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堂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27 10:31:28

導語:美術課堂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課堂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近年來,關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報道屢見不鮮,充分暴露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弱,無法應對學習與生活中的困難等心理問題。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應當在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美術課堂上,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育元素,如此便可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心情就會變得更加舒暢,馬克思曾說“它比良藥更能緩解身心上的疲勞與痛苦?!币虼嗣佬g教師應當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恰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開展美術教學初中階段學生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處于半幼稚半成熟階段,此時學生的獨立性與依賴性,自覺性與沖動性等矛盾會相互交錯,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此階段學生的主要特點為:(1)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由具象過渡到抽象,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了解事實,還需掌握學習規律。雖然抽象思維開始占據一定的優勢,但具象思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初中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對人與事物開始有自己的評價標準,但因為學生的心智發育不成熟,思維的獨立性與評判性都還在發展過程中。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與心理能力的滯后,會導致一些矛盾產生,加上同學間彼此情緒的感染性較強,導致這一階段的學生處事與學習都很情緒化。(3)初中階段的學生身體發育明顯,往往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有一定的獨立性與強烈的參與意識。學生的自尊心日益增強,渴望擺脫家長與教師的“管束”,此時學生獨立自主的要求是全面的。但學生的個性還處于發展階段,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生較為敏感。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來開展美術教學。例如在美術欣賞課上欣賞一些人體雕塑以及一些人體繪畫作品時,因為學生缺乏一定的文化素養與藝術鑒賞能力,所以很容易將美當作丑,將丑當作美。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恰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應當如何正確看待人體藝術作品。此外,還能使學生了解到人體繪畫作品是為了突出人的形體美,是對人類的贊美與歌頌。通過此種審美教育,學生就有了辨別美丑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正確地看待人體藝術作品,提高審美情趣。打開內在感官通道,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在生活中,五彩繽紛的顏色、抑揚頓挫的聲音、酸甜苦辣的味覺等,都可通過感官傳遞到人們的大腦中。人們儲存與運用從外界收到的信息,需要加強內在感官的參與。外在感官包括“視、聽、嗅、觸、味”,內感官有“內視覺、內聽覺與內感覺”。在成長過程中,學生會不自覺地選擇一個或兩個內感官,如多用景象來思考的人,為視覺型;多用聲音語言進行思考的人,為聽覺型;多用感覺做思考的人,為感覺型。在課堂上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調動學生的內視覺,如運用背景音樂來調動學生的內聽覺,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覺,調動學生的內感覺,由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美術活動完善學生人格對于青少年來說,繪畫是最為簡單的語言,能夠充分表達內心世界的矛盾。達利曾說:“兒童在情感與智力上都必須得到發展,當孩子可以通過繪畫等藝術來表達潛在的情感時,就能夠為他們人格的完善提供廣闊的空間?!睂W生完成作品后,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可轉化為積極的人格要素。在專心致志繪畫的過程中,就能夠幫助學生克服自己浮躁、脆弱的心理,強化耐心、細致等良好的心理素質。

同時美術作業是一項較為輕松的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排除緊張、孤獨等心理,緩解疲勞感。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從以下兩點入手:(1)可采用自由繪畫的方式。心理學家認為,看似凌亂的涂鴉都能夠展現出當事人的情感流露。繪畫沒有威脅,當事人可將自己的潛意識隨著線條與色彩展現出來,由此發展自我改變的能力。此外,自由繪畫也是學生創造力與獨特性的表達,能夠促進學生聯想能力的發展,此種積極的想象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自愈能力。(2)創設利于舒緩情緒的學習環境。學生想要從藝術作品中獲得愉悅感,就必須讓自己的心靈融入藝術環境中。例如班上有一名學生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平時由爺爺奶奶照顧,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導致學生性格較為孤僻。在教學中,教師就應當為學生創造寬松,且易于被接納的環境,不對美術作業做過多的限制。每節課只需要求學生自由涂鴉,接著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說明即可。最初,學生經常使用灰暗的顏色來釋放心中的不良情緒。兩個月后,用一組與同伴一起玩游戲的場景圖表達了內心希望得到認同的想法。三個月后,與同桌一起繪制了美術作品,分享了心中的喜悅。從學生的美術作品上看,學生自我封閉的心理狀態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梢姡诿佬g課堂上恰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實施美術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塑造完美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在美術課堂上,教師應當在傳授給學生美術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智商與情商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美,在此過程中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

作者:熊菲 單位: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天山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