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童教育問題淺析
時間:2022-01-14 03:36:46
導語:特殊兒童教育問題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特殊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資源匱乏,教育質量低。我國高等學校特殊教育專業設置的較少,對特殊教師進行培訓的機構也較少,社會對特殊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政府對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低,從而特殊教師的就業面比較窄,很多特殊教育的教師找不到適合的崗位,造成人才的流失,導致大量非專業人士的介入,造成特殊教育質量的下降。(二)特殊教育機構少,經費不足。從當前特殊兒童的義務教育看,大陸地區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生為340621人,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率為4.53%,這與國務院批準的"中國殘疾人事業''''九五''''計劃綱要"中"視力、聽力言語和智力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分別達到80%左右"的目標和我國大陸普通兒童98.7%的入學率相比尚有一段距離。由于特殊兒童康復所需的器材和對特殊兒童的服務所成本很高,政府對各地的撥款不能滿足需求,而社會力量辦的福利機構又經常缺乏持續性的資金來源難以持續。(三)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中國建國以來雖通過憲法,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等對特殊兒童受教育的權力和特殊教育的實施做了規定,但由于這些法律都不是專門的特殊教育法規,對特殊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和特殊教育實施的細則都規定得不夠具體,因此執行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就使特殊教育實施既缺乏明確的指導,又缺乏應用的法律保障。此外,我國普通學校中特殊教育的專業化組織體系和專門化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從組織制度和人力,物力上難以保證特殊教育的順利進行。(四)家庭、社會觀念落后。目前,在社會和絕大多數家庭中存在這樣一種觀念:特殊兒童不同于正常兒童,他們達不到正常兒童的水平,接受普通的教育存在著極大的難度,接受特別教育難以找到相應的學校和教師,并且費用高昂,即使接受教育之后,他們也不能達到正常水平,所以,有一部分群體認為特殊兒童接受教育是不必要的。
二、我國特殊兒童教育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普及特殊兒童的相關知識,提高人們對特殊兒童的認識。導致特殊兒童教育工作難以長期持續大范圍進行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缺乏對其了解。所以,社會應積極地普及特殊兒童的相關知識。如特殊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1.智力障礙兒童:由于智力障礙他們大腦受到器質性損傷或由于遺傳因素的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等造成的大腦發育不全,導致了他們認識活動的障礙和全面的心理活動障礙。2.視覺障礙兒童:由于視覺障礙兒童的視覺感知能力的缺陷,導致了視覺障礙兒童的空間感知能力和判斷能力相對較弱。3.聽覺障礙和言語障礙兒童:由于聽覺障礙和言語障礙兒童身體行動遲緩,反應遲鈍,動作不協調,缺乏節奏感,空間定向能力差,導致了他們交流能力差,感知能力不精確,分析和判斷能力差。4.自閉癥兒童:由于自閉癥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和不正常,導致他們不能和他人建立起正常的社會關系,極度孤獨,語言簡單和重復。(二)國家加強對特殊兒童教育的重視和支持,多方融合資金。近幾年,我國特殊兒童教育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由于特殊教育本身發展比較遲緩的特點,所以,政府應該深化體制改革,將特殊教育融入到大教育體系中,切實加大對特殊兒童教育的經費投入。特殊兒童的發展也始終是政府和養成機構的關注所在,對他們的教育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個社會的進步水平。然而,特殊兒童教育僅僅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應該積極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關懷特殊兒童,是特殊兒童教育達成社會的共識,從而,達到多方法融合資金,減輕國家的負擔,共同使特殊兒童教育事業健康、良好的發展。(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特殊兒童的教育質量。特殊兒童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特殊兒童教育質量的高低,目前,我國特殊特殊教師隊伍還十分薄弱,應加強特殊教師隊伍的建設。首先,在高等師范院校應增設特殊教育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從而,向特殊學校輸送專門的高素質教師,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其次,在普通學校增設特殊班或擴大規模招收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并且,組織專門的培訓,提高教師有關特殊教育方面的技能;再次,要提高特教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以保障特教教師隊伍的持續發展和壯大,從而為特殊兒童教育提供更加穩定的師資保障。(四)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目前,我國只是在相關的法規中涉及到特殊兒童的條目,尚未有專門的關于特殊兒童的法律法規。多層次的特殊兒童保護法律體系可以確保法律法規更具有操作性,以保障特殊兒童的基本權利。我國應盡快完善有關特殊兒童教育的法律體系,確保特殊兒童教育有法可依,提高特殊兒童及家長的維權意識和法律意識,學會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近年來,我國特殊兒童教育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國特殊兒童教育起步晚、發展慢,特殊兒童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想使特殊兒童健康、良好的成長,不僅需要國家的支持,還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努力下,才能為特殊兒童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劉云廷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 上一篇:淺析當前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
- 下一篇:淺議生態文明與科技創新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