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藝術教育實驗教學研究

時間:2022-04-09 02:53:52

導語:傳媒藝術教育實驗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媒藝術教育實驗教學研究

【摘要】傳媒藝術教育是目前高校藝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更新速度與就業情形變化使得應用型人才成為培養的主要目標,這當中實驗教學又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研究中發現,通過實驗教學體系搭建,合理的師資、器材配備與因地制宜的教學方案,可以有效解決演播室教學現存問題,為創新藝術實驗教學提供借鑒,從而在培養藝術人才和推動藝術教育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藝術教育;實驗教學;演播室教學;人才培養

目前的演播室教學被廣泛應用于高等學校的多個專業領域,藝術學門類下的戲劇與影視學,文學門類下的廣播電視學涵蓋的多個專業都有演播室相關課程的開設,其中,廣播電視編導、影視攝像與制作、數字媒體藝術作為藝術教育的新興專業,更是把圍繞著演播室教學開設的一系列課程與實踐實訓作為必修課程。同時,對于演播室教育的研究也相應地在技術配置、電化教學、行業銜接等領域內展開。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實踐中心下設400平米高清演播廳、60平米虛擬演播室等多個演播系統,可以充分滿足傳媒藝術實驗教學的目的,并培養出大量具有市場適應性的專業型人才,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演播室教學改革方法。

一、演播室實驗教學研究現狀

“實驗教學不僅是高等院校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且是連接知識與實踐、實踐與創新并使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重要橋梁。”①對于演播室的實驗教學研究目前主要圍繞著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側重于技術分析、行業銜接、培養模式等不同角度。(一)通過全面利用演播室來保障教學進展的合理性與規范性。比如《關于演播室在教學中的應用》《高校演播室教學應用研究》等文章側重于從教育技術研究角度來討論高校演播室的教學應用,認為演播室在高校課程教學、資源開發、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素質拓展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充分發揮演播室的教育功能,提高演播室的使用效率,是演播室教學優化的根本辦法。(二)以業界實踐革新來指導演播室教學中技術指標的升級換代。比如《虛擬演播室系統在傳統教學演播室中的應用》《高校教學型全景演播廳高清視頻系統設計與選型的思考》等文章指出高校的設備配置應盡快與行業技術接軌,通過硬盤錄像機、高清及4K攝像機、虛擬演播室技術的運用,與當前的影視行業進行素材交互。(三)探討不同專業在演播室教學中的培養方式或實訓模式。比如《談演播室實訓性主持教學模式中主持人如何調整鏡前狀態》《綜合實踐性探究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以演播室照明實驗為例》分別以播音主持專業和燈光照明專業為例,詳細講解了在開展演播室教學時的課程設置與資源配備。如何將復雜的任務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務群以降低實驗難度,如何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采用替代性教學策略的漸進性設計。這些研究提供了教學思維展開的不同路徑,無論是技術領先,還是教學資源的開發,抑或是不同專業的演播室實訓方法,都可以視之為一種綜合的教學參照系。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演播室作為傳媒藝術的集中呈現領域,它所擁有的教學功能還未能被全部開發。特別是,藝術類院校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演播室教學不單是為了改善傳統教學缺乏互動感、教學模式枯燥乏味等問題而拓展的教學手段,也不單是完成某個單一技能的學習,而是可以通過演播室實驗教學讓學生有全面了解影視行業的機會,并且掌握傳媒應用型人才所必須掌握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二、演播室實驗教學的現存問題及解決途徑

