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人格養成教育思想探究
時間:2022-06-12 10:58:19
導語:儒家的人格養成教育思想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人格養成的最高境界:慎獨
按照儒家的觀點,修身的最高境界是做到“慎獨”。是說一個人在獨處時,在無人注意自己時,也能嚴于律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行為?!吨杏埂愤@樣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蹦芊褡龅缴鳘?,是衡量一個人自我修養的重要標準。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顯然修養是假的。但真正做到慎獨是不容易的,有人監督和沒人監督一個樣,有人看見和沒人看見一個樣,這需要極高的道德修養水平。慎獨,是修身達到一定境界的結果。人的一生要經受許多人格的考驗,面臨許多艱難的選擇。小到利益的考驗,大到生死抉擇,是否經得住考驗,能否做出正確選擇,往往取決于自我修養的水平。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痹谶@里,孟子用形象的比喻,闡明了人應該具有的價值標準和人格風范。在這個問題上,孔子也如是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本訍圬敚≈械?,先義后利,舍生取義,這樣的價值觀與人格風范,修身的艱巨性可見一斑。人們常說“為富不仁”。一個人生活環境變了,經濟條件變了,政治地位變了,其心理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暗弥颈悴瘛币彩侨诵灾休^難克服的缺點。這時候,就要對自己提出更高標準和更嚴的要求。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痹谏罹硾r有所改變的情況下,更應加強自身修養,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墩撜Z》里記載了一段子貢與孔子的對話,也說明了孔子對道德修養的高標準。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不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孔子認為,貧而無諂只是表現一個人的骨氣,所謂人窮志不窮,但是不如“安貧樂道”的境界更高;“富而不驕”只是表明能夠抑制自己內心的驕傲,不如“富而好禮、恭敬待人”的境界高。所以,無論在任何時候,在何種境遇中,都應該堅持修身,不可松懈。孔子說:“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作為一個君子,即使是一頓飯的工夫,也不會違反仁德;匆忙傖促之間也不會忘掉仁德;在生活困頓、顛沛流離之時,也一定要實行仁德。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君子固窮”,即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堅守信念,不喪失原則。
二、人格養成教育的途徑:修身
修身即修養身心。修身是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一個核心問題。而人格的完善僅靠外在的約束是遠遠不夠的,貴在自覺,貴在無形,自覺內化是品德培養的必經途徑,所以注重自我修養的修身就被視為人格完善的主要途徑。在儒家看來,一個人良好品德的形成,首先應立足于個人的人格修養,而不能只局限于外在的約束和限制。修身是人格養成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修身是人生第一要務。《禮記•大學》中這樣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痹谶@八個條目之中,修身被視為根本。“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备裎?、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礎;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修身的目的所在。這八個方面被后來歷代知識分子所推崇,視為人格修養的順序和準則。修身的首要內容是修德。按照孔子的觀點,修身的第一要務是修德。一個人只有具備了高尚的品德,其所學的知識才能服務于他人,服務于社會。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所提出的德育目標。表現在行為層面即是溫、良、恭、儉、讓?!墩撜Z》當中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子禽問于子項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只有仁義禮智信根植于心,溫良恭儉讓體現于言行舉止,才是內外兼修的良好品德,也才能在社會中立足,即孔子所說的“立于禮”。關于修德的先后順序,在《論語》中,孔子這樣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边@一則歷來被視為儒家德育教育實踐的基本程序,也是后來《弟子規》的中心思想。在孔子看來,受教育者首先要懂得孝悌之道。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為人之本。然后推己及人,廣泛地愛他人,謙虛誠信,親近仁德,有了良好的品德以后,再去學習文化知識。修身的內容之二是修智。儒家所倡導的“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體現了對修智的重視。從夏商時期出現學校教育以來,其教育內容主要以“六藝”為主,即禮、樂、射、御、書、數,也成為其后儒家智育的基礎內容。在西周時期,詩歌、音樂、舞蹈等都進入了比較成熟的階段。圣人周公制禮作樂,從而誕生了周朝的禮樂文化?!对姟贰稌贰抖Y》《樂》《易》《春秋》這六部經典即是當時教育的基本內容,77被后人稱為《六經》??鬃訉ΧY樂文化加以修訂和傳承,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奠定了中國古代教育“禮樂相濟”的理論基礎。[6]到了宋代,在大力倡導儒家文化的歷史條件下,又把《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四篇經典合稱為“四書”,《詩》《書》《禮》《樂》《春秋》合稱為“五經”,從此,“四書五經”便成為儒家傳統文化的經典內容。王陽明在解釋“五經”的作用時,這樣說道:“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復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盵7]讀書不但能夠學習知識,開闊眼界,還能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使人心機靈敏而有志向,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修身的內容之三是修練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在孟子看來,修身不僅僅是修德與修智,還應包括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泵献诱J為,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強健的體魄是前提,健康的心理是必要條件,最后的成功則取決于堅強的意志。凡事業有成的人,都免不了經歷一番磨練。修身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不斷地和自己的缺點作斗爭的過程。因為人性當中有諸多的缺點,如自私、貪婪、虛榮、忌妒、懶惰等等,只有頑強地和它們作斗爭并最終戰勝它們,讓“道義”來主宰你的內心,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孔子曾這樣總結自己的修身過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奔缺闶强鬃舆@樣的圣人,也需要一生的努力才能完成品格的修養,不能稍有松懈。所以,修身需要有恒心和毅力,至高境界的品格需要一個人一生去努力。
