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小學化防范措施2篇

時間:2022-07-09 10:46:00

導語:幼兒教育小學化防范措施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教育小學化防范措施2篇

第一篇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1.部分公辦園沒有做好模范帶頭作用

一些公辦園未能端正辦園思想,沒有適當開展家長學?;顒右愿淖兗议L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反而盲隨家長的意愿,在大班進行小學化教學。

2.私立園的生存競爭

私立幼兒園相互之間的競爭很激烈。為招攬生源、提高經濟利益,他們競爭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迎合家長,不了解或不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不顧學前教育原則和有關規定,進行更多拼音、識字、計算類教學,培養出所謂的“神童”以提高幼兒園知名度,忽視孩子社會認知、情感、技能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3.幼小銜接機制的欠缺

教育主管部門未能建立適宜、有效的幼小銜接機制,導致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缺乏溝通,只注重部分知識內容的強化訓練,忽視幼兒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準備。

4.社會教育環境和家長們望子成龍的迫切期望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今社會整體教育形式趨于功利主義,傳統教育觀、兒童觀和人才觀還深深影響人們。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雖逐漸對幼兒教育予以重視,但到了縣市一級的幼兒教育管理和約束還不夠。家長們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拔苗助長”,不顧幼兒成長特點和教育規律,盲目以孩子識字量和運算水平衡量孩子的受教育水平。

二、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措施

(一)從教育主管部門入手,加大監管力度

政府管理部門應督促教育主管部門明確自身責任,加強對幼兒園的管理,使學前教育具備有效的領導和管理保障,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各類幼兒園進行常規檢查,規范學校的教學行為。具體而言,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當地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出臺關于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文件,對幼兒園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時間和班額等提出具體要求。對違反規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試予以處罰,保證幼兒在園游戲與活動的時間,堅決禁止幼兒園強迫幼兒參加興趣班。同時,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兒教師培養和培訓質量,確保教師素質不斷提升,進而使幼兒園杜絕小學化傾向,努力從外部強制行為變為教師有意識的自覺抵制行為,進而促進幼兒教育科學健康發展。

(二)從教師入手,轉變教育觀念

加強對一線幼兒教師的業務管理和培訓,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特別是教師教育教學的基本能力,明確教育目的,選擇適宜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從根本上克服小學化傾向。幫助教師建立和實踐如下觀念和行為:幼兒園教育是打基礎的教育,主要是幫助幼兒掌握初步接觸社會需要的最基本知識和技能。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培養非智力因素等。幼兒學習的特點必須是親身體驗和經歷的,要“用行動”思考,“靠感官”學習,不應是教出來的。課程設置要最大限度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以促進幼兒主動發展為宗旨,注重“課程統整化”、“教材生活化”、“教學活動化”的特點。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更新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轉變教育觀念,大膽采用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實現一種“快樂式”的幼兒教育,還孩子快樂的童年。

(三)發揮家長學校的功能,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兒童觀

和教育觀。堅持開辦家長學校,加強宣傳,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兒童是社會的人,是與成人平等的、獨立的、發展中的個體,成人應當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和權利,尊重他們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尊重他們的能力和個性,而不能把他們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強加于他們;兒童期不只是為將來做準備,具有自身存在的價值,兒童應當享有快樂的童年。與此相宜的現代教育觀要求幼兒園教育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適應,與每位幼兒的身心發展相適應,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轉變家長們傳統教育觀念中那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忽視兒童自身要求的錯誤思想,逐漸淡化幼兒教育小學化思想。

(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幼小銜接”不只是幼兒園單方面要做的,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低年級都應該研究銜接規律,特別要了解各自教學內容和方法,互相溝通,做出更符合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的幼小銜接工作規劃。在這方面如果沒有足夠準備,大家都會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司空見慣,最終受害的只能是祖國的未來。直到現在,中國幼教界都沒有停止探索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腳步。希望幼兒教育現狀能隨之發生較好的改變,讓孩子們重享快樂的童年。

