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維護策略論文

時間:2022-09-17 08:49:00

導語:幼兒心理健康維護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心理健康維護策略論文

摘要:當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各階層人們的廣泛關注。成人應該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的心理發展問題,而不僅僅只局限于幼兒的衣食方面。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我國社會正處于急劇變化之中,家庭結構、養育方式的改變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緊張因素,這導致兒童的心理問題較以前明顯增多。據全國22個城市的調查發現: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2.97%,另據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對上海市3000名4—6歲的幼兒心理的調查:8.8%的幼兒有不良行為,11%的幼兒情緒抑郁、自卑,8.5%的幼兒憂慮、緊張。因此,我國幼兒心理健康的現狀不容樂觀。

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健全狀態受多種交叉、滲透、影響的因素制約。這些因素可以籠統分為環境、生物學、保健措施的易得性以及生活方式這4種類型。我們應從這4個方面的心理加以教育滲透。

二、明確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各種環境中都能保持一種持續的、積極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能作良好的適應,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發其身心潛能。這是心理健康的普遍意義,對于幼兒來說,心理是否健康可參考以下標準:1)樂于學習,發展智力;2)適應生活,學習自理;3)悅納自我,具有自信;4)樂于交往融入群體;5)調節情緒,初學自控。

當然,世界上沒有一個事物是絕對永恒不變的,成人在具體判斷幼兒心理是否健康時,不但要從以上五個標準出發,還要考慮幼兒心理和行為表現的經常性和一貫性,因人、因事、因時作具體分析。

三、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據和根本教育方法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早期的心理健全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毙睦斫】祮栴}的產生具有積累性,幼兒在這一時期已開始形成最初的個性心理傾向,使得我們在這一階段通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道德行為等成為可能。我認為應該對幼兒實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做好幼兒健康心態的表率

兒童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也就是說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思想行為、意識習慣、情感態度等對幼兒個性的導向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曾經有人這樣形容,如果幼兒生活在批評的環境中他就會指責;如果幼兒生活在敵意的環境中,他就會打架;如果幼兒生活在鼓勵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信?!昂⒆涌梢哉f是父母的鏡子,怎樣的父母就在孩子身上反映出來?!保慂Q琴)這句話也反映出同樣的道理。所以,父母應精心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以身作則,尤其在面對困難挫折時更是要保持一份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作好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率。公務員之家

五、及時增加幼兒心理成長所必須的“營養素”

本質上說,幼兒最需要的心理營養素是愛,準確來說,是父母和親人所給予的愛。愛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如溫暖、關懷、寬容、安慰、鼓勵、獎賞、贊揚、支持、信任等等。一個孩子如果長期得不到或者很少父母和親人的愛,長期處于孤單、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長,而且還會造成心理變態,人格不健全,,人格扭曲等諸多不良現象。,嚴重的還會導致犯罪行為的產生。

自信是一種對幼兒來說終生有用的極為重要的營養素,它是通往成功邁向勝利彼岸的良好工具之一,自信能使人的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就是要支持幼兒去做他喜歡做的事(壞事除外),讓孩子在做事中培養興趣,并從成功中體驗出自己的力量、能力,從而不斷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希望是一種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對未來充滿希望、會是人奮斗不息,不甘失敗。讓幼兒充滿希望,關鍵是環境的潛移默化,家長在幼兒面前始終要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險阻,都要抱樂觀的態度,長期以往,孩子將會是充滿希望躊躇滿志。

宣泄和疏導都是維護幼兒心理平衡的有效辦法。心理負擔若長期得不到宣泄和疏導。則會加重心理矛盾,進而成

為心理障礙。因此家長要留心關注幼兒,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則及時對幼兒加以指導改正。

六、幼兒教師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盡力為維護和增進幼兒心理健康作出應有努力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在幼兒園中,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得失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增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其次,設立專門的心理檔案,促進幼兒形成健康人格;再次,改善環境,創設良好濃郁的心理氛圍;最后,開展混齡活動,協調同伴關系。

七、總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很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通力協作,尤其是在幼年階段,這三方面更要有機結合,互相滲透,畢竟,三歲看大,七歲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