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03-03 09:30:25
導語: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力量和有力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工作迫切而必要。本研究對我國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的現狀進行探究,發現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中存在著職業耗竭普遍、專職教師自我成長缺乏、兼職人員專業素養不高的不足之處,并從全員育人、資源共享、專業培訓三個方面提出培養對策,以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培養對策
1引言
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參差不齊,近年來因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校園悲劇屢屢發生,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而持久的關注。大學生處在由“學校人”向“社會人”轉變的轉折點,其自身的易感性和內外壓力的沖擊,極易造成心理狀態的波動。社會的變化、外界的誘惑使得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思想搖擺不定;高校擴招后帶來的激烈競爭、就業壓力,令未曾經歷過風雨的大學生情緒起伏。大學生們渴望長大又缺乏獨立的判斷與處事能力,期待友誼與愛情又無法承受隨之而來的挫折與失敗。這些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決,不僅會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甚至會造成自殺等校園危機事件。因此,社會各界對于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促進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投注了較多的關注與期待。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陳出新、碩果累累,特別是2001年、2003年教育部門相繼出臺文件[1,2]主張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來,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遠遠達不到專業化、規范化、系統化、全員化的程度,無法適應現代化人才培養的宏偉目標。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這項光榮任務的踐行者和主力軍,是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條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是指在高校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師資力量,既包括專兼職心理咨詢員,也包括在其他崗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如輔導員、班主任、研究生導師等[3]。2001年,教育部強調了建設好這支隊伍對于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2003年,教育部又出臺文件再一次強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問題,主張要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2]。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素質、優化隊伍建設水平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有力保障。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現狀與不足
2.1現狀
在隊伍規模方面,與日益擴大的招生規模相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編制緊缺,師生比嚴重不足。據報道,當前在全國范圍內只有大約不足10%的高校能達到1:5000的師生比,有的高校低達1:30000[4]。在隊伍結構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專兼結合的隊伍格局。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數量較少,兼職教師和其他參與人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兼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主要包括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骨干等。在培訓成長方面,專兼職人員的專業化培訓制度還未完全建立,專職教師的培訓不夠系統,兼職人員的培訓機會更加稀缺。基于此現狀,在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在培養提高專職教師隊伍的同時,加強兼職教師及其他參與人員的隊伍建設,是促進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規范化的重要舉措。
2.2不足
近年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蓬勃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者隊伍在人員數量上日益增長,在人員專業素養與技能上也進一步提高。盡管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仍然無法有效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需要。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2.2.1職業耗竭狀況普遍存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對象是個性鮮明的大學生個體,面對的問題是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錯綜復雜、淵源深厚的心理問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心理咨詢、課程講授、普及宣傳、危機干預等。這對于教育者的育人理念、工作技能和個人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然而,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不足就匆忙上崗,接受專業培訓和督導又不夠系統,在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段時間后,感到工作壓力大,產生了無助感、茫然感,甚至形成很多負性的自我概念。這種現象,在職業心理學中稱之為職業耗竭,將導致從業者身心受到傷害。職業耗竭是由于精神、體力和資源方面的過度需求而產生的失落、疲憊、耗盡感,國外研究者調查發現處于耗竭狀態的心理咨詢師比例在40%以上[5]。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職業耗竭狀態也普遍存在[6]。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獨自面對來訪的大學生開展心理咨詢工作,他們處理的大多數是學生的消極情感和危機,向來訪學生提供接納、理解、支持、指導,這都會導致咨詢師情感損耗過度、個人成就感降低甚至人格解體。
2.2.2專職教師自我成長需求無法滿足
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專業及社會知識、恰當的方法與技巧、專業角色建立與自我成長三方面的素質。在高校,專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畢業于心理學或相關專業,接受過較為系統的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培訓,其專業知識與技能都較為扎實。然而,面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不斷變化,專職教師仍需持續學習與成長,才能保持與大學生們心靈相通。研究發現,學校心理咨詢師對個人成長非常重視,但成長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個人成長任務艱巨[7]。心理咨詢師的自我成長包括個人成長和專業成長兩個方面。個人成長強調咨詢師首先要成為一個“人”,具體包括完善人格、提升自我接納與自我覺察力、處理個人未經事宜、深化對人性的理解、提高職業倫理水平等[2]。專業成長則是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的“人”,具體包括對于自身職業動機、專業認同度、理論取向、個人心理保健的探索與精進過程。專職教師需要通過參加系統培訓、參與臨床督導、進行自我體驗等方式獲得自我成長。然而,當前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培訓和督導機會還十分有限,高水平的培訓師、督導師奇缺,且地區差異明顯。由于編制稀少,專職心理教師在高校中往往承擔著大量的心理咨詢、課程教學、培訓輔導工作,只能利用空閑時間參與零星的專業培訓,進行自我體驗和督導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因而無法獲得系統性、全程化的自我成長。這可能造成他們專業水平停滯不前、工作效率降低、助人效果不佳、身心疲憊等后果。
