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豐富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2-04 04:20:41
導語:民間藝術豐富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不同的區域擁有不同的風土人情,由此逐漸衍生出不同的民間藝術。民間藝術是與宮廷藝術、文人藝術相對而言的,是廣大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要而創造的世代相傳的藝術。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人對于本土民間文化的認識不足,部分學生對于自己生活地區的民間藝術知之甚少。因此,傳承民間藝術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加強地方民間藝術資源運用的意義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闡述了教育不是為學校辦學校,教育不僅限于學校的圍墻之內,“社會即學校”。教育要面向社會的所有成員,教育的內容主要源于社會的各種需求,從而實現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的有效結合。美術教學作為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的重要手段,不是簡單的技能訓練,而是對一種文化的學習。將民間藝術融入美術課堂教學,對于讓學生了解家鄉文化、熱愛家鄉藝術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1.培養學生對民間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民間藝術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體現了當地民間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蘊。通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發民間藝術課程,學生能夠在學習民間藝術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了解地方文化的特點,理解民間藝術深刻的精神內涵。這樣能夠使地方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內化于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中。如,常州地處太湖流域,自古以來經濟富庶,文化昌盛,教育發達,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文化底蘊深厚。早在春秋時期,此地就建邑立邦,始稱延陵,別名龍城,系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季札的封邑,于秦代置縣。常州因其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歷史因素,形成了豐富的地方文化和特色民間藝術。常州民間藝術資源豐富,包括常州亂針繡、常州留青竹刻、常州梳篦、常州掐絲工藝畫、金壇刻紙、彩絨畫、銅塑、常州紅木淺刻、金屬卷畫、微型根雕等。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發民間藝術課程,就要讓學生關注、了解本土民間文化,產生對家鄉民間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2.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人們而言,生活并非沒有美,而是缺少善于發現美的眼睛。美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種事物中,也存在于優秀質樸的民間藝術中。民間藝術具有祈求生命繁榮、贊美生命意義、追求幸福生活的寓意,因此呈現出強烈的真、善、美和堅定樂觀的審美理想。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通過學習優秀的民間文化,學生能夠形成健康的審美觀,陶冶情操。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多動手操作會促進自身思維的發展。如,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實驗小學(以下簡稱學校)在全校范圍內推出了烙畫校本課程,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親身體驗這一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學校開辟了專門的烙畫教室,配備了四名專職教師教授烙畫技藝。一到三年級的學生以欣賞烙畫作品為主,四到六年級的學生可以動手創作烙畫作品。學生創作烙畫時,一般先用鉛筆在木板上打線稿,在畫出大致輪廓后,再用電烙鐵畫出線條、陰影等部分;如果需要上色,后期還會用顏料填色。學生可以通過京劇臉譜、花鳥山水、常州老房子變遷、卡通、科幻等題材,反映中國心、家鄉情、兒童夢。經過學習,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學生通過學習民間藝術技藝,養成了養了勤于動腦動手的習慣,并能認識和切身體會傳統勞動技能的意義、價值。
二、小學民間藝術教學的內容選擇與教學模式探索