演播室實驗教學應該圍繞傳媒藝術所涉及的前沿領域,打造綜合型應用人才。目前,以廣播電視編導、影視攝像與制作、數字媒體藝術為代表的傳媒類本科專業所涵蓋的實操課程包括:視頻導播、舞臺表演、燈光照明、音響伴奏等多個視聽藝術方面的技能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基于資金、人才、歷史等原因,很多實踐教學并沒有發揮出最大的功效。(一)傳統演播室教學功能單一。無論是藝術類院校,還是綜合類院校的影視專業、傳媒專業,幾乎都配備有演播室的實踐場所,但其教學內容卻相對單一。經過調查,多數高校的演播室教學還只是停留在單一的三訊道訓練、播音發聲練習、錄制精品課程等方面。沒有真正從藝術教育的角度開發演播室所涉及到的視頻拍攝、場面調度、舞臺導演、造型藝術等技能訓練。(二)師資力量缺乏所帶來的行業斷代。音頻、視頻領域內的技術更新很快,藝術匠心運用和行業審美風格也不斷變換,演播室作為影視藝術的集中呈現空間,承載了技能培訓和藝術想象等多重任務。而通常行業技能的維持需要有充分的從業經歷保證,單純靠講座式、見習式的粗略指導無法保持穩定科學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因此,相關師資力量的配備就顯得嚴重缺乏。(三)教學大綱的科學性有待提高。每一種教學方法都要有科學的教學計劃、完善的教學大綱以及相應的教材、講義。這方面,演播室教學顯得嚴重滯后。一方面,它屬于個性化較強的專業課程,不同老師會有不同的教學手段,沒有統一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它屬于不斷更新的專業課程,新技術的引用強調衍生出新的藝術操作理念,舊教材講義很快就會過時。因此,我們在課程設計原則上要有針對性地尋找有效解決途徑,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突破:1.從單一技能訓練向培養綜合型應用人才轉變。傳統演播室教學傾向于三訊道的切換訓練。我們應充分利用綜藝演播室的特長,重點培養學生的以下能力:熟練地掌機調機能力、多視線關系組合的空間想象力,新聞/歌曲/小品多節目形式的策劃能力、舞臺調度與機位調度的協調配合能力、燈光效果立體造型設計能力、音樂音響現場效果的處理能力等。2.雙師型師資配備及行業專家與年青教師共同授課。山東藝術學院依托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項目配備了雙師型師資,實踐老師具有多年的電視臺從業經歷,擁有行業資格證書,充分了解傳媒業操作規范和生產流程。在講授“電視節目分析與策劃”“演播室節目制作”“電視節目導播”等課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熟悉學生如何從初步接觸到自由發揮藝術想象力的循序漸進過程。另外,實踐中心還聘請多位行業專家,采用行業專家與年青教師共同授課的方式,保證課堂操作中示范性與組織協調的有序進行。3.層級式的教學大綱與演播室實訓結合。實驗教學中采用了綜合實踐性探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釋問題、細化問題、解決問題和反思交流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理解與應用知識,重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比如從形式簡單的新聞節目入手,層級推進歌舞節目、小品劇節目、大型游戲節目的內容策劃。以多機位拍攝中的影像設計作為基本課堂技能問題做突破點,同時涉獵廣電編專業在燈、服、道、效、化相關能力上的拓展。

三、演播室技術升級的原則與方法

基于通常情況下傳媒教育的師資情況和教學場所現狀,傳媒實踐中心的設備購買與升級面臨著資金、標準、思維方式等諸多難題。針對這些問題,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實踐中心制訂了一整套演播室教學改革方案。通過多渠道籌資、技術指標選擇及跨學科思維等方式,在完善400平米高清演播室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對攝像系統、導播系統、燈光系統、大屏系統、音響系統進行了升級。(一)多渠道籌集教學資金。目前,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實踐中心是校院兩級管理模式,“二級學院負責實驗室,能夠鼓勵各專業教師開設實驗教學課,能夠利用條件讓年輕教師或新引進教師去實驗室開課鍛煉,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以讓教師在專業教室和實驗室之間自由轉換,實現專業與實踐的結合?!雹诘?,帶來的問題是校方提供的資金有限,無法滿足演播室的設備采購。二級學院往往采用申請科研經費、與企業聯辦活動的方式多渠道籌集教學資金。在科研經費申請上,單純的藝術人文學科的經費相對較少,但可以通過申請教育專項與科技類項目增加經費投入。目前支持實驗室的經費有兩大來源:山東省高校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項目和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總經費在200萬左右。同時承辦騰訊手游大賽、高校街舞大賽等非電視播出類賽事獲得經費。(二)設備采購因地制宜。由于行業更新速度很快,演播室技術設備往往無法跟上技術前沿。以教學為主業的高校無論在資金投入上,還是設備維護使用上都無法像業界那樣隨時購買更新設備。這就需要傳媒教育建立一套對標體系,既要確保教學中的專業技能掌握,又要確保在資金人才的可控范圍之內。比如,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實踐中心在視頻系統上,以相對低廉的專業級數字高清代替廣播級攝像機,但配備了7路SDI及HDMI的訊道數量,可保證進行多角度的信號切換訓練;在音頻系統上,保留了原有的模擬調音臺,增加了多路身上帶及手持麥克,同樣是為了保證舞臺多人表演的需求;燈光系統則在原有珍珠2010數字調光臺和鎢絲面光燈及LED染色燈的基礎上增加BEAM光束燈,提高舞臺效果。(三)跨學科教育思維。當前,越來越多的大學采取開設跨院系、跨專業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模式等舉措,來克服學科專業壁壘森嚴、文理互通不夠的弊端。傳媒是藝術與技術深度融合的專業,因此,演播室實踐教學不可避免地涉及學科的多樣化與綜合化。首先,要涵蓋不同領域內的基礎知識和不同的認知方式。要將藝術的感性認識與技術的普遍規律相結合,才能實現全面了解演播室實驗教學的目的。其次,要注重多元文化的互相影響,對傳播學、社會學知識的領悟能力,將直接影響學生在節目策劃中的話題選擇、人物刻畫等的深度與力度。再次,教師也要具備跨學科的視野,這樣,無論是在具體指導學生操作設備,統一調度各工種互相配合上,還是在申請不同學科的研究項目、教改項目上,都有利于最終目的的實現。

