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挑戰性運動環境創設技巧論文

時間:2022-09-17 05:06:00

導語:幼兒挑戰性運動環境創設技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挑戰性運動環境創設技巧論文

文章摘要:在幼兒體育運動過程中適當設置一些問題情景,適度創造與其年齡相適應的“困難”,使運動環境具有適宜的挑戰性,會使幼兒不斷的體驗到參與運動的快樂。在創設挑戰性運動環境時,教師要全面思考,在提高幼兒身體運動能力的同時注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挑戰性體育活動運動環境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體育活動一直被放在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队變簣@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主要任務:“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弊鳛槿诒Sc教育為一體的學前教育,在對幼兒實施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時,必須把體育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兒的身體健康水平,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而在幼兒體育運動過程中適當設置一些問題情景,適度創造與其年齡相適應的“困難”,使運動環境具有適宜的挑戰性,會使幼兒不斷的體驗到參與運動的快樂。在創設挑戰性運動環境時,教師要全面思考,在提高幼兒身體運動能力的同時注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讓幼兒在這種富有挑戰性的運動環境中,運動潛能和智慧得到充分激發,讓他們在不斷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一、適當增加運動難度,提高身體運動能力

無論年齡是否相同,幼兒的運動能力都是有差異的,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運動能力,小步遞進的調整環境,適當增加運動難度,提高身體運動能力。

1、不斷調整運動情景

挑戰幼兒的運動能力,教師不僅要做到運動難度的遞進,還應通過調整活動環境,豐富活動情景,讓幼兒不斷調節,控制身體運動方式,從而順利的進行身體活動。首先,注重活動內容的情景性。教師可賦予活動以一定的主題、角色與情節,使活動內容游戲化、趣味化,將游戲規則有機滲透在與角色、情景相對應的活動中。教師還可逐漸引入簡單的競賽性情景,滲透競爭意識,讓幼兒充分體驗和釋放快樂感受。其次,要注意體育游戲的多變性。游戲自然、好玩、多變,能更好的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培養幼兒的意志力,提高幼兒自主運動的能力,喚起他們對成功和勝利的渴望。再次,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游戲材料應體現簡單、安全、有趣、耐玩、富有實效等特點,以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如:游戲“營救小動物”,教師在攀爬網的不同位置上懸掛“小動物”,讓幼兒攀爬一定的路程或高度營救“小動物”,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身體支撐能力以及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意志品質;又如體育游戲“探寶”,教師將竹梯、木板等架設成不同高度,在下面放置“寶貝”,讓幼兒設法摘取“寶貝”,幼兒可以單獨或結伴完成,有助于提高自身協調能力,培養克服困難的精神。

2、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難度

對幼兒運動能力的培養應融入到有意識的環境創設、針對孩子的游戲需要所做的動態環境調整以及和幼兒有意義的互動中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這就要求教師成為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從幼兒的視角出發理解他們的內心活動,接納幼兒特有的感受方式、表現方式,把握他們的游戲線索,并順應幼兒的運動流程和需要,對環境進行調整(如及時增添幼兒需要的活動材料,整理、去除環境中多余的、可能妨礙活動開展的東西等),使幼兒的活動得以拓展。如:在利用平衡板進行身體運動時,教師可鼓勵幼兒根據自身能力調整平衡板的擺放形式和高度,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通過;又如“穿越鐵絲網”,教師可將橡皮筋穿繞成網狀,讓幼兒小心穿越,以后逐步以增加網狀密度,限定時間,懸掛響鈴等方法,鼓勵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加快身體運動速度,提高運動質量。

二、滲透多種相關經驗,促進全面和諧發展

在創設挑戰性運動環境時,教師既應有效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又要有機滲透多種生活經驗,注重提高幼兒自主觀察,判斷和自我控制等能力,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1、注重細微調整

在創設挑戰性運動環境時,教師可給予幼兒共同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自主擺放活動器械。由于每個幼兒的擺放形式和間隔距離不同,因此幼兒在活動中要逐步學會觀察環境的變化,經過思考,判斷調整自己的身體運動方式,這其中就包括視覺、思維、判斷和采取適當行為能力的鍛煉。

2、鼓勵交流分享

可以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在體育活動場景中創設多條難度不一的行進路線,并配上生動有趣的、醒目的指路標志。如:為大班幼兒配備與社會生活相一致的“交通標志”,提示幼兒哪條“路”可以通行,哪里應該“小心”,哪兩條“路”是交叉的;為中班幼兒提供“笑臉”,“哭臉”等圖示,讓幼兒根據不同的標志和面部表情選擇行進路線,這對幼兒來說既是挑戰,也能豐富生活經驗。

同時,教師可積極創設交流的機會,鼓勵幼兒用語言、動作等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活動中讓幼兒和同伴交流運動的方法,互相學習;活動結束后,讓幼兒講述自己的成功經歷,共同分析失敗的原因或遇到的困難,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使他們在交流分享中提高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三、充分發揮環境作用,培養良好心理品質