民間藝術教學模式多種多樣,相對于以往的美術教學方式,民間藝術的教學更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美術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民間藝術教學一般有以下四種教學模式。1.課堂教學模式。這是較為常見的教學形式,在此不再展開論述。2.課外美術興趣小組活動模式。這種模式是讓學生利用課外活動、雙休日的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地方民間藝術。該模式適合學習一些制作工藝有一定難度、工具材料要求相對復雜的內容。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學習常州留青竹刻、常州烙畫和常州梳篦制作工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模式能夠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解自己平常較少關注的民間藝術,從而為保存、弘揚民間藝術培養受眾,讓更多的學生在相應的文化情境中更加熱愛優秀的民族文化。3.開放式教學模式。教師可采用請民間藝人進學校和到民間工坊去的方式開展教學。請民間藝人進學校即邀請當地民間藝人走進課堂教學,讓學生親身體會民間藝人的創作過程。如,教師可邀請留青竹刻、常州梳篦、金壇刻紙等項目的傳承人走進教室為學生授課,讓學生通過和民間藝術傳人面對面接觸,走近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感受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到民間工坊去的方式是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地帶領學生參觀一些民間工藝制作工坊、民間藝術博物館等。如,教師可帶學生前往市民廣場欣賞走馬燈、蕩路船等民間藝術,到農博園欣賞農耕文化。4.競爭式教學模式教師在開展常州民間藝術教學時,可通過小組比賽,設置一些獎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模式比較適合一、二年級的學生。在競爭式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低年級的學生對于獲得教師的表揚、贏得榮譽的渴望,能促進他們更好地學習民間藝術課程。
三、應用民間藝術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課業類型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地方民間藝術,教師應根據不同地方的實際情況和課程的具體內容選擇課業類型進行教學。引入民間藝術資源,其課業類型主要分為欣賞課和操作課。1.欣賞課教學。欣賞課主要用于理論知識教學。如,一些技術難度大、制作工藝復雜、對工具材料要求高的內容,就可以欣賞教學為主。以前文所述的烙畫校本課程為例,低、中年級的教學主要是欣賞活動。常州烙畫又叫燙畫,顧名思義,就是用電烙鐵作畫。加熱后的電烙鐵可以在紙張、木板、竹片、絹以及工藝品上創作圖畫。常州烙畫的發展與常州梳篦制作的燙花工藝密不可分,已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在梳篦上烙制花紋圖案的獨特工藝最見制作者功力。學校的烙畫校本課程通過常州烙畫的教學實踐,讓學生了解烙畫的制作方法、特征及寓意,體會常州烙畫的裝飾美感和特點。在中年級的教學中,指導教師展示常州烙畫作品讓學生欣賞,并導入民族音樂,讓學生迅速進入情境,并結合圖片展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展示常州烙畫代表性傳承人汪鶴鳴、毛懷青、周兆榮等人的作品,如《熊貓喜迎世博》《伏虎》《清明上河圖》《眠》《沖涼》《松林曉霧》《雄風》等。這些作品格調清新,線韻如流云,悠游酣暢。通過對常州烙畫作品的欣賞,學生可感受到本土民間藝術之美,在操作中體驗創作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增強了對本土文化的熱愛之情。該課程在讓學生對美術有更深一步認識的同時,推動了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受到學生的歡迎。2.操作課教學。操作課可增強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認識和體驗,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感知民間藝術。如,常州烙畫作為一項具有創新意義的民間藝術項目,經過了常州市教研室組織的市級規模的多期培訓,找到了可靠、可行的傳承渠道。來自全市的180多名受訓的美術教師創作了一批優秀的烙畫作品,這些美術教師又以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傳承、發展、推廣烙畫藝術,將使烙畫藝術不僅成為優秀的工藝美術,而且可發展成現代美術的獨立畫種。某教師在教授常州烙畫制作時,先通過示范引起學生的興趣。之后,教師指導學生了解并做好以下工作。其一,選好材料。材料有木、紙、竹、布、絹等,如,紙有宣紙、白色厚板紙等,木制材質有三夾板等。山水、花鳥、人物皆可烙制。其二,確定題材。同其他藝術一樣,優秀的題材對于烙畫作品的品位和境界具有重要的影響。在確定好題材后,學生先挑選最適宜表現題材的烙畫材料。選好作畫材料后,學生先用鉛筆在材料上畫出草稿,再用烙筆烙燙定稿。其三,用好技法。烙燙技法的重點在于利用烙筆筆尖扁平的特點,轉動筆尖,借助筆尖與材料平面的不同角度的接觸烙出粗細不等的線條、大小不同的色塊。其四,修改筆法。烙畫筆法較為講究,有刺、拉、拖、推、磨、熏六法。一般來說,刺是畫點,推拉畫線,磨是畫色塊,熏是畫云霧水氣。有時還有特技畫法,如利用火噴,掌握好時間與溫度,使畫面在不被噴焦的基礎上具有水墨韻味。其五。講清特點。一件成功作品的問世需要畫家具有扎實的素描功底和高超的運筆、布局技巧。烙畫用的是自然色,在宣紙上創作,畫面顯得古樸、典雅,酷似一幅古畫,具有淡雅輕染的國畫美;在三夾板上創作,則要有機地將燙烙與手繪著色技法結合,使所作人物性情躍然,所作花鳥魚蟲趣態盎然,所作山水生氣勃然、意境清幽深遠。其六,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應強調要將燙烙與手繪著色技法結合,讓學生在燙烙時注意安全。教師應讓學生欣賞常州烙畫作品,了解常州烙畫創作流程,掌握常州烙畫的創作手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增強動手動腦的能力,養成耐心、細致的品性,感受常州民間藝術的獨特之處,培養對常州民間文化的興趣。學生要在生活中掌握知識、探究知識,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進步,在實踐中成長。在美術教學中應用民間藝術,可以建設民俗文化課程資源庫,建構主題式民俗文化課程目標體系與內容體系,開設校本課程,推動非遺文化的研究和推廣,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觸民間藝術,學會保護、傳承民間文化。
作者:周心怡 單位:江蘇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實驗小學
- 上一篇:審美素養提升小學美術教育策略研究
- 下一篇:信息技術課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