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教學策略
時間:2022-03-04 10:42:16
導語:智障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于智障兒童的成長極為重要,為提升智障兒童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通過以學校一日生活為主線,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班會晨會為載體,家校緊密配合等教學策略,促進智障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于智障兒童的成長極為重要,但由于他們在認知和行為方面存在著發展缺陷,相對于正常孩子,智障兒童的養成教育更加困難。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教學中不斷思考、分析、實踐,探索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智障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教學策略,現和老師們一起來分享。
一、以學校一日生活為主線,培養智障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
生活皆課堂,處處是學問。對于剛入校的智障兒童,同學是陌生的,老師是陌生的,校園環境是陌生的,他們的隨意性也比較大,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和自律能力比較差,有的學生隨地大小便,有的學生上課了還在校園里亂跑,有的學生不會自己吃飯等,因此,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班主任和各課任教師在每節課都要對他們進行一日常規的教育,讓智障孩子知道上課鈴響了要進教室,在座位上坐好,老師來了,要起立,向老師問好;下課了,要和老師說再見;課間,教師帶領學生們去上廁所,要讓他們知道廁所在什么地方,并且要知道男生上男廁所,女生上女廁所等常識。生活教師帶領學生認識餐廳,自己吃飯,要文明用餐,不挑食、不浪費等;認識宿舍,知道自己的床,要安靜地午休,起床后自己整理床等。有的學生家住學校附近,可是每天上學都遲到,教師就問他:“你知道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么?”他說:“不知道?!苯處熡謫枺骸澳阆雽W嗎?”他告訴老師:“想學?!笨墒抢蠋熀屯瑢W們已經學習完了,他表現出很想學的樣子。就這樣,讓他知道要遵守紀律,按時到校,做到不遲到,要珍惜時間,使智障兒童對學校一日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知道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二、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在單元主題教學中,注重智障兒童行為習慣的培養
培智學校在以單元主題為主的教學中,各學科教師根據本單元的教學主題,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恰當選擇教學內容,采取直觀形象的教學形式,注重實踐與操作,幫助學生獲得體驗與感悟,并對智障兒童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如教學《講衛生》這一單元《手的衛生》這一課時,語文課上重點讓學生能通過看圖或實物認識詞語:毛巾、肥皂、洗手,學習生字毛、巾、手,知道毛巾和肥皂的用途,為什么要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在生活課上重點讓學生知道毛巾和肥皂的用途的同時,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洗手,什么時候我們一定要洗手,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的洗手方法,培養學生養成勤洗手、講衛生的好習慣,教師應在平時多提醒與督促學生做到飯前便后洗手,手臟了要洗手,對做得好的學生要表揚;在唱游課上學習《洗手歌》,讓學生邊唱歌曲邊做動作,陶冶情操;在美術課上學習《仙人掌》一課時,讓學生用手掌蘸顏料拓印仙人掌,體驗成功的樂趣。通過各學科的相互融合與滲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通過自己動手、動口、動腦的操作與實踐,充分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進而使智障兒童參與到各科的教學中,并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
三、以班會、晨會課為載體,注重智障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
作為班主任,應該充分利用班會、晨會課的時間,以智障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為主題,以學生每天的表現為例,還應該在平時多對學生進行實時的觀察,留心學生的各項活動,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并逐步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有的學生隨地亂扔垃圾,有的學生不打掃教室與環境衛生,在晨會課上,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分工,有能力擦桌子的學生可以擦桌子,有能力掃地的學生掃地等,打掃完衛生后,讓學生說一說在干凈的環境中的感受,同時教育學生要保持教室與環境衛生的干凈與整潔,養成不亂扔垃圾、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與愛勞動的好習慣。再如,每天早晨,生活教師和班主任交接完學生后,班主任帶領學生上樓梯時,有的學生上得快,就會碰撞和推搡前面的同學,有的學生肢體不協調,不會上下樓梯,這時,教師就要告訴他們,上(下)樓梯時要排好隊有秩序地靠右走,也可以扶著樓梯扶手,跟著樓梯上的腳丫雙腳交替地上去(下去),教育學生上下樓梯時要注意安全,不能碰撞與推搡前面的同學。
四、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強化智障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
要求智障兒童做到的,教師和家長必須自己先做到。對于智障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差,表象缺乏,導致了心理上的缺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障礙。智障學生易模仿他人,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多給智障兒童提供觀察學習的機會,多為他們提供行為示范或樹立榜樣,增加他們頭腦中的表象,使他們有更多學習和模仿的情境。如星期一早晨,孩子們剛從家到學校,要跟爸爸媽媽說再見,見到老師,要跟老師問好。一開始,孩子們沒有形成習慣,不和爸爸媽媽說再見,也不和老師問好,這時,教師先向孩子們問好,孩子們也開始向教師問好,然后再讓孩子與爸爸媽媽說再見。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練習,每天早晨,當教師走進校園時,孩子們開始主動向老師問好。在課堂上,有的孩子坐得端正,有的孩子字寫得好、課本與作業本保護得好,有的孩子衣服干凈整潔等,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對做得好的學生提出表揚,予以獎勵,其他的孩子為了得到獎勵,就必然改正其不良的行為習慣,等到他們進步時同樣給予獎勵,使其良好行為習慣得到建立與強化。
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促進智障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敝钦蟽和且粋€個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正常兒童一學就會的內容,他們不可能在一節課或一天能學會,需要教師每天手把手地教,付出十倍乃至幾十倍的艱辛,也不一定能學會。而有時每個星期一到星期五孩子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都在進步,可到了周末,孩子回家休息兩天,家長只是看管孩子,對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顧,下個星期一到學校,孩子又回到起點了。為使孩子每天在學校習得的知識與建立的良好習慣得到保持,我建立了QQ群與微信群,與家長交談,統一步調,幫助孩子鞏固所學的內容、矯正不良行為,使孩子每天都有進步,從而促進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總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于智障兒童的成長極為重要,為提升智障兒童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通過以學校一日生活為主線,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班會晨會為載體,家校緊密配合等教學策略,促進智障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為智障兒童將來能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其具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成為一名自立或半自立的社會公民。
[參考文獻]
[1]蔡亞娣.多動智障兒童入學行為習慣訓練[J].現代特殊教育,2011(Z1).
[2]顧銳萍.班主任與養成教育[J].班主任,2002(12).
[3]蔡薇.試論班主任與養成教育[J].文教資料,2007(36).
[4]趙斌.抓習慣養成教育促學生全面發展[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9(9).
作者:林玉梅 單位:甘肅武威市涼州區特殊教育學校
- 上一篇:幼兒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及培養
- 下一篇:養成教育“可視化”技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