在運動過程中,幼兒面對困難或嘗試新的活動內容與方式時的表現是各不相同的,這反映了幼兒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特征,教師可充分發揮環境作用,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

1、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

幼兒對于運動的興趣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對器械運動感興趣,有的喜歡模仿他人的運動方式,有的向往激烈的競賽場面,有的想在同伴和教師面前展示自己的動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等等。教師應注意觀察和了解幼兒的運動興趣,充分利用幼兒的喜好和愿望,以游戲形式開展各種活動,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游戲玩伴、游戲材料器械和游戲方法,使幼兒始終快樂的參與其中。在幼兒運動過程中,教師可經常組織一些需要幼兒結伴完成的活動,鼓勵幼兒挑戰自身的運動能力,同時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如:教師可以利用竹梯組織“抬轎子”的游戲,鼓勵若干幼兒共同抬起竹梯,步調一致的朝同一方向移動;針對大班幼兒喜歡競爭、關注班級榮譽的特點,教師可在“探寶”活動中增加班級之間的競賽環節,比一比哪個班級找到的寶貝多。這些都非常有助于幼兒在挑戰自我中體驗合作的快樂,促進社會性的發展。

2、利用或改造自然環境

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個性特征,充分挖掘環境資源,創設情景性的游戲內容,讓幼兒在自然狀態下不知不覺的得到鍛煉。例如:在中班幼兒的爬行活動中,我們先組織幼兒爬過用長圓桶搭成的半封閉的、有各種障礙物的管道,然后建議幼兒爬過兩頭可見光的長圓桶,最后鼓勵幼兒攜物爬過用長圓桶連接而搭成的又黑又長的窄小通道。這類爬行活動會帶給幼兒難忘的游戲體驗:在爬過窄小通道時,幼兒必須腹部緊貼地面,俯臥挪動,方能從障礙物下通過,它有助于鍛煉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控制能力。另外,在黑暗的通道里爬行,除了挑戰幼兒的空間判斷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感知能力。再者,又長又暗的通道對幼兒的心理適應能力是一個挑戰,它考驗幼兒能否克服恐懼心理,堅持爬到洞口,完成任務。在活動中,許多幼兒互相鼓勵,共同應對適度變化的游戲環境,變的大膽、堅強,既滿足了身體發展的需要和運動欲望,又在挑戰自我的同時享受到了運動的快樂。

四、開展各種野趣活動,讓幼兒樂在其中

為了彌補由于自然環境缺失所帶來的運動缺陷,應在課程中為幼兒提供大量利用自然條件鍛煉的內容,鼓勵幼兒到大自然中去嘗試新奇的、富有挑戰性和野趣的體育活動,如潑水、玩沙、輪滑、遠足、簡易定向運動等。教師在設計野趣活動時應拓寬視野,挖掘多種自然資源,從而給予幼兒多種真實的體驗,感受在自然環境中活動的樂趣。野趣活動應體現適宜性和充分性的特點。公務員之家

1、適宜性

適宜性是指挖掘自然環境中可鍛煉的因素,融多種運動方式為一體,滿足幼兒當前的心理需求與運動能力水平,促進幼兒發展。首先,排除活動環境中的安全隱患。野外活動環境中會有許多不安全因素,有時甚至潛伏一定的危險,因此教師應事先勘察,如大草坪周圍是否有浮萍遮蓋的小河,樹林里是否有溝和洞,沙地里是否有尖銳物,等等。教師要及時排除不安全隱患,或調整活動地點,或做好相關警示標記,以提高幼兒對活動環境中不安全因素的警覺性和自我保護能力,確?;顒影踩行虻拈_展。其次,利用獨特的自然環境開展相應的游戲活動。如:沙地具有松軟、流動的特點,可任人推、壓、踩、踏,適宜開展諸如沙中探寶,追逐等活動;山坡具有不同的高度和坡度,適宜開展翻滾、攀爬等活動。再次,選擇能發展幼兒運動的活動環境。如:在樹林中開展追逐躲閃、捉迷藏、藏寶尋寶、軍事游戲等活動;利用公園內有一定間隔的石墩橋開展徒手前進、快速前進、持物過河等游戲,等等。

2、充分性

教師可以在原有的自然環境中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組合各種活動場景,增添多種器械,使活動空間得以拓寬,活動內容更具吸引力和難度,活動時間適當延長,從而使幼兒的運動欲望得到充分滿足,情緒得到盡情的宣泄,體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和增強。如在“探寶活動”中,教師巧妙利用活動環境,不僅鼓勵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身體運動能力,而且引導他們借助自己及同伴的智慧和力量,克服活動過程中的困難,順利完成任務。

在幼兒期,對幼兒進行體育教育,可有效的促進孩子學語、走路、認字及活動能力的提高,為以后童年,少年期學習生活奠定基礎,并符合終身教育、終身體育、素質教育的思想,對孩子的心理、生理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孩子進行體育教育,還可完整教育體系,建立新的幼兒教育理念,促進教育科學飛速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幼兒的體育教育,為幼兒創設挑戰性的運動環境,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激發幼兒的體育興趣,為幼兒今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