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觀念下小學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6 04:08:24
導語:山水畫觀念下小學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山水畫
山水畫是中國畫的一個分支。早在唐朝時期,山水畫從中國人物畫的配景中慢慢的獨立出來,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的藝術分支,主要表現祖國的山山水水和畫家自身的心靈山水,通過這些山水符號表達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表現形式上,可以分成水墨山水、工筆山水、青綠山水、和界畫。水墨山水中又可以分成大寫意山水和小寫意山水,大寫意山水走筆奔放流暢,不拘小節,此類作品在當代較多,發展也較為完善,如傅抱石、潘天壽、黃賓虹、石濤等。小寫意相對而言,用筆較為細致,專注筆墨的細節變化,此類作品在過道較多,如漸江、四王、沈周、范寬、關仝等。青綠山水又可以分成大青綠和小青綠,小青綠俗稱淺絳山水,大青綠俗稱金碧山水,如李家父子、吳鎮的部分作品等。山水畫雖然是中國畫中的一個分支,但是內容豐富,保羅萬象,要對它進行學習和傳承,必須從小學抓起,從小培養學生正確的山水觀,正確的理解山水畫,正確的對中國山水畫進行創作和傳承。
二、山水畫的誤讀
在當下,經濟發展飛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質需要的得到巨大的滿足,人民在此地基礎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和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的山水畫,自然受到人們的喜愛。加上在最近今年,國家強調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將山水畫作為弘揚傳統文化的重點目標。所以現在,中國山水畫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跡象。但是在這個跡象中,由于對中國山水畫的學習較晚,對山水畫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內容學習不夠,所以在眾多觀眾中出現了對山水畫的誤讀和不理解現象,在山水畫的創作群體中,同樣的出現了對中國畫的歪曲理解而造成作品上的悖逆,從而誤導大眾,造成山水畫藝術只能藝術家自己欣賞,民眾有時喜好,但是基本上都是附庸風雅,沒有幾人能真正懂得其中的奧妙,從長久來看,這種現象對中國畫的發展極為不利,所以對中國山水畫的學習和教學應當從從小學開始。
小學對于很多人來說,人生還是一張白紙,怎么在這張白紙上畫上有意義的一筆,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山水畫觀念在小學中的融入,是對今后人們理解和創作山水畫畫下的第一筆。山水畫觀念在小學教育中的融入首先要從山水畫基礎知識的強化。山水畫造型自由,構圖豐富,境界幽遠,易于筆情墨趣的發揮和主觀精神的表達,最能和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能使學生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國人把描繪大自然的作品稱為“山水畫”,而不是“風景畫”,這是有獨特含義的。讓學生從小學山水畫,體會中國畫獨特的技法和表現風格,能夠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作為教師要明白學生畫山水畫遠不如畫卡通畫容易,更不用說讀出山水畫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了。那么如何讓山水畫走進孩子的心靈呢?“教育的奧秘不在傳授,而在激勵、喚起和鼓舞。”筆者認為,教師應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真正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高深莫測的山水畫論太過艱澀,而關注兒童經驗,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要用小學生能夠聽懂的語言,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表達方式,課堂應當簡單明了而不是復雜多變,在適當的情況下,以游戲的形式對山水畫進行傳授,這更能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還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從而真正讓山水畫走入兒童的心靈。在當今的小學美術教材上,本每冊都有關于水墨畫的課程,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將傳統的水墨技巧情趣化、活動化,以期讓學生不斷感受水墨的魅力。五六年級的學生對筆墨表現技法有著自己的感受方式、理解方式和表現方式。教師應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水墨經驗,重溫“水墨游戲”,讓他們手握毛筆在潔白的宣紙上感受筆痕的無窮變化,在快樂和自由的活動中自在地表達和體驗水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起到引導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審美喜好決定兒童的創作。水墨山水畫非常講究墨色的變化,富于變化的墨色才有韻味,才能夠體現水墨山水畫的藝術特色。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對水墨的特色有了一些直觀的感受,由于教室里學生很多,教師在示范時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清楚地觀看到如何在調色板上用水調墨的創作過程。他們只能在一旁嘖嘖稱贊,輪到自己畫時卻不知所措。現代化教學理念和教學設施的運用,使得水墨山水畫教學手段多樣。筆者先把調色盤、毛筆放在多媒體實物展示臺上,為了讓孩子看到水杯里水的變化,還在玻璃杯里裝了一半水。當多媒體屏幕上出現這些放大的實物的時候,每個孩子都看得非常清晰,這樣筆者的一舉一動便在學生的“監視”之下了。只有這樣通過技法上的傳授和理論上的傳授,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正確的山水畫觀,促進民眾對山水畫的正確認識,從而有利于山水畫的傳承和發展。
作者:乜云單位: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
- 上一篇:兒童文學小學教育論文
- 下一篇:街道糧食生產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