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1-26 04:36:00
導語: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溝通優勢
輔導員的年齡優勢使其容易和學生溝通。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中絕大多數都是從高校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年齡、價值觀、生活模式與在讀大學生都很接近,屬于同輩群體。師生之間基于成長背景的差別小,溝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動性強,所以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包括心理素質的培養、塑造、提高和發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和作用,很多學生比較信賴輔導員,在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時愿意主動與輔導員溝通,征求意見,尋求支持。
2.資源優勢
就工作內容來看,輔導員負責學生學習、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學生的生活起居,大到畢業生就業,對于學生適應環境能力、情感狀況、人際關系和諧程度等情況都比較了解,加上學生干部團隊的輔佐,使得輔導員與專業任課教師和行政工作人員相比,無論在與學生接觸的時間還是工作內容的性質方面,都有十分獨特的資源優勢。同時,輔導員要伴隨大學生走完大學求學的幾年時間,相較于專業課教師,他們是“任課”時間最長的老師,也是“上課”門數最多的老師,和大學生接觸最廣泛、最具體、最有機會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的思想動態、情緒、困惑、壓力等,知道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需求,這有助于他們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3.自身優勢
我國目前的高校輔導員隊伍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師范院校畢業的,數年師范教育的熏陶,使得這部分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變化、情緒反應較為敏感,而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輔導員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或有能力提供正確的實現成長的其他途徑。非師范教育專業出身的高校輔導員,在正式參加工作前,也接受了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崗前培訓,了解了大學生群體生理、心理的發展特點,結合自身經歷,進入職業狀態也比較容易??傊?,高校輔導員已經基本具備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顧問功能和疏導功能。
二、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開展心理健康調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輔導員開展好學生工作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措施與方案。而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就要進行心理健康普查,主要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異常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與他們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預防。上課學習階段,任課老師也要觀察學生情況,反映給班主任、輔導員,結合學生心理檔案,記錄學生心理變化,再及時反映到心理咨詢機構,或者做統一的心理知識講座預防、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或個別進行指導、幫助。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早解決。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工作效率。
2.培養學生骨干,建設和諧班級
班風的好壞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在校大學生都組合在不同的某一個班級內,班內同學彼此熟悉,沒有較大的距離感。而和諧的班集體能夠促進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輔導員應引導大學生在班內建立一些愛心小組,同學間互幫互助,互敬互愛,這種對心理的關愛往往能落到心坎上,并能讓人動情、感觸深,甚至終生難忘。相反,若一個班級的風氣是消極的、互不配合,像一盤散沙,那么班級的每個學生就會感到孤獨無助、緊張壓抑,班集體名存實亡,久而久之不僅影響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效率,而且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輔導員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注重班級建設,要把班風建設作為班級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和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抓好班風建設。輔導員可以在學生中建立起很好的信任感,做學生的知心人,以“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響力。
3.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關鍵還要靠培養學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而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輔導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深入基層,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要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見識,調適心理,認識社會,把自己融入社會,從中接受鍛煉、磨練意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4.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表率作用。父母應該而且必須配合學校,關心青年學生的成長,父母有責任了解與關心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尤其在一些年輕人情感糾葛問題上,家庭的處理往往比其他機構更有效。輔導員首先應使家長明確家庭對學生心理支持的作用,讓家長認識到預防學生陷入心理危機的重要性。其次應定期與學生家長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內的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最后對于發生心理危機的學生,輔導員應在第一時間通知其家長,使家長配合干預,對其實施監控。
5.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輔導員要學會傾聽藝術。傾聽藝術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途徑。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情感復雜動蕩,有些學生性格內向,遇到問題時不愿意將其真實感受表達出來,這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輔導員在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中,不僅僅是老師對學生說,認真地傾聽學生訴說也很重要。如果輔導員能夠以學生為中心,理解和體會學生的感情,認真地聽取學生的陳述,并啟發學生陳述,讓其在述說中表明自己的觀點,宣泄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地、客觀地了解到學生的內心世界。
6.心理學在輔導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運用
雖然輔導員很難既是一個“管理者”,又是一個“心理咨詢師”。但是,高校輔導員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仍然是必要的。廣博而豐富的理論知識不僅使他們能從容地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而且便于他們與學生進行近距離的交流,建立融洽、和諧、相互信賴的師生關系。而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輔導員就必須不斷加強心理教育的相關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素養與心理咨詢水平,在原有專業知識結構基礎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效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心理效應,將其融入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說服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心服、口服,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以自己的知識素養引導學生的健康成長。
【摘要】輔導員作為高校第一線的學生管理人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從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及途徑出發,對輔導員在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優勢途徑
- 上一篇:戰士心理壓力分析論文
- 下一篇:大學生心理危機現象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