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審美能力培養探討
時間:2022-05-08 10:37:50
導語:小學美術教學審美能力培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期,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要重視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為了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培養,本文基于教學實際,積極對其進行了實踐探索,總結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希望分析能夠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分析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十分重要,作為美術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有效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師模式,積極加強課堂教學能力,以更好地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通過本文實踐探索,分析了培養學生審美的重要性,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希望進一步分析,能夠為學生日后審美能力提高提供有效助力。
1.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
從內心角度引發興趣。拓展形式更為豐富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迎合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興趣傾向,讓學生正常表現此年齡層的心理特征,向著更具吸引力和新奇度的學習方式邁進。將既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有機融合于更為多樣化的形式。這樣不僅可以充分把握學生的興趣節奏,更能讓學生在自己樂于投入的氛圍中順利獲得以往“枯燥”的知識內容,從審美的角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投入熱情。在實踐中發現與感知美。感知到美的存在關鍵不在于美本身以何種形式存在,而在于觀察和欣賞它的人是否存有美的心境。因此小學階段的美術便是以學生通過實踐營造美的心境為目標。在心境產生后,便會影響到個人的所有感官。這種心境的建立可以推動學生發現曾經忽視的美,也能感受到更為細微的美,內心世界的美好更為豐富,也會從另一種角度激發學生更為積極地對待身邊的事物和生活。以審美促進全面發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審美和鑒美的能力,從學科單一角度看,是發展學生藝術感知能力的一個目標,但從教育整體出發,發展審美能力則是從側面大力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學生在審美中得到啟發,不斷提升主觀參與和積極探索的熱情,并逐步將這種正向的狀態延伸到各個學科中,從而實現綜合素養的全面改善與提高。
2.培養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途徑
通過對美術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分析,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認識,作為教師,在有效的開展美術教學過程,要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審美培養,以此才能激發學生審美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美術學習效率,下面具體分析。2.1利用現代媒體教學技術,激發學生審美興趣。學生心理對美學的感知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教師應巧妙設計適當的方式,讓其成為學生與優質審美能力之間的橋梁。當前,教師將科技力量引入課堂的做法收效良好,通過生動、鮮活的素材參與,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活躍性,讓學生擺脫傳統教法的約束,自由釋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學生的體驗寬度增加了,自然更能近距離感受和理解藝術的內涵和魅力,這樣也為教師開展進一步的引導和熏陶做好鋪墊。小學教師不僅需熟練掌握此階段的教育目標,更需準確理解和運用好學生的多重特點,正視學生看似“不規矩”的行為表現,并充分利用這種探求欲,最大限度拓展學生的可感知范圍,讓學生通過探求,近距離感受藝術。教師將教學內容以信息科技技術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呈現出更為靈動的畫面和情景,激活學生的感知能力,讓學生借助多種感官共同感受美術帶給人類的深層藝術,從而在愉悅的心境下順利接受藝術熏陶。2.2貼合生活實踐,實施審美教學。藝術和美的感知都源于平常無奇的生活。生活的現象和所見場景是既定的,但由于觀察和感受的人不同,意識和心境不同,便會得出不同的體驗結論。如同樣的場景,具備不同審美能力的人,會得出不同的感受,也會有不同的表達。因此教師應側重引導學生將高雅的藝術與看似平淡的生活建立對應聯系,讓學生知道,藝術與生活這種提升與源頭的關系,這樣學生才會真正理解和感受到藝術的內涵,便不會覺得藝術與我們的距離遙遠。在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藝術的原型。學生可以從藝術的角度觀察和感受生活之美,也可以將這種平凡的美提煉到藝術的水平,這種聯系和對應可以讓學生有效把握更為深層次的藝術內涵,讓學生有更多體驗藝術的機會。例如,生活中常見的各類商品的包裝,便匯聚了豐富的內涵和產品特性,如果將其升級為藝術審美,這樣更為美術課堂增添了不少趣味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認為比較具有藝術品質的包裝拿到課堂,讓大家一同觀賞,提出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在觀賞和評價過程中,學生會不自覺運用到所學的藝術知識,進行較為規范的評價和認知。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組成若干討論組,具體說明包裝設計的創作意圖、技巧以及傳遞的內涵,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借助具體的案例來運用藝術知識,還能通過自主運用使學生熟練掌握和理解藝術知識與技巧,進一步提升學生在藝術層面的把握能力。2.3多組織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藝術形式的形成都源于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教師要充分利用美術學科這一特征,將生活中的自然景觀大量引入到課堂,或者直接將課堂設置在自然中,讓學生在自然景色的感染下自發產生對美的感知,著力發揮自然景色和現實生活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影響和積極作用,讓學生形成較為真實和自然的藝術品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面對的景色通過藝術技巧體現在畫板上,此時學生不僅可以運用到繪畫技巧,還可以將自己對自然景色的認識和感受統統體現在繪畫中。教師通過學生的繪畫作品,一方面可以清晰掌握學生對面前景色的理解和態度,另一方面也能夠了解學生對藝術技巧運用的熟練程度,以及在某些部分和環節的不成熟之處,這樣,教師在開展后續的教學時,便能夠更為精準地進行局部強化教學,更加提高學生在藝術方面的造詣。
總之,在美術教學課堂,要重視加強學生美術實踐能力,積極提高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不斷提高綜合能力,結合以上闡述,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認識,希望有效研究能夠為相關教師提供有效參考。
參考文獻:
[1]趙炯雲.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8):78.
[2]許明月.借審美能力之東風,構建小學美術有效課堂[J].美術教育研究,2019(18):116-117.
作者:金倉 單位:天津市津南區八里臺第一小學
- 上一篇:鑒賞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 下一篇:淺談構建小學美術智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