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研究

時間:2022-10-12 10:29:42

導語: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對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影響。方法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2017級五年制大專護生212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兩個班為試驗組(108人),另外兩個班為對照組(104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試驗組采用基于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結束后,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對教學的滿意度。結果干預后試驗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試驗組干預后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學習動機、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合作能力得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結論基于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有助于提高高職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教學的滿意度。

關鍵詞:學習通;混合式教學;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在明確自身學習需求、學習目標和知識接受度后,利用客觀人力、物力資源,實施適當學習策略,獲取和掌握各項學習、工作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的能力[1]。國外大部分護理院校已將培養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其教學目標之一[2],有研究顯示,我國高職院校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總體處于中低等水平[3],這將直接影響護生的自我發展和護理學科的進步。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教學目標的發展需求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探索一種適應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教學模式,提高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高職護理教育的迫切需求。學習通是一個基于網絡的輔助教學平臺,在該平臺上可以實現在線課程建設、資源管理、學習交流、課堂互動、在線答疑、小組討論、作業考試等。我校在基礎護理技術課程中,運用學習通平臺,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以班級為單位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我校護理專業2017級五年制大專學生212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兩個班為試驗組(108人),另外兩個班為對照組(104人),兩組護生的年齡、性別、專業課程成績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得分等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兩組護生同教材、同教師、同步進行授課,對照組采用傳統授課方法,即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以案例導入教學,介紹教學目標,講解理論知識,總結重點難點;試驗組采用了線上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學習和線下課堂教學的全程混合式教學方法,具體如下。1.2.1課程準備。教師課前在學習通網絡平臺上創建基礎護理技術課程,并上傳教案、教學課件、微課視頻、同步練習題、實訓指導以及課外拓展資料和常用醫學網址等。要求護生用手機下載學習通App并注冊,課上掃描二維碼或使用邀請碼進入班級課程,進入后將護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并告知護生及時關注學習通消息,積極完成互動。1.2.2課前討論預習。課前一周通過學習通平臺將新課內容的學習資料和相關臨床案例以及相應的護理任務推送給護生,提醒護生預先自主學習,告知學習目標,要求護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護理任務進行分解,制定實施方案,對于較難的護理任務,可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在后臺查看護生的預習和討論情況。1.2.3課中互動學習。課中主要分為4個部分進行。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護理任務制定的實施方案,每次兩個小組匯報,輪流進行,以檢查課前自主學習的效果;然后進行師生點評和問題互動探討,確定護理任務的完成計劃;再進行課堂重點知識的講授,同時運用學習通平臺上的主題討論、投票、課堂測驗等功能積極展開課堂互動,提高護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最后教師進行答疑解惑,總結重點知識,同時通過學習通平臺的護生反饋功能了解護生學習的困惑和對教學的建議,避免了傳統課堂缺乏反饋的弊病。1.2.4課后拓展復習。課后教師將本堂課的練習題到學習通的作業模塊中,設定作業的完成時間、可重復次數、分值情況、是否允許查看答案等,同時教師還通過學習通平臺將相關的拓展資料、復習資料和網絡微課推送給護生,以進一步鞏固內化知識。學生可用手機隨時隨地學習,有效利用碎片時間,教師也可在后臺隨時答疑和了解護生學習情況,構建24小時學習課堂。1.3評價指標。(1)自主學習能力調查。采用張喜琰[4]研制的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對教學前后兩組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評價。該量表分為4個維度,共計30個條目,分別是學習動機(8個條目)、自我管理能力(11個條目)、學習合作能力(5個條目)和信息素質(6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得分范圍為30~150分,反向問題反向計分,得分越高代表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越強,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223,信效度較好。(2)護生滿意度調查。期末課程結束后,由學校督導辦調查護生對課堂的滿意度,采用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了解護生對該模式教學的滿意率。所有問卷統一發放,當場回收,兩份問卷各發放212份,回收212份,回收率100%。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生干預前后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干預前兩組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其各維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干預后試驗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其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2.2試驗組護生干預前后自主學習能力比較。試驗組護生干預后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和學習動機、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合作能力3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信息素質得分干預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2.3兩組護生教學滿意度比較。試驗組護生滿意人數為99人,滿意率為91.7%;對照組護生滿意人數為80人,滿意率為76.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763,P=0.003)。

3討論

3.1基于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對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干預后試驗組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從表2可以看出,試驗組干預后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和學習動機、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合作能力3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說明基于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有助于提高高職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在提高學習動機、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合作能力方面有顯著作用。(1)學習動機是指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學習的一種需要[4-5]。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護生在課堂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探尋知識的過程,故護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趯W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課前給護生提供臨床案例和相關學習資料并且布置相應的護理任務,要求護生對護理任務分解并制定任務完成的計劃,激發了護生主動了解知識的興趣,使之在問題引導和任務驅動下主動探索知識,同時課堂上的小組討論匯報更是提高了護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激發其學習動機。這與秦璐瑩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2)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學習者為實現學習目標,有效調動自身能動性,對學習活動的自我支配、調節及控制能力,主要包括學習計劃安排、學習監控、學習評價3個方面[4-5]。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是由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并對護生的學習進行監控和評價,而基于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由教師在課前上傳課程學習資源,護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學習時間,課后完成章節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對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并查漏補缺,整個學習過程護生自行合理安排學習計劃并進行自我監控和評價,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這與王進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3)學習合作能力是指學習者利用有益于學習的物質和社會性資源來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完成學習的能力,包括溝通交流和尋求幫助兩個方面[4-5]。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是教師全盤灌輸,很少需要護生交流合作,即便護生在課后有疑問也很少會向教師主動尋求幫助。而基于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在課前就會布置學習任務,護生為完成學習任務會查閱學習資料并進行小組討論;在課中護生進行小組匯報和問題互動探討也有助于學習合作能力的提高;課后護生有疑問可以通過學習通的私信聊天功能給教師發送消息,促進教師與護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使學習合作能力進一步提升。這與王艷芳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4)信息素質是指學習者能確定、評價、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種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4-5],包括信息獲取和信息分析利用兩個方面。研究顯示,干預后兩組護生的信息素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試驗組干預前后信息素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現在的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加之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許多護生已具備從網絡信息平臺上獲取所需資源的能力,故干預前后信息素質的差異較小,這與張靜等[9]的研究結果有區別。3.2基于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對高職護生教學。滿意度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對教學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提高護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在課堂上利用學習通教學平臺中的多種互動方式,比如掃碼簽到、互動選人、課堂投票、主題討論、問題搶答等功能,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護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因而受到護生的認可,教學滿意度提升,這與李鵬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

作者:譚小燕 譚旭妍 馮亮 單位: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