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對學前教育發展的影響
時間:2022-07-13 08:34:14
導語:新課程改革對學前教育發展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改革是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即改變傳統課程中過于強調知識傳授的現狀,提倡注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和愛學的態度,使其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能獲得會學習、能學習的良好習慣,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要改革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依賴性、統一性、虛擬性、認同性”為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與問題性”。目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人才的需要和引導下,在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視中轟轟烈烈的開展?!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學前教育指出:“幼兒園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堅持保教結合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與家庭和社區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護和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蔽覈芏嘤變簣@的教學活動大多是教師決定教學內容、主題活動中的主題墻飾等,這一切的出發點不是完全基于為了促進孩子的發展,而是為了應付家長和專家的檢查以及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活動對促進幼兒自主探究學習起到阻礙作用。新課程改革尤其強調,應該改變傳統課程中幼兒教師一言堂的現狀,要改變幼兒被動接受知識、死學硬記的情況,積極鼓勵教師放權、幼兒積極參與、寓學于玩,培養幼兒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主動探索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交流和合作等能力。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樹立新的課程觀、學生觀、發展觀、學習觀和評價觀,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
一、新的課程觀
新的課程觀應包括“學生和教師的經驗是課程、生活是課程、自然是課程”。其將課程的外延擴大了,課程不再局限于學科內容,而是將其范圍擴大了,這符合學前教育的要求。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生活是課程學習的內容,課程是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和反思、創造性的進行實踐而建構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的過程,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是以幼兒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為根本,教師和幼兒不是課程的簡單執行者,而是課程的創生者。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一切生活場景都可以是教育的場所。幼兒處于經驗積累的初級階段,其成長的過程中是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生活處處是教育,只有在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教育,才會讓幼兒對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與把握。幼兒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與學習的方方面面對幼兒進行滲透性教育。幼兒教師要細心觀察幼兒的興趣點,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引入其感興趣的知識點,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與自主探究,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二、新的發展觀
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每一個學生是具有獨特性、自主性的個體。這樣以全體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特長和終身持續的發展、活潑主動發展為主的新發展觀,體現了教育為了一切學生發展、為了學生一切發展、為了發展學生一切的目的。學前教育要求培養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人的目的正是如此。當前幼兒園教育卻很難實現這樣的發展觀,不是幼兒教師不愿意做,他們很努力,每天辛苦地策劃各種主題活動,加班加點布置各個區域和完成主題墻的制作,但是卻忽視了學前幼兒自主的發展需要?!皟和l展是指0-6周歲或7周歲兒童的身心發生質的變化。不僅指兒童的身心發生質的變化,還指兒童的認識過程、情感、意志和個性的發展?!苯逃咭浞肿鹬貎和陌l展,重視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轉變其教學方式,樹立以兒童為本的發展觀,給予兒童更多自我發展的機會,讓幼兒通過積極參與各項活動,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
三、新的學習觀
建構主義學者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過程中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庇變翰皇潜粍拥呐杂^者,而是自主的參與者。幼兒教師應該嘗試著讓孩子參與進來。幼兒教師可以給定一個主題,讓幼兒分組討論決定主題之細化內容,并且讓幼兒去做。通過了解幼兒對事物的獨特見解,教師找到幼兒普遍的興趣點,幼兒感興趣就愿意加入活動,積極性高。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其主導應該體現在觀察幼兒的學習活動過程、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反應,應敏銳地發現和感知幼兒的各種需要和愿望,應時刻注意要以溫和而又恰當的形式與幼兒開展合作式、探究式的師幼應答、互動。例如,拿主題墻的布置來說,幼兒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參與進來,把幼兒畫的畫、剪的剪紙應用到環境創設上,以這樣的成果呈現,幼兒會很有成就感,下一次更愿意積極參與進來。每一個幼兒教師都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欣賞幼兒的作品,不應該用成人的審美觀去衡量孩子的作品。教師要學會發現美,以此促進幼兒自主學習。
四、新的評價觀
新課程改革強調:“評價是一個過程,評價是一個教育的過程,評價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評價是一個共建的過程,評價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過程,評價是民主、平等和科學的過程。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庇變航處煈摌淞⑦^程的評價觀,觀察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得到了什么發展,而不是最后的結果如何;建立幼兒檔案盒,記錄幼兒在園的點點滴滴,掌握幼兒發展的情況;應該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原則,看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取得了哪些進步,哪怕一點小小的進步都要對其進行鼓勵,及時強化。五、總結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因此,幼兒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進行以下改進。1.幼兒教師要學習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等相關知識,以專業的眼光把握幼兒的心理,很好地對其進行教育。幼兒教師必須對自身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和客觀的評價,要有專業發展的意識,不能盲目學習,應該對自身專業發展有所規劃,有計劃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以此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凹议L和教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庇變航處熞岣咦约旱慕逃虒W能力,注意自己的儀表儀態和行為舉止方面,應該在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幼兒處于一個模仿接受的階段,教師通過樹立終生專業訓練的理念,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讓幼兒接受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為基礎教育和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2.新課程改革強調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筆者認為,幼兒園應通過建立建構對幼兒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幼兒教師進行不斷反思。反思是幼兒教育者專業和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幼兒教育者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其專業洞察力,以此了解孩子所想、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原因。幼兒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
總之,推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幼兒園推進課程改革不只需要幼兒教師的努力。幼兒園園長、幼兒家長、社會都應該為辦好幼兒園教育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通過形成良好的家園合作、幼兒園和社區的合作,共同幫助幼兒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
作者:謝穎 陳亞萍 劉福威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朱宗順.學前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 上一篇: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及方法
- 下一篇:西藏幼兒教師職業倦怠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