品”,否則會損害教育的思想性和科學性,使人一笑了之,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三要言簡意賅。“兩課”教師在講課時,要緊緊抓住主題,用鮮明簡練的語言把該講的問題講清楚,講透徹,而不要不分主次,泛泛道來。那種一講課就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亂“發揮”,不僅不會打動學生的心,反而會給學生增添思想負擔,打擊學生的聽課情緒,也就達不到預期效果。

六、“兩課”教學要與時俱進,利用互聯網“網住”學生的心

互聯網在我國高校的快速發展,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我們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培養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載體和重要手段作用,多建快建各種紅色思想政治網站,搶占網絡陣地,將“兩課”教學搬上網。

在互聯網上建立德育網站,必須確保正確的輿論導向,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將教育與服務融為一體,這樣才有可能“網住”學生的心。網站可設立新聞時事、素質教育、德育教室、青年志愿者、普法園地等主流板塊,弘揚愛國主義旋律,使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潛移默化中深入學生的心,使“兩課”教育最終形成“網內網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網絡教育新格局。

社會在發展變化,教育對象也在不斷變化,只要“兩課”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責任心,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針對他們的思想,展開一系列有的放矢的教學,使“兩課”聽之有趣,學之有味,就能使“兩課”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從而在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繼安.思想工作心理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7.

[2]楊鑫輝,等.大學生心理學[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0.

[3]楊德廣.大學德育論[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0.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285.

[5]謝海光.互聯網與思想政治工作案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