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時間:2022-06-28 02:46:03

導語: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目前,我國農村中小學并不注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很多農村中小學校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味注重學生的文化課知識,忽略學生的心理問題,這樣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農村中小學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學習生活。

一、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當下,我國已經全面實行素質教育,但在不少農村中小學教學活動中,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將更多的時間、精力用于傳授文化課知識,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深刻地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專業素質有待提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一定要具備專業的知識與能力。根據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果不具備專業的知識與能力,不能隨便安排教師上崗。但是,農村中小學師資資源有限,很多擔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沒有相關證件,教師并不是心理健教育專業出身。因此,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缺少專業性,對學生不能進行有效的心理問題疏導。其次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有待提高,教育行政部門應制定相應的措施,營造輕松、愉悅、和諧的有利于教師心理健康的氛圍。教師的心理問題實際上是社會問題在教師身上的具體反映,要從政策、管理等各方面盡可能地為教師創造寬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千方百計提高教師待遇,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進一步加大素質教育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減輕教師負擔,把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考核項目和繼續教育的內容,全面啟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工程”。3.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德育化。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不是相互對立,也不能相互取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使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康發展,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具備自我調控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念。在培養過程中,不能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機械化學習,但實際情況是,不少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德育化傾向比較明顯。

二、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進策略

1.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想有效開展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從而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后,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來緩解自身的壓力。如開展角色扮演、情境創設、人際交往等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只有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才能足夠的重視,學校可以引導教師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外活動,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進來。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中小學是人一生的起始階段,如果學生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日后的發展非常不利。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專業素質。在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要對全體教師進行心理健康培訓,保證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可以定期指派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教師自身也要嚴格要求自己。學校要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在教師參加培訓后,對教師進行考核,如果專業知識與能力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便允許教師上崗,讓擔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持有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證件。學校可以創建心理咨詢室,在課余時間,如果學生有什么心理問題,及時去咨詢教師,教師為學生做好引導工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觀察學生的狀態,并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3.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德育化。教師不能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知識,使學生被動地接受教材知識。在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要采用新穎的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知識,保持良好的心態。其次,課堂教學中要多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游戲,使學生能夠在游戲中學習知識,放松身心。最后,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保證家長對孩子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作者:樊鐸天 單位:武威市涼州區永昌鎮永昌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