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創新
時間:2022-10-20 08:52:35
導語:新媒體時代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計算機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媒體生態開始呈現,其中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媒體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體,它們正在擠壓傳統媒體的空間,更多的媒體生態以不同的方式呈現。結合新媒體時代,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如何改革成為關鍵。
[關鍵詞]信息技術;計算機;教育思考
當今時代新媒體全面爆發,多種生態高速發展,網絡信息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新時代衍生出了諸多新媒體、自媒體。如何迎接這一時代變化,是各級教育機構面臨的新課題。
計算機信息技術與新媒體的關系
計算機信息技術是現代科技發展的成果,也是評價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重要因素。近幾年我國計算機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智能分發成為新媒體的一種常態,信息化給新媒體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計算機信息技術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服務于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新媒體在這些領域都有體現。深入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部分,目的是加速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從媒體角度來說,信息技術是實現社會信息與知識共享、提高社會智能化的基礎,這一點契合新媒體的屬性。新媒體的出現實現了信息的無縫對接,成為智能化生活的一部分。從網絡技術的層面來講,實現知識共享是網絡技術的發展目標,也是信息化的本質,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新媒體是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重要載體。
新媒體時代信息化教育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信息技術是培養信息人才的重要途徑。信息化人才是國家實現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化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發生了諸多變化,其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素質、創新精神、道德情感等方面,都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這是因為新媒體時代信息具有了多種功能,其中最為重要的功能就是分享和傳播。“人人都是自媒體”不是一句口號,過去在報刊發一篇文章很難,新媒體時代在網上發表個人意見變得輕松容易。新媒體時代教育領域的信息化人才有兩層含義:一是為實現新媒體技術教育現代化,要有為教育行業信息化做貢獻的人才。二是教育系統擔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要為社會培養更多信息化人才。
信息技術為新媒體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門學科,它不僅提供信息技術本身的技能教育,也提供相關聯的其他學科的訓練。信息技術為新媒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第一,新媒體以信息技術技能培訓為基礎特性,并依托信息技術發展為空間拓展動力,決定了信息技術教育必然會成為與其他學科兼容的一個重要的基礎科學。第二,新媒體生態的多元融合必然會使信息技術教育自身向著規?;蛯W科建設的角度發展。第三,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需要建立專用的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等,要有相應的硬件設備與軟件環境,需要具備專門的信息技術教師及相關的管理人員。第四,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對于目前的新媒體融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硬件設備、軟件環境、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建設都需要不斷創新。第五,學科本身的建設更應具有工具性、實踐性、應用性以及前瞻性。第六,信息技術是綜合了人類最新的科技技術,并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特別是社交互動媒體的融入,促進了人類對于信息時代的渴求,新媒體的發展和人們對于新媒體的期待,也給了信息技術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些因素將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
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現狀及與新媒體融合
1.當前仍然沿用舊的教育模式
目前在教學設置方面,信息技術主要是從應用和理論兩方面涉及,涵蓋的內容雖然廣泛,但缺乏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深入研究,這與新媒體技術本身的架構有關系。當前教育內容主要是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中的基礎知識、計算機硬件、操作系統、程序UI設計等,更多地體現出對這方面的把控,而對于兩者的融合教育顯然還處于真空狀態。從市場需求和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來看,融合教育亟待加強,不僅要讓兩者有更好的融合,還要進行相關的探討,否則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失去平衡,無法有效掌握相關知識。
2.教學手段滯后導致教學效率不高
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普及,是所有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但在師資建設方面,還遠遠地落后于其他課程的發展速度。教學手段缺乏導致教師教學任務加重,缺少和學生的交流,學生渴望學習最前沿、最熱門的知識,目前來看還有一定的難度?,F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知識更新速度快,但教材更新速度較慢,很多教材內容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存在較大差距,有很多當前較為流行的技術和理論,教材中沒有體現,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影響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3.信息技術與新媒體融合存在的問題
兩者融合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信息技術與新媒體是兩個不同的分支,信息技術從一開始就是國家戰略,而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的思維框架上基于現代信息技術而產生的新的媒體生態。第二,信息技術本身沒有媒體屬性,而新媒體有計算機基因,這種媒體屬性和基因兩者關系的不對稱,帶來了更大的空間和舞臺。第三,新媒體與信息技術誰需要更為主動地去迎合,重要的不是誰主導誰,而是誰更容易帶動發展。
對新媒體時代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創新的思考
1.教師要以教學大綱為基準,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
只有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涉及范圍廣,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沒有重點,在這一點上可以讓新媒體介入,通過新媒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想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還要對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大綱進行調整,對教材進行重新設計,再根據教學大綱所明確的知識點進行學習,形成完整的教學目標。對于教程的設計也要調整,安排教學進度時把兩者的關系具體化,明確學生學習的著力點,有了穩定的著力點,學習效果自然能夠得到提升。
2.信息技術理論課程要與新媒體結合
計算機信息技術包含了眾多抽象性的知識,這些知識完全靠學生自己領悟,可能無法理解完整的知識點,如果能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適當添加新媒體融合的課程,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還能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新媒體的傳播技術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如果從構造新媒體平臺入手來講解知識點,會讓學生更有學習興趣。
3.教師要提高綜合素質,與時俱進
新媒體時代有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和領域特點,時代需要什么,科學技術就發展什么,這是不變的規律,這樣的變化促使教師去學習新的知識。從這個角度來說,要從市場的角度去了解和認識產品,計算機信息技術要服務誰,要呈現什么樣的時代屬性,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從歷史上來看,新技術也會反哺某一個領域,新媒體就是被反哺的結果。教師要對自己知識進行完善,學校要建立科學的人才體系,培養教師繼續學習的能力,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在計算機信息技術方面,教師要和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啟發。現在學生在計算機接觸方面可能比教師還要多,在知識層面上也不比教師少,但知識結構偏弱,沒有系統的訓練,無法達到時代進步的要求,只有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才能在未來的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結語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是這個時代的特點,全球從多元文明走向信息分享,新媒體是承載諸多文明的工具,包括人們之間、國家之間和技術之間的對接。很顯然,交互是這個時代的特色,是計算機信息技術面對的挑戰,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關鍵。教育工作者要引起高度重視,通過資源整合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識,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譚永浩.計算機教育叢書[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5.
徐曉東.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李嬌 單位:臨沂市平邑縣保太中心校
- 上一篇:慕課視域下美國文學史課程改革
- 下一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生活化教學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