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幼兒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探究
時間:2022-07-18 09:08:27
導語:中職幼兒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是每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等職業院校要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深化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改革,必須結合區域特色具有針對地調整專業課程,從而滿足地方社會需求,堅持服務的宗旨,就業的指導,培養出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地域特色專業化人才。1986年,中共贛州技師學院創辦成立,即江西省首批設立的三所技師學院之一,又是首批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其招生即是在初中畢業后的進行的中等職業教育,其定位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辦學思路是行政服務教學,教學服務學生,辦學服務產業;學歷是中專;招收對象是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學制是三年;辦學宗旨是辦人民滿意的技工教育。據不完全統計數據分析,江西贛州技師學院所招生源百分之九十以上來源于贛州十八的縣市區,所招收的學生年齡多為15至18歲之間。而幼兒教育專業即學前教育,是培養幼兒教育、幼兒園管理人才、提高幼兒教師“核心素養”為教學目的,其中,舞蹈課程是幼兒教育專業的一門基礎技能課,即專業課程。如今教育改革仍在“自上而下”進行中,有不少地區的幼兒教育已經開展本土化教育,而培養幼師的我們,將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相結合,培養出即能教授專業舞蹈知識,又能傳承區域民間舞文化的有用人才。因此,構建幼兒教育專業舞蹈課程設置的“區域性”“傳承性”探究是全國各地地方院校幼兒教育專業舞蹈課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二、贛南區域民間舞融入幼兒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設想
幼兒教育的舞蹈教師無論從師資、教學環境,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目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且中技幼兒教育的學生特殊性、培養目標的局限性不同于專業舞蹈教學,以及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導致至今幼兒教育專業無統一教材、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為了彌補中技幼兒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不足,從而提升地方幼兒教育專業對區域性民間舞的傳承發展,繼而從新建設幼兒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形成以區域民間舞理論課程為根本、幼兒舞蹈專業的舞蹈課教學為支撐、舞臺展現為平臺的贛南區域民間舞的中等教育新方式。首先,申請并匯報教學主管領導批準,隨后組織并帶領師生團隊,深入區域民間舞比較的活躍地區,走訪具有國家級、省市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家中,向傳承人學習,并開展田野調查與教學素材的提煉,向本地從藝或從事民間舞表演、創作、研究的老前輩們請教,向游走鄉、鎮、村的演藝劇團、院團的演員們請教。在請教完成后,進行資料的整合。其次,將整合好的資料備份保存,并通過收集來的贛南區域民間舞的相關材料,進行分類歸納,再通過互聯網、圖書館等等現代設備保存完好的資料,進行比對或核實,超出具體事例論證并記錄下來,再通過向傳承人、演藝人等等老前輩們討教并證實。最后,遵循科學的訓練方法,從簡單的元素訓練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復雜的組合進行逐一教學,完成初步的元素學習后,再根據所教內容,進行再次創作,使區域性民間舞的精髓繼續傳承,創作出的新的教學素材錄制保留下來,再次向前輩們請教,發現不足,再不斷的打磨中,將贛南區域民間舞融入贛南中技幼兒教學專業的舞蹈課程中,通過幼兒教育專業的幼兒教師的規范學習后,傳承至我國的新一代幼兒教育的學生們,實現贛南區域民間舞的弘揚,展現贛南地區本土化教學的優勢,打造出具有贛南區域民間舞特色的幼兒教育專業的品牌文化。
三、贛南區域民間舞融入幼兒教育專業課程建設的意義
社會的發展對幼兒教育的關注越來越多,幼兒教育成為最新的教育關注點,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愈來愈注重以“核心素養”的綜合素質人才培養教育為目標。然而,幼兒教育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面向幼兒教育的工作,在學好贛州區域民間舞的基礎上,將區域性民間舞滲透到幼兒的學習和生活中。這樣的培養模式,即是對贛南區域民間舞的傳承保護,又培養了幼兒對區域民間舞文化的情感和審美能力,還增強了幼兒對區域民間舞文化的敏感度,從而激發幼兒對區域民間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一)提升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據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正式公布,其明確了我國學生的發展核心素養,這對于高等、中等職業院校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變革指明方向。我國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見》中,將核心素養的內涵明確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將以“全面發展的人”為培養核心,即社會參與、文化基礎、自主發展三個方面,具體體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健康生活等六大素養。幼兒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特點是直接對接幼兒教育的崗位,強化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將“核心素養”的融入新一代課程改革是培養具有區域性文化人才的必選之路。樹立愛國情懷,重視鄉土文化,將在校期間的課程學習與將來的就業需求相結合,弘揚區域傳統民間文化,培養區域人們的自信。如今,幼兒教育專業發展迅猛,幼兒教師的需求量上漲,呈現出多元的發展趨勢,為區域民間舞文化的傳承增添新的色彩。在幼兒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設置中融合區域民間舞蹈,將提升幼兒師生的“核心素養”。(二)傳承贛南區域民間舞蹈文化。贛南區域民間舞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教育,教育的傳承離不開幼兒教育。正如1998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主題為“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中明確提出:教育的基本使命就是“幫助在文化多元化和多樣性的環境之中理解、體現、保護、增強、促進和傳播民族文化和地區文化,以及國際文化和歷史文化”。通過幼兒教育能使學生耳濡目染的傳承中國區域民間舞蹈優秀文化,這不僅是鍛造學生的文化底蘊,還是養成良好的人文修養的手段。教育是“成人之學”傳授給“接受之學”。其中“成人之學”即是幼兒教師,“接受之學”即是幼兒學生。而“成人之學”中的知識不僅是書本知識,還是人文底蘊、人文素養、審美情操等等內心靈魂的成長,這就是“成人之學”。通過幼兒教師的特殊教學來進行傳承贛南區域民間舞文化,這是地方院校幼兒教育專業的任務和職責。
四、結語
我國在中等職業教育中投入越來越大,正在發展中的中職幼兒教育專業面臨重大選擇,而贛南區域民間舞融入中職幼兒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迫在眉。基于此,幼兒教育專業的師生們應以大力挖掘并整合區域民間舞教材,傳承區域的民間舞蹈文化,保持區域地方民間舞文化的多樣性,促進師生對區域民間舞文化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這不僅能提升幼兒教育專業師生的“核心素養”,對贛南區域民間舞的傳承保護,又是培養了幼兒對區域民間舞文化的情感和審美能力,還增強了幼兒對區域民間舞文化的敏感度,從而激發幼兒對區域民間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參考文獻:
[1]賴雅琴.幼師職業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傳承客家文化的一些思考———以杯花舞為例[J].大眾文藝,2018,(23):218.
[2]陳蕾.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傳承本土非遺舞蹈的思考──以湘西苗族鼓舞為例[J].戲劇之家,2017,(24):164+166.
[3]鄒純.中職學前教育舞蹈基本功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7年.
[4]孫麗娜.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7年.
作者:常俊勇 單位:江西贛州技師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指導隱性校本課程探索
- 下一篇:解析幼兒游戲回歸自然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