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課程優化
時間:2022-03-09 08:05:46
導語: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課程優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信息技術類課程設置不適宜于信息時代六年制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與協同創新能力培養。根據初中起點六年制師范生特點和師范生信息素養培養需求,探討了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課程優化設置意義,并指出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類課程設置優化原則、內涵與策略,以期對各師范院校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課程設置與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小學教育專業;優化設置;協同創新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在全國率先開展初中起點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的招生培養工作,為湖南省農村鄉鎮及以下小學定向培養本科學歷小學教師[1]。這是對我國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的重大創新,對培養高素質高學歷的小學教師、促進城鄉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但初中起點六年制本科學歷師范生培養模式是國內首創,由于其生源特點,現有師范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模式不能較好地適用于六年制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而我省原有的六年制師范生信息素養培養方式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信息技術與教育理論、學科課程的整合不夠,缺乏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不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和多學科協同創新能力的培養[2]。現有信息技術課程體系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師范生的信息素養與協同創新能力。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業務應用能力的不斷提高,在新一輪互聯網發展熱潮推動下,信息技術應用的領域、范圍、方式正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我國信息化發展路徑將向網絡化、集成化、共享化和生態化的方向實現戰略性轉移,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化建設將進入一個協同創新的新時代[3]。為此,應以協同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結合六年制師范生源特點,探討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開展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核心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1師范院校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
課程優化設置的意義小學教育專業是在培養小學教師五十多年的經驗基礎上,于2001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的新增設本科專業。而初中起點六年制本科小學教育專業也成為我院一個富有特色的專業,此培養工作2010年已列入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這是對我國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的重大創新,對培養高素質高學歷的小學教師、促進城鄉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初中起點六年制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簡介培養目標:為縣以下農村小學培養熱愛教育事業、基礎知識寬厚、專業知識扎實、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較高、具有實施素質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學研究及管理能力的本科層次小學教師。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已進入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具備一定的信息檢索技能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是新時代的基本要求。人們的信息素質急需提高。為提高人們的信息素養,首先必須加強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因此,探討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開展以協同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核心課程協同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湖南省建設教育強省“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
《湖南省建設教育強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完善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實施組織和保障體系。教育部于2002年頒布了《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提出應“加強師范院校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等專業建設,培養、培訓適應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需要的中小學教師”,同時指出應普及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等相關公共課。
1.2國家卓越教師培養與教育信息化要求
根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的要求。推動以師范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變革。推進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學改革,著力提升師范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變革教師教學方式和師范生學習方式,提升師范生信息素養和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的能力。充分發揮畢業論文(設計)在培養師范生的實踐能力和反思研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主席在2015年5月22日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更是指出:中國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我們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4]。
1.3信息時代對人類的客觀要求
教育要對21世紀信息社會的到來做出反應,以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現在,信息素養被認為是一種現代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能力,是信息時代的人才特征和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標而存在。而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這個目標不單是個人的能力要求,也是國家培養人才的需要。隨著信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的提高,提高國民信息素養教育的要求也愈來愈迫切,而且開展信息教育、培養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不僅是現代社會對未來教育提出的一項新的要求和挑戰,同時也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和重大問題。
2信息技術課程優化設置原則
