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評價設計特點和有效性探究
時間:2022-08-11 11:49:00
導語:學生評價設計特點和有效性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協作學習為遠程教學提供一個基于網絡的完整協作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習者們可以協作學習,也可以通過評價來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尤其是協作學習狀況,從而對學習進行修正和改善。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生評價,該文就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網絡協作學習;學生評價;有效性;數據挖掘
1網絡協作學習
網絡協作學習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支持協作學習的環境,由多個學習者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針對同一學習內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達到對教學內容比較深刻理解與掌握的過程,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學習系統具有如下的幾個特點:
虛擬的學習環境:以網絡為主要媒介的協作學習,是發生在虛擬的學習環境當中的。不僅僅環境可以虛擬,教師、同伴甚至學習者個人的身份都可以成為虛擬。在研究網絡協作學習學生評價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到網絡具有的虛擬性對學生自身和學習過程的影響。
學習進程和方式多樣化:網絡環境中的協作學習,可以同步的進行教學和協作,也可以發生異步的教學和協作。這種時間和空間上的靈活性,既擴大了網絡協作學習的適用面,也對學生評價的設計和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輔導和協作難度加大:以網絡為主要的交流手段,使得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學習方式和進程的多樣化,也加大了教師對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和監控以及同伴之間相互交流的難度。
學生評價域加大:和傳統的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測量不同,協作學習的特點決定了它的學生評價更注重對協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情感層面的評價。學生評價包括對學習者學習效果的評價和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習成績的測量、學習效果、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評價等多方面。如是否積極主動的參與協作等。
2學生評價設計特點
網絡協作學習學生評價系統主要由登錄模塊,協作學習模塊,學習效果評價模塊和數據庫模塊組成。(如圖1所示)
其中學生評價模塊設計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2.1采用教育評價設計的方法,學生評價過程設計系統化
1)陳述網絡協作學習的教學目標;
2)根據教學目標確定學生評價目標和評價內容;
3)根據學生評價目標和評價內容,結合網絡學習的特點,確定評價種類和評價方法;
4)學生評價的實施方法,這部分考慮了網絡這些特殊的學習環境,確定了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學生評價方法應該如何實施;
5)結果分析和反饋,這是新型學生評價和傳統學生評價的不同之處。通過對評價結果的分析,一方面根據一定的權重,得出學生的學習成績;另一方面,通過各種評價方法所收集數據,分析學習者在協作學習環境中和同伴之間的協作參與程度和協作能力,根據分析結果,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提供反饋,提出建議,促進了學生學習。
2.2注重情感領域教學目標的學生評價
培養學生協作學習能力屬于學生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Bloom認為“許多情感目標能象某些認知目標一樣較快達到,并能予以評價”。網絡協作學習系統中學生評價的情感領域評價是對學習者參與協作學習狀況的評價,如參與討論的主動性、積極性等。網絡技術為情感領域的學生評價提供了準確性。
2.3計算機技術對學生評價的輔助作用
網絡協作學習中的學生評價更注重對協作學習過程的評價,和面對面協作學習學生評價方式的不同在于計算機技術在學生評價中的使用。學生在網絡協作學習環境中的學習過程信息被系統紀錄,并做出客觀的評價,類似于傳統評價方式的檔案袋法(人工紀錄學生學習信息,用于學生評價或反饋),但比檔案袋法更為精確和客觀。
2.4評價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習
和傳統教學中的學生評價不同,網絡協作學習環境中學生評價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協作學習。根據形成性評價的結果改善學習。一方面,根據學習者自評和同伴互評使學習者了解自己在協作學習過程中的狀況;另一方面,使用系統評價方法,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做出輔助,如定時提醒等。
2.5多種評價種類、評價方法相結合
網絡協作學習可以采用多種評價種類相結合的方法。即在網絡環境中,同時使用同伴互評、學習者自評和系統評價等多種評價種類。同伴互評和學習者自評可以從定性的角度完成學生評價;而系統評價則從定量的角度完成學生評價,從而實現網絡協作學習環境中定性和定量學生評價的結合。評價方法包括問卷法、觀察法(即系統采用數據庫紀錄的方法)等。
2.6智能化系統評價,加深對相關數據的分析。
采用數據挖掘技術,對系統收集的學習者相關信息進行深層分析??梢赃M行文本數據挖掘和分析來評價協作學習參與者的貢獻。通過數據挖掘將學習者在討論過程中的思路明朗化,從而評價學習者參與協作的程度。
3學生評價設計有效性分析
評價的有效性與評價目的以及數據處理的方法有關。學生評價目的是對學習者協作過程中的協作能力和協作表現的評價。從而能夠給學習者以反饋,促進學習。系統評價所收集的數據是協作學習系統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記錄。它的目的一方面根據學習者學習狀況給出提示;另一方面根據發言量以及發言數的多少來部分決定學習者的學習成績。提示部分對學習者起到督促和監督作用,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有效的,這是因為它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幫助。而根據發言量和發言數的多少來確定學習成績具有不確定性。這是因為沒有對學習者的語義語境進行分析,而是簡單的從量的角度來確定學生的學習狀況。同伴互評價和學習者自評從質的方面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網絡協作學習中學生自我評價的目的是讓學習者能夠回顧自己在前一段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從而在后面的學習中對協作學習過程做出修正,另外和同伴評價互為補充。網絡協作學習過程中的學生自評價即:學生在協作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觀察(可以是潛意識的,也可以是教師提醒,學生有意識的進行);在進行評價前,學生進行自我反省,對自己在學習中與同伴之間的交流情況,并根據自己的自我評價基準,對自己的協作學習行為做出對照,從而完成自我評價;在自己評價、自我反省的基礎上,學習者在以后的學習中進行自我改進,并且形成新的自我評價基準(如圖2所示)。
同伴評價是對組內同伴在學習中的表現和行為做出客觀評價。在小組學習中,同伴評價是特別有效的。這是因為協作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協作能力的高低,協作學習參與程度對于同伴來說感受最深,同伴對學習者協作學習能力以及參與程度的評價原則上來說是較為準確的。網絡協作學習環境中同伴評價的作用能夠讓學習者對自己在協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有一客觀的了解。學習者協作學習的態度和表現能夠通過同伴互評得以呈現。
4結束語
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學評價是這系統工程中的重要環節,是引導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幫助社會充分利用教育成果和促進教育健康發展的保障。在目前的網絡環境下,如何建立基于網絡教學本身的特點和要求,以符合現代教育理論的教學評價標準、評價參數以及評價算法來設計教學評價模型,來正確、有效地評價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問題,仍然是遠程教育中的一個熱點。
- 上一篇:高校虛擬社區共享之議
- 下一篇:企業中的文體活動運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