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3-05 03:48:30
導語: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
一、高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家庭結構越來越不穩定,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溺愛等各種因素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從各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管窺出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1)自卑抑郁。自卑抑郁心理也是高中階段學生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是中學生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其具體表現為:內向不善溝通,情緒易波動,遇事悲觀,凡事過于消極,心理承受能力低等等。在高中生中,自卑抑郁心理比較普遍,有的學生調節的好,慢慢地會消除其影響,而有少數學生深陷其中,不僅嚴重影響其學習和生活,而且在特定的條件下甚至會釀成離家出走、自殺的后果,甚至走向犯罪,危害社會。(2)焦慮易怒。各種考試前后,學生因負擔重,期望過高容易出現這種心理問題。高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尊心也越來越強,他們想通過成績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所以在考試這段期間內,他們更容易表現出焦慮來。由于缺乏認識,壓力較大,容易沖動、急躁,愛發脾氣,喜怒無常,甚至出現逃學、打架、斗毆等現象。(3)狹隘心理。中學生因為年齡小、閱歷淺,與社會接觸機會較少,容易出現認識上的片面性和極端化。心理狹隘的同學,容易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容不下別人比自己強,結果使自己的交際圈子越來越窄。交際范圍的縮小,必然會帶來寂寞和孤獨。由于缺乏友誼與歡樂,就容易對身邊的人產生厭惡、鄙視或戒備心理。長此以往,他們身上會表現出無事生非、自負、孤僻、猜疑等不良的特征,行為更加偏激,心理疾病就產生了。
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沒有夢想的能力,不懂得保護自己,無法與別人共享,那么,即使這個孩子成績再優秀,又能怎么樣?我們應該明白,決定學生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修養,關鍵在于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班主任是“學校實施教育、教學計劃的得力助手,是落實學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執行者,是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的直接承擔者,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指導者”。應該深入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梢哉f,班級是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班主任工作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徑。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優勢,主要表現在:(一)問題的及時發現。與其他任課老師相比,班主任與學生相處的機會更多,更容易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個性、人際、家庭情況及學生的過去等情況,更容易及時發現學生的內心變化和不良心理傾向。(二)較強的針對性。班主任與學生相處的機會更多,了解本班學生的情況,便于從本班學生實際出發,在心理健康的內容、方法、對象、時間和空間等選擇上更具有針對性與靈活性。(三)防治的連續性。高中班主任帶班一般從高一到高三,可以根據本班學生各階段的特點和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連續地心理輔導。
三、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全面了解學生
要做好班級工作,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全面了解學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就要求班主任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對他們展開心理健康教育。這需要班主任對學生的家庭環境、交友情況,成長過程等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還要善于和學生溝通,與學生廣泛地接觸,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思想動態,做他們的知心朋友,這樣學生會對班主任消除不信任甚至恐懼的感覺,使學生無所顧慮地傾吐真實的情感、思想。這樣才能掌握學生真實所想,在進行心理施教時就更有針對性和成效了。
2.針對高中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班干部競聘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和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要培養學生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要幫助學生接受現實,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順或者不幸;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寬容;第三方面,要培養學生直面挫敗的勇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是脆弱的,教他敢于承擔,勇于正視失敗,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并且適時表揚學生,有助于幫助他建立自信心;幫助學生樹立夢想,有夢想才會有動力,并經常幫助他向夢想邁進,對有興趣愛好的學生應給與更大空間;對那些和他人難以處理同學間關系的學生要培養他們良好的溝通技巧,尊重他人,善于傾聽,懂得合作。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主動與人交往,學會欣賞別人,才會欣賞自己。
3.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
在注重對學生進行集體心理輔導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單獨心理輔導。班主任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心理,讓每個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
4.定期家訪
學校和家庭是影響學生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兩個因素,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在校的表現,還要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和思想行為動態。家訪的意義簡單來說,不僅可以使班主任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讓家長能夠配合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使學生有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作者:袁闊單位:包頭市第九中學
- 上一篇:云南少數民族教育論文
- 下一篇:執法效能監督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