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性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體現論文
時間:2022-09-17 04:45:00
導語:人文性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體現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字的一撇一捺,寓示著人在生活中必須相互交往,相互溝通、相互合作,許多國家的教育改革始終把人際交往能力、人與人相處的能力作為其教育的重要內容。但這些在我們的教育中是沒有地位的,我們培養出來的孩子不知如何與別人打交道,如何與別人合作。我們的教育太缺少人文的東西。作為幼兒園,孩子在這里邁開第一步,如何讓孩子一開始就接受具有人文性的教育更應該是我們值得思考并為之努力的。當前,人文性的教育大家口頭上喊得比較熱烈,但在具體的行動上真正能體現出的還很少。筆者認為,人文性教育應體現在學校教育的一切細微之處。
一、精心設計環境,處處現溫馨
現在各幼兒園建設得十分漂亮,但在校園的小件設施的布置或環境的美化方面,許多都是按成人的視角來布置,能體現人文性的卻不多。如在操場四周一般建有花壇,筆者有幸到一個幼兒園看到這樣的布置:他們學校的花壇邊不是像平常的用磚砌起,再用瓷磚裝飾,而是用小木板做成了小板條凳,既起到了保護花木的作用,又便于幼兒操場活動時的中途休息,可以說是獨具匠心,充分體現了學校對幼兒的人文關懷。再如在學校的走廊里,有的學校在墻壁上掛了一個個小書架,地上疊放著一塊塊小地毯,便于幼兒課間或午餐后休息時坐著翻看書,這樣的布置既增添了校園的書香氣息,更體現了對幼兒的人文關懷??梢姡谛@的外觀布置上,要處處以幼兒為主體,進行方便于幼兒的布置,營造出充滿人文性的校園環境。
二、師生共寫隨筆,注重情感交流
教育活動的主體是教師和幼兒,兩者在活動中是互動的,活動中雙方的感受、體驗及時得到交流,才能有利于活動的完善,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要求教師寫隨筆,讓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得失,而教師在隨筆中往往注重自己的行為、情感等方面的反思,很少注重幼兒的情感反饋,因此,師幼共寫隨筆不失為師幼交流的一個好方法。我們可以在一天的活動結束后,布置幼兒回家自己用畫畫的形式表示出自己一天中最有感觸的事,或在家長的幫助下,采用幼兒說家長寫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體驗表達出來,第二天帶到學校,教師可利用晨間談話的時間,進行師幼隨筆交流,教師把自己和幼兒交往過程中的經驗得失、情感體驗說給幼兒聽,幼兒把自己的隨筆內容說給大家聽,這樣有利于我們教師更深入地關注幼兒的內心體驗,從而更深刻地反思自己活動設計、組織、實施過程中的成敗。我想,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來的活動一定會更適合幼兒的口味,更有利于幼兒的發展。
三、優化幼兒矛盾處理方法,培養健全個性
作為幼兒老師經常會聽到幼兒這樣的一些告狀:“老師,**打我。”“老師,**搶我的積木?!薄袄蠋煟?*不讓我玩”等等,細細推敲這些“小報告”,其實也反映了一些獨生子女身上的霸道氣,他們在家是獨生子,好吃的、好玩的都是自己一個人享用,從來不會有人來和他分。因此,教師在學校里應幫助幼兒改變這種霸氣,培養孩子豁達、寬容的胸襟,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合作。教師在處理這些告狀情況時,一定要講究藝術性,不能簡單地上去對另一個小朋友說:“**,把積木還給他”或“把東西拿出來和他一起玩”,因為在這樣的命令下,幼兒會迫于無奈,拿出占有的東西,但其中為什么要拿出來和別人一起玩的道理卻還是不明白,同時,對于告狀的幼兒來說,他會認識到“告狀”的作用-可借助于教師之手來處理同伴,今后會更熱衷于告狀,至于自己應該如何想辦法來解決和同伴之間的矛盾他根本就是茫然。長此下來,幼兒身上的霸氣非但改變不了,幼兒之間的交往合作能力還是得不到提高。如果教師抓住這一時機,引導幼兒如何和大家分享、如何和他人一起愉快游戲,那效果會截然不同,如教師對告狀幼兒說,“那你去問問他為什么不讓你玩?”“你能想一個好辦法和他一起玩嗎?”然后,教師在旁邊有意觀察他們的情況,如果兩人和好一起玩,那教師根本不用再說什么;如果另一個幼兒還是不愿意和好,那教師再去引導他,幫助他們和好,但絕不能用教師的權力來解決。我想,只要教師在平時注意掌握人性化的處理方法,長期下來,幼兒不但會提高相互交往、合作、溝通的能力,還會有助于幼兒形成謙讓、寬容的美德。公務員之家
四、突現幼兒主體,構筑理想課堂
課堂是師生交往的主陣地,在這一陣地里,教師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發展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情感、提高幼兒的能力為目標來設計、組織教育活動。在課堂上,教師更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情緒、體態等細節方面體現人文性。如有許多教師在指名幼兒回答問題時,為體現教師的親切,說:“來,到老師身邊告訴教師好嗎?”然后幼兒走到老師身邊,回答問題,聲音只有教師能聽到,爾后教師再復述一遍幼兒的話告訴其他幼兒,這里,其實就是一個缺少人文關懷的表現,其一,幼兒來把答案告訴你教師聽,那其他的幼兒聽到聽不到就是次要的了;其二,幼兒在回答時就是代替了教師的嘴在講課,應讓幼兒大聲地說給大家聽,教師根本不用再重復一遍,重復的時間就是在浪費幼兒的學習時間了;其三,這種形式時的教學就是一對一的單向傳授教學,那還有那么多的幼兒被冷落一邊,享受到的就是一種不平等的教育。因此,教師應改變這一形式,可招呼幼兒說:“來,請你來告訴大家好嗎?”然后拉過幼兒面對大家把話講完,講完后,教師可和其他幼兒一起用適當的掌聲歡送該幼兒回座。我想,這樣做的好處有三:其一,體現了教師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處處以幼兒為主體;其二,讓回答問題的幼兒及時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和為大家服務的快樂;其三,培養了幼兒禮貌待人、學會感恩的品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處處想一想:我這樣做幼兒能接受嗎?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嗎?關注到了全體幼兒了嗎?讓自己時刻展現出語言表述的準確性、情感流露的真誠性、舉手投足的規范性,讓幼兒時刻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響,從而實現理想的課堂。
有句話這樣說: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想,缺少人文性的教育更是遺憾中的遺憾,讓我們切實行動起來,用心來教育孩子,用心來感化、培育孩子,讓我們的孩子在良好的人文環境中學習人文的東西,接受人文的教育,成長為會學習、會交往、會寬容的,具有健全個性的人。
- 上一篇:醫療保險的道德問題研究論文
- 下一篇:電子文件原始性認定維護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