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兒教學改革的新動向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24 09:11:00

導語:日本幼兒教學改革的新動向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日本幼兒教學改革的新動向分析論文

關鍵詞:日本幼兒教育改革新動向

摘要:進入新世紀,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和文部科學省了《幼兒教育振興計劃》等三份文件。本文以這三份文件為主要根據,探討當前日本幼兒教育改革的新動向,并總結它對我國幼兒教育改革的啟示。

進入新世紀,日本的幼兒教育改革出現了一些新動向。2001年3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了《幼兒教育振興計劃》;2004年12月,中央教育審議會發表了《關于幼兒教育、保育一體化的綜合機構》的咨詢報告;2005年1月,中央教育審議會又發表了《關于適合環境變化的今后的幼兒教育的應有狀態——為了幼兒的最佳利益》的咨詢報告。我們主要依據這三份文件的內容,探討當前日本幼兒教育改革的新動向及其對我國幼兒教育改革的啟示。

一、當前日本幼兒教育改革的背景

近年來,隨著少子化、核心家庭化、都市化、情報化、國際化等傾向的進一步發展,日本社會出現了人際關系淡薄、過分重視經濟利益和效率、成人優先等不良風氣。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幼兒成長的環境也發生了變化。首先,隨著社區居民之間交往減少本畢業,社區對幼兒的關心程度也在降低,幼兒對社區沒有感情,也很少有機會和其他兒童交往,社區的教育作用有所下降。其次,成人在競爭日益激烈、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中感到生存和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多的婦女為了爭取平等和自由的權利,紛紛走出家門,和男性一樣參加工作;父母缺乏教育兒童的知識,對兒童或溺愛,或放任,或管教過嚴,或虐待傾向日益嚴重。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家庭的教育作用也在明顯下降。

幼兒教育本身也面臨著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各種調查表明,日本幼兒普遍存在基本的生活習慣和態度較差,不會與他人交往,缺乏自制力和耐性,規范意識淡薄,運動能力差等問題。此外,小學一年級的兒童也存在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聽教師講課,上課時在教室內隨便走動等問題。小學教師認為,小學生存在的問題與幼兒教育有很大的關系。社區和家庭教育作用的下降,對幼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幼兒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也要求幼兒教育根據時代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變革。日本幼兒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二、當前日本幼兒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

從2001年的《幼兒教育振興計劃》到2005年的《關于適合環境變化的今后的幼兒教育的應有狀態——為了幼兒的最佳利益》的幼兒教育改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擴大幼教機構的教育作用

幼兒園、保育所是日本幼兒教育的主要機構。幼兒園招收3-5歲的幼兒,保育所招收0-5歲的幼兒。幼兒園由文部科學省管轄,保育所由厚生省管轄。日本政府認為,為了促進幼兒教育改革,有必要加強幼教機構的教育作用。

1.為所有適齡兒童提供幼兒教育的機會

幼兒園不應該只面向3~5歲的幼兒,而應該面向所有的適齡兒童。幼兒園和保育所要探討為所有適齡兒童提供幼兒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特別是對殘障兒童的教育。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要注意及時發現殘障兒童。

2.提高幼兒園教師的素質和專業化水平

首先要加強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和進修。大學、短期大學及專門學校的幼兒教育專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而且要重視他們的就業體驗,重視學生在幼兒園的實習。幼教機構的用人制度、待遇和進修制度也需完善,要有利于提高教師素質。教師應通過不斷進修,提高能力和水平。教師不僅要教育包括殘障兒童在內的所有幼兒,而且要為家長提供咨詢服務,為家庭和社區養育兒童提供幫助。此外,還應建立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人員交流和共同進修制度。針對當前女教師占教師總數90%的狀況,要鼓勵幼教機構使用男教師。其次要促進教師獲得高級別的資格證。日本現行的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有兩種:一級資格證和二級資格證。幼教機構要鼓勵教師獲得一級資格證,同時為獲得二級資格證的教師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使他們盡早獲得一級資格證。

(二)提高家庭和社區的教育能力

1.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要提高家庭和社區的教育能力

首先,幼教機構應為所有父母(包括子女未接受幼兒教育的父母)提供幼兒教育的信息與咨詢服務,為幼兒入園提供便利條件,并向社區開放。其次,為了更好地利用幼兒教育的資源,有必要建立幼教機構和社區的雙向聯系網絡。第三,幼教機構應根據社區的情況,靈活運用兒童館、公民館等公共設施,并借助志愿者團體和民生委員、兒童委員等社區力量,通過積極參加社區的一些節日活動,與社區人員互相交流。第四,招募一些支援兒童養育的志愿者,提高社區的教育能力。

2.為母親參加工作的家庭提供便利

幼教機構要更多地了解家庭養育子女的困難,為家長的工作提供便利。在加強幼兒教育的基礎上,幼教機構應通過靈活運用育兒休假制度與雇傭制度,促進企業改善錄用制度、產假制度、繼續雇用剛分娩的女職員制度等。幼教機構應該為職業女性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包括延長保育時間等,同時要吸引父親加入家庭教育的行列。