2.2.3兼職人員專業性素養有待提高
隨著社會各界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的提高和大學生主動尋求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的增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急需擴大。越來越多的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宿管阿姨、學生干部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來,復合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正在建立[8]。從廣義上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兼職人員數量少則幾十人,多則成百甚至上千。然而,兼職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從事著與心理工作無關的本職工作,也未受過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專業培訓。一些兼職人員對于心理工作性質與特點認識不清,助人心切,常做一些超出自己專業能力的心理工作,結果適得其反、害人害己。不當的教育與引導,不僅無法切切實實幫到大學生,反而會誤導學生,甚至會加重其心理問題。同時,專業性不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容易過度卷入,將工作中的挫折感帶到家庭生活、學習娛樂之中,對自己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龐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兼職隊伍急需專業培訓、管理與監督。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復合型隊伍建設對策
3.1全員育人,組建隊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全員教育的工作。當前,絕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人數較少,達不到教育部配置要求,遠遠不能滿足心理咨詢、課程教學、普及宣傳、科學研究、危機干預等工作需求。兼職人員,特別是輔導員、班主任日益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心理委員等學生干部更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有力補充。建立學校-學院-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培養學院心理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隊伍,是實施普惠式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的前提和保障。在高校中,心理輔導員隊伍是學院或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執行者。每個學院應至少設立一名專職的心理輔導員,專門負責在本學院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把握學生心理動態,疏導學生一般心理問題,跟蹤、監控重點人群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委員隊伍是一支負責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隊伍。每個學生自然班中應選拔一到兩名心理健康、熱愛工作、樂于助人的學生作為心理委員。心理委員負責把握班級全體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識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并上報心理輔導員,在班級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3.2團隊建設,共享資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建立一個團隊,僅憑專職心理教師的孤軍作戰不能達到整體運籌帷幄的效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專職教師專業性雖強,但往往工作在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中,與學生的接觸面十分有限。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干部則能廣泛接觸全校上下各類大學生,但若缺乏專職人員指導,在各自的學院、班級中單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其視野和發展也會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將專職人員與兼職隊伍有效結合起來,組建起一個團隊,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兩者的優勢,還可以實現專職人員培訓資源的共享。在專兼結合的團隊建設中,由專職心理教師定期向心理輔導員、心理委員等兼職人員實施專業化培訓和工作督導,不僅加速了專職人員自身的專業成長,也為其他人員提供了專業學習機會,更能在團隊互動中交流工作經驗、啟迪工作思路,真正實現資源共享。經過定期的團隊培訓與交流,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專業知識、工作能力必將實現增長,而整個隊伍的凝聚力與合作精神也必將增強,從而實現團體成長[2]。
3.3專業培訓,促進成長
對于專兼結合的復合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而言,實施多層次培訓方案更能提高培訓的效能。專職心理教師通常接受過較為系統的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培訓,所以,后續的培訓方案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心理咨詢視角高級技能的連續培訓。專職心理咨詢師的個人成長則依賴定期接受專業督導或自我體驗來實現。對于全體心理輔導員、班主任的專業培訓可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組織,培訓的內容涉及心理咨詢關系建立、心理咨詢談話技巧訓練、常見心理障礙的識別、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等,培訓方式可為專家講座、案例督導、工作交流、團體輔導等。同時還可抓住機會選送優秀兼職教師參加校外更加專業的業務培訓。對于心理委員等學生骨干的培訓與管理主要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學院心理輔導員共同承擔,培養方案應注重專業知識傳授和實務操作訓練兩大部分,可通過專題授課和團體輔導等形式,教授心理保健知識和工作開展技能,通過組織舉辦心理班會、編輯心理健康刊物、心理知識短信、填寫班級心理日志等形式,在日常工作實踐中提升心理委員的工作能力與素質。
作者:陳瑜 裴濤 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
參考文獻
[1]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EB/OL].2001-04-05.www.people.com.cn.
[2]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DB/OL].2003-12-22.www.eol.cn/article/20050823/3148042.shtml.
[3]吉明明.試論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團體成長[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7):231-233.
[4]馮鐵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現狀及政策建議[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會科學版,2008(11):125.
[5]裴濤,張寧.國外心理咨詢師職業耗竭研究現狀[J].醫學與哲學(A),2006(27):63-65.
[6]裴濤,陳瑜,張寧.學校心理咨詢師職業耗竭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0(8):937-938.
[7]周圍,趙霞.學校心理咨詢師個人成長的調查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4):43-46.
[8]陸曉花.復合型隊伍、高效能培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的新思路[J].學理論,2012(16):226-227.
- 上一篇:電力營銷優質服務提升策略
- 下一篇:藝術審美特征與高校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