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學前教育發展契機分析

時間:2022-03-18 02:53:03

導語:京津冀學前教育發展契機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京津冀學前教育發展契機分析

摘要: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以協同元創新機制為策略,多元化的京津冀教育人才交流共享方法必將輻射整個教育領域,因此,京張學前教育人才交流融入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服務平臺是有現實依據的。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學前教育;契機

2011年至今,京津冀公共服務一體化中人力資源一體化成果顯著,以定期召開的聯席會議為主要形式的人才合作協調機制成為京津冀三地區的之間人才長期交流的基本保障?!毒┙蚣浇逃齾f同發展“十三五”專項工作計劃》提出,京津冀三地高校未來可期學分互認、課程互選,合作學校有望結對過百。三地高層次人才共享機制逐步建立,三地學術交流頻繁。張家口教育行業能否順勢規劃,吸收人才,借由教育人才一體化、協同發展趨勢,打造本地的各層次教育品牌。

一、京津冀教育人才分布不均,政府理應發揮主導作用,釋放社會潛能資源

北京人才生態環境極佳,適宜創造人才。天津人才創新環境較強,適宜創新人才。河北,三者之中最弱,理應利用京津人才優勢,借力打力,培育自己的科技人才隊伍。京津冀人才資源總量大,但結構差異明顯,諸如統籌協調力度不夠、人才戰略與區域發展方向脫節、體制壁壘、推進協作的動因不足等都是制約京津冀人才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因素。教育人才的引進、交流終究還是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打破行政壁壘,主管部門簽訂教育合作協議,建立官方的渠道的行業對話推動機制,可以參考長三角區域高等教育聯動發展的經驗,規?;亩ㄆ谳喠髋e辦教育協作交流論壇研討會,建立長效的對話協商平臺,建立基于網絡平臺的資源信息庫,增加區域內高校、教師乃至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鼓勵“1+1”抱團發展,鼓勵打造區域教育品牌。學前教育發展一直是張家口的弱項,2013年至今,《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帶來了很多普惠性的變革,隨著農村幼兒教師特崗計劃、頂崗實習、學前名師培育等工程,幼兒教師的整體提升明顯。但在京津冀一體化和冬奧契機下,交流學習如過場般,沒能落到實處。實現緊密的交流還要靠政府的主導,設立專門負責的官方協調機構,建立規則化的保障體系、規范化的交流平臺,及時簽訂各項教育協同發展戰略協議等。

二、京津冀教育聯盟戰略實施,教育交流理應更為細化,層次逐步縱深化

京津冀教育實現一體化,三地各層次教育,尤其高等學校的合作與交流是總的趨勢。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對整個教育體系的輻射作用是顯著的?;趨f同理論和非均衡發展理論,各層次的教育都應當獲得教育交流的機會,隨著三地高等教育一體化的不斷推進,高等教育資源得以聚集并共享,最終極化的結果將是輻射,區域高等教育人才聚集并逐漸轉化而引發的溢出與擴散的效應將帶動整個地區的高等教育乃至各個教育層次的共享交流。順勢打造京張學前教育聯盟,搭建信息共享網絡平臺,實現良好的學前教育合作交流。區域內教師們共享優質的教學資源,如優秀的課堂視頻、優秀的課堂設計等,交流先進的教學理念,探討學前教育的各種新政等。提倡教師實地交流,鼓勵青年教師走出去、學回來,不搞形式、不講速度,把學習交流落到實處。

三、人才交流方式多元化發展,三地人才共引共育共享,全方位柔性引智

伴隨著北京與河北兩地教育部門建立協同發展聯系會議制度,2017年以來,京津冀教育協同協調機制開始起步。京津兩市高校部分搬遷或新建分院等,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由此帶來的教育資源的擴散效應是深遠的。高等教育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支撐,河北理應通過接納京津遷?;蚍中?、聯合辦學、教育聯盟等加強人才引進的載體建設。逐步探索三地教育人才柔性交流機制,重點區域試點先行,再以點帶面。智庫學術交流、參觀學習、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等等作為基本的交流形式已經被廣泛應用的基礎上,提倡多樣化、多元化的元創新人才共享方式。京張學前教育領域的交流形式多元化發展,將有助于交流常態化開展。2015年邯鄲市中等職業中學的“影子校長”,2017年“教師校長百千萬工程”等都值得借鑒到京張幼教交流中。鼓勵適應具體領域的元創新,力求創造更靈活的交流形式。

四、以人為本前提下實踐人才共享,共情人才的現實需求,歸屬感贏得“引鳳”

交流的對象是人,以人為中心的探討人才交流更具現實意義。教育人才一體化始于教育資源的交流,成就于人才需求的滿足,如安居、醫療、情感等。長久以來,北京、天津導致的虹吸效應一直是影響河北留住人才的主因,北京是政治、文化、經濟、教育的中心,就業于北京意味著更好的就業環境、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等。目前,張家口公辦幼兒園比例已經超過80%,基本實現了普惠性的教育資源覆蓋,但教師待遇低下是教育的全行業問題。張家口教育領域“引鳳”還得靠資源留人,營造歸屬感,滿足安居的需求,合理的薪酬待遇,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術資格互認,啟用智庫人才資源共用云平臺等。

交流的動因是人才的創新與發展,協作的目的是經濟的共同發展。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逐步推進,河北教育人才待遇水平逐步提高,營造關愛人才的社會氛圍,未來交流合作的范圍和內容細分化,方式更加多樣,人才交流的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京津冀區域聯動,推進三地人才互認互通、共享共融,必將釋放人才效能,全面振興河北教育。

參考文獻:

[1]邸曉星.協同發展背景下京津冀教育人才交流共享的發展歷程與路徑特點[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18.19(3).

[2]劉海云,劉盈甜.京津冀公共服務一體化中人力資源一體化研究[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4.

作者:王迪 單位:張家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