(三)利用各種力量,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

1.靈活運用社區人才

首先,對特別需要幫助的幼兒或感到教育子女特別困難的家長,幼教機構可以借助地方公共團體等力量,引入生活指導員,給家長提供一定的咨詢。其次,根據社區的情況,靈活運用兒童館、公民館等設施,有效利用民生委員、兒童委員、育兒經驗豐富者、初中生、高中生以及退休人員等社區多種多樣的人才。第三,可讓家長參觀幼教機構,參加大型活動以及大型活動的設計和外部評價等。第四,為了增加幼兒獲得多種體驗的機會,要靈活運用社區的一些專門人才。第五,通過幼兒教育志愿者的登記和介紹制度,形成一定的網絡,通過講座、進修等方式,培養支援幼兒教育的社區人才。

2.充實和強化社區對幼教機構的支援

首先要加強幼教機構的自我評價、外部評價和信息提供。幼教機構為了提高教育水平,促進兒童成長,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應該引入第三者評價與外部評價,并將自我評價結果向家長和社區公布。為此,無論是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都要引入學校評議員制度。其次要設立支援幼兒教育的中心。社區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支援幼兒教育中心。支援人員主要來自市鎮村等地方的公共團體、設置幼兒教育專業的師范大學、短期大學和專門學校以及與幼兒教育有關的團體。具體活動有派遣生活指導員等專家、進行教育課程編制、促進教師進修、開展調查研究、促進外部評價、為家長提供咨詢服務和開設養育兒童講座等。第三,要建立能更好地促進幼兒教育的行政制度。在日本,公立幼兒園由都道府縣和市鎮村的教育委員會管理,而私立幼兒園則主要由都道府縣的行政長官管理。為了在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實施相同的政策,如有關幼兒教育的政策、幼小銜接的政策,有必要明確教育委員會的責任:市鎮村擔負著管理公立幼兒園與私立幼兒園的責任,同時要促進社區幼兒教育水平的提高;都道府縣則應根據《地方自治法》把管理事務的權力部分轉讓給市鎮村。

(四)設立“幼保一體化”的綜合機構

日本的幼兒教育機構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幼兒園機構系統,另一類是保育所機構系統。這種二元制的幼兒教育機構給日本的幼兒教育帶來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2004年以來,日本政府提出設立“‘幼保一體化’的綜合機構”構想,這一設想將在2006年付諸實施。

1.設立綜合機構的背景

如前所述,當前日本的社會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家庭和社區的教育能力下降,幼兒教育本身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幼兒園和保育所雖然有一些合作,但仍不能滿足家長、社區對幼兒教育的需求。另外,兒童的發展具有連續性,幼兒園和保育所的招收對象都是學前兒童,因此有必要強化它們的合作,即設立綜合機構,進行一體化的教育。

2.設立綜合機構的意義和理念

首先,理想的綜合機構是從兒童的視點出發,將兒童的最佳利益放在第一位,支持父母培養身心健康的兒童;提高父母以及祖父母等保護者養育兒童的能力,讓社區公眾都加入支援兒童養育的活動,使父母以及祖父母等感受到養育兒童的喜悅。其次,綜合機構要改變過去社區不能完全適應幼兒園和保育所教育需要的狀況,使社區更具有自主性,能更好地適應幼兒園和保育所的要求。從這一角度來說,綜合機構要盡可能利用已有的設施,并將它們整合,而不是重新去建設新的設施。第三,通過綜合機構擴大幼兒教育機會,增加對父母養育兒童的支援;同時,解決幼兒園和保育所存在的問題,使現存的幼兒園和保育所提供更好的保育和教育。

3.綜合機構的作用

首先,綜合機構要為所有適齡兒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為促進幼兒的成長準備較好的設施。其次,針對養育兒童的環境發生變化,家庭和社區養育兒童能力低下的現狀,綜合機構應根據社區實際情況,對養育兒童者提供一定的咨詢服務、指導與支持。與此同時,綜合機構要為社區的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提供場所。綜合機構不是要取代父母來養育兒童,而是要和父母一起養育兒童,通過提高父母養育兒童的能力,促進兒童成長。第三,綜合機構應根據社區的需要,提供多種附加服務。例如:提供清晨和夜間的幼兒教育;提供支援家長養育兒童的服務,比如提供一些信息、資料等;為了預防父母虐待兒童,和有關部門合作,采取適當措施予以防范、阻止,等等。