作者:張蕾 單位:明光市明光幼兒園

第二篇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方式

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具體表現為以下三點。一是課堂講授代替了游戲、活動。幼兒園教育應該是寓教于樂,即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受到相應的教育。這是由幼兒的心理特征決定的。如果幼兒教育小學化,即重視課堂教育,課堂上教師講授的知識多,就會使幼兒的游戲時間大大減少甚至沒有,幼兒只能死記硬背教師傳授的知識,成為了典型的“灌輸式教育”。這樣,幼兒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講解,自主探究能力不斷降低。二是課下作業多。小學化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講、做,幼兒只能聽、看。教師機械地將知識傳授給幼兒,幼兒不管懂不懂,只能生吞活剝,勉強自己去消化這些知識。然后,教師還會給幼兒布置大量的課下作業。這些作業比較單調、枯燥,多是重復性的練習。幼兒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完成這些作業,玩耍的時間會大大減少。這實在是違背了孩子的天性。三是評價標準重結果、重成績。幼兒教育小學化一個明顯的特征及時評價標準的明確化,即評價幼兒教育質量的高低,以幼兒學會多少知識、掌握多少技能為標準。也就是說,在這種評價體系下,幼兒的學習過程不被重視,甚至不管幼兒是怎樣掌握的知識,只重視結果,只要幼兒學會即可。這樣“一刀切”的評價標準忽視了幼兒的學習過程和學習心理,忽視了幼兒探索知識時的思考、迷茫和樂趣,單純強調成績,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造成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家長的錯誤需求。很多家長并不懂幼兒教育規律,又受到了社會攀比風氣的影響,于是在孩子回家后,問得最多的就是:吃飽了沒有?吃的什么飯?學什么了?認識幾個字?學了幾個單詞?背了幾首詩?家長這種對幼兒園教育的盲目、錯誤需求,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二是幼兒園的功利性較強。很多民辦幼兒園或是承包性質的公辦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錯誤需求,更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違心地去搞幼兒教育小學化。比如,凸顯幼兒的外顯行為,多學習語言、識字、英語、速算等知識,讓幼兒看起來掌握了很多知識,顯得幼兒園的素質很高,很負責任,讓家長對幼兒園更加信任。但是,這些外顯行為都是經過短期培訓就能看出效果的,而幼兒的良好習慣、智力潛能等卻需要長期培養,也不容易看出效果。這種功利性較強的辦園目的導致幼兒教育逐步小學化。三是幼兒教師素質不高。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直接參與者,他們的教學理念、教育素養對幼兒園教育有著直接影響。但是,一些幼兒教師沒有受過系統、專業的培訓,理論素養不高,還有一些幼兒教師甚至就是從小學退休老教師中返聘的,他們的教育理念比較傳統,教學方法不靈活,使得小學化傾向非常明顯。四是監管不到位。教育部門對幼兒教育的師資要求比較寬泛,培訓較少,監管力度不到位,也導致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出現。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不良后果

首先,不利于幼兒的身體發展。幼兒的身體處于發展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學習導致幼兒的大腦容易出現疲勞。而且,幼兒的眼睛比較嬌嫩,容易對視神經系統造成一定傷害,出現近視等眼科疾病。幼兒的骨骼發育還在進行中,如果不注意,長時間的規范性學習容易導致出現駝背、消瘦等身體問題。其次,不利于幼兒的心理發展。對幼兒園的幼兒實施小學教育是不符合幼兒心理發展水平的,因為他們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教師提前對幼兒進行超前教育,幼兒的學習可能會很吃力,導致幼兒不愿意學習,甚至產生抵觸、畏懼心理,對以后的學習不利。再次,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在幼兒園時期就進行專項教育,不僅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有效發展,對幼兒的全面發展也是不利的。

四、改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具體措施

第一,加大宣傳力度,促使社會對幼兒教育有正確、全面的認識。我們要多宣傳幼兒教育的宗旨,讓社會對幼兒教育有比較充分的了解,扭轉家長的錯誤認識,讓大家都認識到,幼兒園的教育,學習知識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集體意識、自理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第二,不斷提升幼兒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一方面,對幼兒教師的聘任要嚴格把關,保證期素質、水平達到相關要求才能進入幼教領域;另一方面,對現有的幼兒教師要加強培訓力度,促使他們繼續接受相關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第三,加強監管。教育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幼兒園加大指導、監管力度,對幼兒園的考核評價標準、教師職稱評定、教學用書和玩具的管理等進行指導,禁止幼兒園隨意增設課程,強化評估年審機制,并對幼兒園教師的資質進行考評,以便更好地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

總之,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是不利于幼兒教育長遠健康發展的,必須要進行嚴格的糾正,按照教育規律和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做好幼兒教育,保障幼兒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作者:張力云 單位:河北省遷安市夏官營鎮包官營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