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3-05 03:37:14

導語: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農村寄宿制中學留守學生的現狀

時下,農村寄宿制中學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普遍令人擔憂。隨著農村改革和農村經濟的深入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農民的思想觀念,謀生手段發生了深刻變化,外出務工、經商的人越來越多,使得他們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輩照看,有的托付親戚朋友代管,讓這些孩子成了“留守學生”。有的家庭,雖然父母有一方在家,但因為忙于生計,往往顧及不了孩子。我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獨立初中,共有學生276人,在校住宿生有239人,占總人數的86.59%。自1983年建校至今,各項工作均無現存的經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陌生。在我們學校,超過一半的學生存在這樣的現象: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如果對所提問題不會回答,這些學生站起來后,既不說知道,也不說不知道,為了上課進度,只好讓他們坐下。課后,與這些學生交流原因時,也只有簡單的幾句交流。有的學生學習不求上進,有的學生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通過進一步的調查發現,我校部分學生均存在種種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具體問題表現在:①不誠實,不守紀律,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卑不接受批評等。因而行為上不守紀律,不誠實,處事不負責任,這類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他們生活上貪圖享受,對低級庸俗的事極感興趣,他們不接受老師、父母和同學的批評幫助。②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不專心,在家里,因父母不在,爺爺奶奶嬌生慣養,沒有權威,雙休日作業不寫,回校抄襲他人作業,學習沒有主動性,老師促著學,不催不學等。這類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有時興趣極不穩定,因而在學習行為上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動腦筋,由此導致學習成績不好,基礎差,進而形成“惡性循環”,使其智力發展受阻,學習成績長期偏差。③自制能力差,依賴性強,不善應變,不善獨立分析。④早戀的萌動。這類學生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這些問題的出現,將嚴重制約著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影響著學校的發展。一方面,在素質教育的口號下,走的是應試教育的路子,圍繞分數干工作,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我校辦學條件差,教育資源不足,雖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有上課人員,但沒有專業人員,缺乏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作指導,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無所適從,名存實亡。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農村寄宿制中學心理素質普遍較差的令人憂慮的局面。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加強農村寄宿制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解決這些問題。

2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實

2.1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氛圍

一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門全新的工作,對農村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也是陌生的,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還嚴重不足,所以要在廣大教師中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他們一致的認可。另一方面,優美的校園環境,對學生健康成長也很重要,因寄宿制學校,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學校也就自然成了他們的第二個家,干凈,舒適,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校園里的花草樹木,室內外的名人名言,校訓,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這些,都能使學生有一種道德感,美感,理性感,會產生積極健康的心態。

2.2建立了正規的心理咨詢室

農村寄宿中學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如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失眠、抑郁、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針對這些問題,學生通過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咨詢,釋放心理壓力。傾吐和宣泄心理不快感,解決心理困惑和青春期心理矛盾。當然,作為”學校心理咨詢師要給予咨詢學生溫暖,嚴格保護學生的隱私,尊重學生。此外,學校應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心理測量,測試等。

2.3宿舍管理者和后勤大灶人員發揮保育員功能

教師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平時觀察學生的心理動向,及時給予各種幫助。舉一案例,我校校長發現一名學生不愛學習,整天悶悶不樂,成績由原來的名列前茅,滑到班里后進生的位置。校長洞察此問題后,和該生談心,學生說出了實情,吐出了真話,原來青春期的他,看上了一位本班女同學,時時暗戀,影響了他的學習,經校長給予心理幫助后,很快學習趕上去了,現在一切良好。學生除了學習外還要吃飯睡覺,作為宿管人員和后勤大灶人員,在學生們進入自己所管理的領域時,也要給他們細節性的關照,飯菜質量,水溫的冷熱。學生飲食習慣的好壞,起臥習貫的養成,都處于心理作健康教育的范圍內,所以宿舍管理者和后勤大灶人員起著保育員的功能,讓學生在這里得到猶如家庭父母般的關愛。

2.4注重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開展全面心理健康教育。除專業人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外,非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也要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自覺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實踐當中,使學生全方位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

2.5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

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訓練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②教會學生把握和表達自己的情感情緒,學會控制、調節和合理宣泄消極情感。體察別人的情緒情感。③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系,進行人際關系的指導。學會處理人際關系中的沖突、合作和競爭。④人格的培養,如獨立性,進取心,抗挫能力等。⑤自我心理修養指導,通過訓練和教導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自我,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培養自信。⑥性心理教育,強化性道德和性法治的教育,指導學生認識和掌握與異性交往的知識與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早戀心理調適等。

2.6心理輔導教師應注意的問題

①心理輔導教師應始終抓好學習心理的教育;情感興趣的培養;意志品質的訓練;性心理的關注;個性心理的正確引導。②教育對象———面向全班學生;教育目標———培養發展健康心理;教育過程———靈活、生動、活潑;教育方法———啟發、內化與感悟。③善于調查了解學生。發現新問題,分析新情況,把問題消滅在發生之前;善于進行過程性分析,深入學生之中,善于建立情感生活。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應引起高度重視。

作者:孫學軍單位:定西市安定區黑山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