四、三級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

演播室實驗教學體系可參照國內通行的“三層次”法,將“基礎實驗平臺、專業拓展實驗平臺和綜合創新實驗平臺”③相結合。在“以學生為本,培養傳媒綜合型應用人才”的教學理念指引下,三級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日漸成熟。盡管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播電視編導、數字媒體藝術、影視攝像與制作等專業學生的學科背景略有不同,但都可以在三級模塊下熟練操作演播室設備,并且可以創意新穎、過程流暢地進行節目制作與舞臺設計。(一)基礎實驗教學課程培養學生的演播室基本技能。第一模塊的實驗教學主要通過開設理論課程、通識課程、簡單技能操作和演示等基礎實驗課程,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為下一層次實驗教學的實施打下基礎。這包括了EFP/ESP的主流制作方式、節目形態;演播室技能訓練的應用前景;演播室三大系統錄制系統、音頻系統、燈光系統三者之間的關聯。同時,要對學生進行跨學科教育思維訓練,將技術應用、藝術創作、社會現實在形式/內容/渠道的層面上進行理解消化。(二)專業實驗教學課程培養學生的分工種技能。第二模塊涉及具體的分專業實驗教學。比如,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側重于節目流程與內容控制,影視攝像與制作專業側重于視頻拍攝與音頻燈光系統,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生側重于在線包裝、背景電子幕放像制作。目前,多數傳媒類高校并未開設獨立的錄音藝術與燈光工程專業,而是在具體專業下設立相關課程,但傳媒專業學生畢業后,往往要從事類似工種,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增加這些錄音、燈光專業方向的實踐就尤為重要。特別是傳媒業的發展要求學生盡快具備頂崗操作的能力,通過學分制、選修課等可以依據興趣愛好挖掘有天賦有熱情的學生。(三)綜合創新實驗課程培養學生的各專業技能配合。第三模塊的實驗教學要在多個專業之間配合展開,這一階段的實驗內容以專業課程為基礎,注重跨專業設計綜合創新能力。該層次的實驗教學應該與具體的大型活動對接,可聯合畢業班級進行大型文藝晚會的畢業創作,對演播室多功能的實訓效果進行考察。傳媒類院校新年晚會、迎新晚會、畢業晚會作為常規的三類重大校內活動成為檢驗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窗口。在具體課程安排上,以實踐小組的形式展開,明確崗位,分成導播、攝像、錄音、燈光、背景制作、放像錄制等十余個崗位,在具體大型活動的實戰中檢驗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五、實驗教學的成果與創新點

演播室實驗教學改革實行之后,學生藝術創作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從只能初步了解三訊道拍攝的基本規律和表演主持的鏡頭感,到全面了解前沿綜藝節目的臺前幕后技能;從只能播讀現成文稿,到創作小品、舞臺美術設計、拍攝大屏背景放像的綜合能力;從只注重活動現場的策劃流暢性到具備以影像切出效果為主的現場掌控能力。同時,該教學方式具有強大的推廣應用價值,畢業的學生既可以直接進入電視臺從事綜藝晚會的各個工種的工作,又可以獨立創業,承接包括婚禮慶典、公司年會、企業會等現場活動業務。在ESP演播室制作的基礎上延伸至EFP的場地制作模式,學生對外景活動的操作能力也大幅度提高。總之,傳媒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演播室實驗教學創新將從內容策劃到效果實現,從場面調度到鏡頭呈現,實現高校學習與影視藝術前沿的無縫對接。該教學實踐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用成功后還可以擴展到音樂與舞蹈學、設計學等藝術教育,廣播電視學、新聞學等傳媒教育進行應用。

作者:李磊 李晶 單位:山東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