4.綜合機構的利用者、利用時間和利用形式

首先,綜合機構的利用者應該是從。歲到入學前的兒童及其家長。對0~2歲幼兒,主要提供父母和幼兒一起人園以及親子交流的場所。對3~5歲幼兒,盡量根據社區的情況為家長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其次,綜合機構的利用時間要根據幼兒及其父母的需要,要具有彈性,既可以短期使用,也可以長期使用。第三,綜合機構的利用形式多樣化。利用者可以根據需要與綜合機構簽訂合同,綜合機構提供個性化服務。例如,對于雙職工家庭、單親家庭以及殘障兒童的家庭,綜合機構可以提供不同的有針對性的幼兒教育。

5.綜合機構的教育內容

首先,綜合機構要根據現行的《幼兒園教育要領》和《保育所保育指針》進行教育。其次,綜合機構要從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來考慮幼兒教育的內容。由于0~2歲的幼兒對成人的依賴性還比較強,更喜歡個別活動,因此對他們采用以個別活動為中心的教育;3~5的幼兒則采用以集體活動為中心的教育。此外,對3~5歲的幼兒來說,4個小時的共同教育時間應以幼兒園為主。第三,綜合機構要注重為幼兒提供包括游戲和飲食在內的適合幼兒成長的具有彈性的環境。

(五)加強幼小銜接

1.加強幼小銜接的目的

加強幼小銜接的目的有兩方面。一是促進兒童從以游戲為中心的幼兒期教育過渡到以學科學習為中心的小學教育;二是在確保兒童發展和學習連續性的基礎上,提高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質量。

2.加強幼小銜接的內容

為了加強幼小銜接,幼教機構要改善一些教育內容和指導方法,為兒童生存能力的發展打好基礎,為小學教育奠定基礎。首先,要充實幼兒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幼小銜接的教育以5歲幼兒為主要對象。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確定某一目標,通過合作學習,為達到目標共同努力。幼教機構要從游戲中引發幼兒的興趣,逐漸過渡到促進幼兒在興趣中學習,為小學的學科學習打下基礎。其次,促進和鼓勵人員交流。要促進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共同研究,加深彼此的了解,提高教師的素質。通過在幼教機構和小學互設非常勤講師,促進彼此的經驗交流和人員交流,提高幼教機構和小學的教育質量。此外,還要促進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和小學教師資格證的通用。第三,獎勵幼小銜接。在市鎮村的教育委員會支持下,對進行教師交流、通過合作學習和小學的生活科等開展共同活動的幼教機構和小學進行獎勵,并把這些幼教機構和小學的成果和問題公開,為其他幼教機構和小學之間的銜接工作提供借鑒。第四,探討幼教機構和小學一貫教育。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小銜接,日本政府正在探討幼教機構和小學一貫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問題。

三、結語

日本幼兒教育改革的新動向對我國幼兒教育改革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幼兒教育要根據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化不斷改革與發展

從20世紀70年代末起,日本的幼兒教育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這無疑與日本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有關,也與日本政府重視幼兒教育,根據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化進行幼兒教育改革有關。日本文部科學省從1964年開始實行第一個幼兒教育振興計劃(七年計劃),目的是為了提高5歲幼兒的人園率;1972年又開始實行第二個幼兒教育振興計劃(十年計劃),目的在于提高4~5歲幼兒的入園率;1991年3月又公布實施了第三個幼兒教育振興計劃(十年計劃),要求到2001年讓所有希望入園的3-5歲幼兒都能入園。2001年日本文部科學省發表的第四個幼兒教育振興計劃(五年計劃),和前三個計劃注重量的發展不同,把注意力放在質的提高方面,注重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對社區和家庭養育兒童的支援和提高幼小銜接質量等。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的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的兩份咨詢報告除了涉及2001年提出的有關內容外,還根據社會的變化,提出了幼兒教育改革的新舉措,如設立“幼保一體化”的綜合機構等。

(二)幼兒教育要為所有適齡兒童服務

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2005年的文件提出,幼兒教育要為所有適齡兒童(包括殘障兒童)服務,表明日本幼兒教育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也體現了幼兒教育的公平、公正和民主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念。

(三)各種幼教機構聯合起來,共同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幼保一體化”綜合機構的設想,表明日本政府重視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注重教育合力的形成,注重教育制度的改革。公務員之家

(四)幼教機構既要為家庭、社區服務,又要善于利用家庭、社區的資源為幼教機構服務

日本幼兒教育的這一舉措,體現了幼教機構置身于社會,就必須為社會服務,而社會也為幼兒教育服務的思想;體現了終身教育的理念——家長和兒童一起接受教育,終身學習;體現了幼兒教育不僅要教育幼兒,而且要教育家長的新的教育觀。

參考文獻:

[1)日本文部科學?。變航逃衽d計劃.2001—3—28.

[2]日本文部科學省中央教育審議會.關于幼兒教育、保育一體化的綜合機構.2004—12—24.

[3]日本文部科學省中央教育審議會.關于適合環境變化的今后的幼兒教育的應有狀態的最佳利益.2005—1-28.

[4]霍力巖.學前比較教育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