三、人格養成教育的方法:自省,改過,學習,養氣
在儒家教育思想中,既有追求完美人格的標準,又有一套切實可行、獨具東方特色的道德修養方法。道德修養方法之一是“自省”。自省即自我反省,是通過自我意識來省察自己言行的過程。儒家特別強調自省,因為自省是一種自覺的、主動的、積極的自我體察和自我反思??鬃诱f:“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本涌偸欠词∽约海∪丝偸强燎笏?。孔子的學生曾子就是一個經常能自省的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認為,每天都要對自己進行多次反省,檢查自己為別人辦事盡心與否,同朋友交往誠信與否,老師傳授的知識溫習與否。同為儒家的荀子也把自省作為一種首選的修身方法。他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盵8]自省就會減少過失,就會不斷進步,是行之有效的品德修養方法。道德修養方法之二是“改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般而言,很少有人能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一旦有了錯誤,通常做法是文過飾非,把錯誤合理化,或是推卸責任,把錯誤推給別人。能主動承認錯誤的人是不多的。所以孔子曾這樣感嘆:“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孔子說沒見過一個發現自己的過錯能在內心自我責備的人,更不用說主動承認錯誤的人了。有錯能自見并能主動改正,才是真正有大智大勇的人??鬃诱f“過則勿憚改”,又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狈噶隋e誤不要緊,不改正才是真正的錯誤??鬃拥膶W生子貢也這樣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蝕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說明改過的難能可貴。勇于正視自己的錯誤,勇于改正錯誤,這才是一個君子所為,也是修身的關鍵所在。道德修養方法之三是“學習”。學習的途徑很多。在儒家看來,主要有兩條學習途徑,一是向書本學習,二是向他人學習。向書本學習,即是從儒家經典中進行學習。在儒家經典中,關于道德修養的內容集中體現在《禮》和《樂》中。西周時期,禮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綜合概念。它包括政治倫理和生活倫理。就政治倫理而言,禮是指上下尊卑的等級秩序,是社會行為準則;就生活倫理而言,是指人際交往中的禮貌、禮節和禮儀。[9]學習“禮”,能夠規范人的行為,嚴格遵守社會行為準則,同時在待人接物上進退得體,舉止文雅??鬃诱f:“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禮來制約他們,百姓就會有羞恥心,能主動規范自己的行為,糾正自己的錯誤。所以孔子非常重視“禮”的教育。對于音樂的教育作用,儒家認為,好的音樂,上能治國化民、移風易俗,下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是國家治理和個人品德修養的重要方法。對于向他人進行學習,孔子這樣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笨匆妱e人的優點和長處,就要向他看齊,給自己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匆妱e人的缺點,就應當從內心反省一下,看自己有沒有跟他一樣的問題。這樣才能不斷修正錯誤,使自己不斷進步。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很多,沒有人是一無是處的,總有我們所不具備的優點,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鄙朴谙蛩藢W習,勇于向他人學習,是一種非??少F的品質,也是修身的重要方法。道德修養方法之四是“養氣”。養氣,即培養正氣。用孟子的話說是浩然之氣。何謂浩然之氣?孟子這樣解釋:“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泵献诱J為,浩然之氣十分浩大,十分剛強,需要用正直去培養它,它就會充盈于天地之間。它必須與道義相配合,否則就會萎縮。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必須靠日積月累才能完成。浩然之氣,就是剛正之氣,就是人間正氣。一個人,只有經常反省自己,善于學習,勇于改正錯誤,才能讓自己仁心常在,正氣長存,從而使人格不斷完善,道德修養不斷提高。
四、結語
《詩》《書》序其志,《禮》《樂》純其美。儒家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的文化沃土,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教育實踐中,應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等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編寫中華文化幼兒讀物,實施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開展“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等教育活動,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全面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
參考文獻:
[1].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18.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EB/OL].
[3]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4]萬麗華,藍旭.孟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7.
[5]朱熹.朱熹注大學•中庸•論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6]李瑞華.論我國傳統教育的功利性與審美性[J].中國成人教育,2009(18):11.
[7]王陽明.王文成公全集[C].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8]王先謙.荀子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8.
[9]李瑞華.論孔子的美育思想及對現代教育的啟示[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7(6).
作者:李瑞華 單位:青海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 上一篇:高職計算機教學更新與創新思維探討
- 下一篇:養成教育下高職學生管理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