針對初中起點六年制師范生的特點和未來的就業崗位,以培養協同創新能力為目標,將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有機地相結合,理論課程與基層頂崗實習融合,在教學計劃中合理地安排教育教學能力和信息技術能力兩方面的課程。著重在六年制師范生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創新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重新組合與優化。以形成一套科學系統的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體系,全面提高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全省小學師資隊伍整體水平。(1)根據我省小學教師發展規劃需要和“為農村小學培養熱愛教育事業、基礎知識寬厚、專業知識扎實、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較高、具有實施素質教育能力和一定的教育教學研究及管理能力的優秀骨干教師”的六年制師范生總體教育目標,結合信息時代對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要求,確定校內外協同創新的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目標。(2)根據初中起點六年制師范生的年齡特點,確定培養學生知識、情感、技能協同創新的信息技術課程體系,形成少而精、新而實、博而通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3)為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全面提高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水平與協同創新能力,確定終身教育視野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教師隊伍建設,打造多學科協同創新的、教學科研型的師范生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隊伍。
3信息技術課程優化設置內涵
以協同創新培養總體目標為指導思想,結合學生就業和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的實際情況,分析信息技術能力的具體內涵以及掌握相應能力所必需的知識點要求和知識結構體系;進而形成新的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核心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體系。然后在新的課程體系條件下,各核心課程(包括理論課和實踐課)根據各自的特點,在總體目標的框架下,進行以協同創新能力為導向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方法改革,并進行實踐。如果檢驗結果發現教學效果欠佳,則需要進一步分析原因,若為課程體系設置問題,則需要考慮重組課程體系,若為教學方法問題,則考慮進一步協同各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如果檢驗結果發現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存在缺陷,則需要進一步分析原因,重新調研并再次進行能力內涵分析、知識點分析和信息技術核心課程體系的協同改革。最后全面分析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各核心課程的改革實踐效果,進一步協同修正和完善各課程的改革措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核心課程體系教學新方案,為培養具有良好信息素養能力和一定協同創新能力的小學教師服務。在指導思想上,積極參加學術交流,吸取總結各師范院校的成功經驗,結合生源和學生就業的特點,以信息時代卓越教師培養為核心,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實踐能力,加強產學研合作方式的研究,注重新計算模式下信息技術與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的整合與協同,探索適應信息時展需求的,多學科協同的六年制師范生信息技術核心課程體系。在教學方法上,深化改革,吸取傳統教學方式優點,引入多學科協同教學方式,以啟發式、討論式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獨立思考和解決多學科應用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手段上,不僅要采用傳統方法與現代技術相互協同進行理論教學,而且要根據理論教學內容的需要,到教學實踐單位進行講解,實現校內外協同創新教學,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能力的詮釋與把握。在教學內容上,根據信息時代對教師信息素養的根本要求和教師教育一體化要求,進一步拓寬和整合信息技術各課程的教學內容,制定一套適合六年制師范生特點及需求的,職前職后協同一體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體系。
4信息技術課程設置優化策略
(1)進行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協同創新能力培養的“專業知識關節點”分析。綜合分析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信息技術核心課程之間的聯系,研究各課程的理論教學“知識點”與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實踐動手能力的關系,找出理論與信息技術工程應用實踐相結合的“切入點”,系統組織好教學實習單位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應用管理實踐。(2)協同創新視閾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大綱的建設。根據“以小學教師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的指導思想,參照國家專業指導委員會的要求,提出跨學科協作的,有利于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協同創新能力的“信息技術類課程教學大綱”。(3)跨媒體協同視角下課件的建設與管理分析,實現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協同共享。全面分析整理現有的六年制師范生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完善各信息類課程的教學條件和相關資料,加強多媒體、網絡課件和其他輔助教學工具的制作與調試,實現跨媒體可移植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共享資源,促進區域教育協同發展。(4)校內外多方協同創新的六年制師范生信息技術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一方面,進一步鞏固與完善校內信息技術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另一方面,根據信息技術應用實踐的需要,開辟更加有利于培養信息技術工程實踐能力的校外實習基地,實現學生、教學實習單位和學校多方協同創新的信息技術教學實習模式。(5)協同創新與教育一體視域下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的信息技術類課程教材建設。分析六年制師范生信息技術類課程的特點,根據教育部卓越教師與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教育一體化要求,編寫有利于培養協同創新人才的補充教材或講義。根據信息技術實踐教學環節的要求,編寫出具有多學科協同創新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設計和教學實踐指導教材。(6)協同創新視角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隊伍建設。根據信息時代新計算模式發展需求,多學科、多途徑協作健全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教師隊伍。教學與科研創新相協作,創新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隊伍建設。
作者:楊恒伏 單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李茂平,劉志敏.初中起點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及其特色[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12(1):29-32.
[2]顧富民.小學教育專業信息技術課程設置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1,31(12):71-74.
[3]肖其勇.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協同培養機制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15(5):81-85.
[4]新華網.主席2015年5月22日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EB/OL].[2015-05-23/2015-06-20]news.xinhuanet.com/2015-05/23/c_1115383959.htm.
- 上一篇:消防部隊內部審計有效性問題探討
- 下一篇:對外貿易中商務英語的應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