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時間:2022-10-12 10:27:47

導語:小學美術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美術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摘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檢驗美術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美術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做出了明確的要求,但部分學校的美術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該文作者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為切入點,分析美術創造力的主要內容,說明影響小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因素,同時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培養學生美術創造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造力;內涵;影響因素;培養策略

美術新課程標準中對小學美術的教學目的做出了明確說明,能夠指導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引導教師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因此,在組織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立足于課程的教學目標,采取多樣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圍繞培養學生的美術創造力,文章將重點探討美術創造力的內涵、影響美術創造力培養的因素以及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策略。

一、美術創造力的界定

什么是美術創造力,到目前為止還未形成統一的標準。通過分析現有的文獻資料可以確定,美術創造力主要包括知識與技能、創造性思維以及創造性人格這三方面的內容。其中,知識與技能是美術創造力的第一構成要素,也是形成美術創造力的基礎。從字面上可以看出,第一要素由知識和技能兩個維度組成。知識指包括造型元素、形式原理等在內的美術語言、創作理念等;技能指包括美術表現力、觀察力以及實踐能力在內的多種能力。美術創作離不開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獲取豐富的記憶表象,再以此為基礎進行二次加工,這就是思維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記憶表象是基礎,創造性地建構記憶表象是關鍵,如果缺乏創造性的建構,美術創作將無所適從。在加工記憶表象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會獲得發展,并逐漸形成創新思維能力。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記憶表象儲備不足、創新思維受阻等,如此,學生會產生消極情緒。要想順利地完成美術創作,需要堅強的意志、品質的支撐,這就是所謂的創造性人格。在具備了創造性人格后,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創造欲望,自主地投身于觀察、操作活動,就算遇到種種困難,也不會輕言放棄,并會靠著頑強的意志力堅持不懈,同時在突破困難的過程中,形成較強的創造意識。

二、影響培養美術創造力的因素

盡管新課程標準中早已明確了培養小學生美術創造力的要求,但是在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部分學生的美術創造力較為薄弱,只是按照教師的指導,機械模仿。個別學生對美術學習不感興趣,美術水平較低。結合當前小學美術教學的情況,筆者將影響小學生美術創造力培養的主要因素歸納為以下兩點。第一,美術課程不受重視。學生作為美術課程的參與主體,其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僅影響美術教學效果,而且影響自身的發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小學生在參與美術教學活動時,未給予美術學科應有的重視,只是機械地完成美術學習任務。與此同時,個別美術教師不重視美術課程的開展,在課上,只是引導學生自由繪畫,或灌輸教材中的知識,難以激起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要想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激起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如此才能引導學生真正參與美術活動。第二,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有限。盡管多數學校聘請了專業的美術教師進行授課,但是部分教師受以往的教學理念的影響,往往以灌輸知識、機械操作的方式向學生呈現美術內容,很少使用情境教學法、生活教學法、實踐探究法等,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美術知識,對美術學習不感興趣,同時,也難以實現創造力的發展。由此,在組織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要想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除了要重視美術教學,還要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采取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下文就如何改進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創造力進行詳細說明。

三、小學美術課堂培養學生美術創造力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課堂創作氛圍。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環境是必要的因素?!敖煺叱啵吆凇币仓赋隽谁h境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是按照書本講解知識,或在黑板上隨意繪畫,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參與相關的課堂活動,其參與度不強,積極性不高。由此可以看出,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沉悶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自由創作也無從談起。要想解決此問題,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創作氛圍。創作氛圍的營造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而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有關。因此,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起點,營造良好的創作氛圍。以“恐龍世界”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初,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侏羅紀公園》的電影片段??铸堃怀霈F,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很多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為恐龍的龐大身軀折服。其次,學生圍繞恐龍激烈地討論起來,課堂氛圍活躍。當學生進入了積極的學習狀態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討他們想象中的恐龍和電影中的恐龍的區別。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描繪想象中的恐龍。在此任務的引導下,學生會自由想象恐龍的形象,自主創作,從而為發展創作力打下堅實的基礎。2.重視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根據上文對美術創造力內涵的界定的分析可以看出,發散思維是學生形成美術創造力的基礎。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小學階段是他們形成發散思維的關鍵時期。在組織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既要以學生為本,又要立足學生的發展特點,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同時根據教學所需,給予學生創造的機會,驅動學生自由想象。為了實現這一點,在實施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是要以教材為依據,創設探究情境,驅動學生觀察、想象。如,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初,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形,據此引導學生猜測老師接下來要畫什么。受到想象力的驅動,學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如西瓜、電風扇、太陽、花朵等。教師先肯定學生的想象行為,接著繼續繪畫,不斷地增加線條,鼓勵學生繼續想象。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不斷的想象中獲得對畫中的線條的感性認知,輕松地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而且潛移默化地發展了想象力和美術創造力。3.組織美術作品欣賞課程。美術創作除了需要有適宜的環境、讓學生具備發散思維,還要讓學生找到創作靈感。在缺失靈感的情況下,即使環境適宜、學生擁有發散性思維,美術創作也會存在一定的阻礙。美術創造力的養成與記憶表象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記憶表象,幫助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創作知識,自主地加工記憶表象,開展創作。要想實現這一點,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需要重視美術欣賞課,嘗試為學生呈現一些具有啟發性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欣賞作品,積累作品的創作理念,增強美術創作認知,建立美術創作自信心。以“捏泥巴”為例,該節課旨在引導學生探究各種泥器物的制作方法,讓學生通過捏泥巴、玩泥巴,了解我國古今的陶藝作品,激發其創作欲望。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先利用實物展示的方式向學生呈現小兔子、小烏龜等造型的陶藝作品,并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感受泥制物品的質感。在視覺、觸覺的作用下,學生會建立起對陶藝的感性認知。接著,教師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泥巴,將其變換形狀。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在想象力的促使下,學生通過揉、捏、壓、搓、切、攥等手法,捏出不同形狀的事物,同時也掌握了捏泥巴的方法。學生在切身體驗的過程中體驗到捏泥巴的樂趣,創造力獲得了發展。4.拓展美術課堂指導學生體驗。美術課堂是學生發展創造力的主要場所。而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不再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唯一場所。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打破課堂的空間局限,將學生引入廣闊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開闊視野、發散思維,自主地將所思、所想通過美術創作呈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發現美、表達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組織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要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引導學生回歸生活,鼓勵學生切身體驗,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自由創作,潛移默化地發展美術創造力。在手工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活動主題,如“五彩繽紛的花園”“漫步踏空”“漫游生活”等,鼓勵學生根據活動主題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生活中自主地選擇活動材料,并利用裁剪、粘貼等方式,靈活地運用這些材料,以創作出不同的作品。在開放的創作活動與體驗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自主體驗的機會,而且可以通過切身的體驗,發散思維,自由創作,提升創造力。

總之,在組織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立足課改要求,形成對美術創造力的正確認知,結合影響美術創造力培養的因素,重視培養學生的美術創造力,采取多樣的手段,幫助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的過程中欣賞作品、體驗生活、發散思維、自由創作,通過實踐提升美術創造力,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沖.小學美術教學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華夏教師,2018(27).

[2]席智慧.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策略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8(20).

[3]鄒明慧.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周刊,2017(34).

[4]張婕.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創造力的探究.美術教育研究,2016(20).

作者:沈琛 單位:山東青島市人民路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