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教育學生舞蹈教學能力鍛煉

時間:2022-02-14 06:07:00

導語:高校音樂教育學生舞蹈教學能力鍛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音樂教育學生舞蹈教學能力鍛煉

在高師日常舞蹈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有限的教學時數,探索對教學方法的運用。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使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創編能力,特別是舞蹈教學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關鍵。筆者根據多年的舞蹈教學經驗,從教學實際出發,基于舞蹈教學能力培養,對教學語言、教學內容、藝術實踐等方面進行了總結,請同行指正。

語言,伴隨教師職業的始終。舞蹈教師在的傳統舞蹈教學法中最常用的是“口傳身授”,也就是說舞蹈教師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口傳”——口述語言。然而,舞蹈是一門身體動作的藝術,舞蹈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更要使用“身授”,也就是肢體語言,這是由舞蹈的動作性所決定的。所以,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師就要學會運用兩種語言講話。

舞蹈教師的課堂語言優美動聽,言簡意賅?!翱趥鳌笔怯每陬^傳遞的方式進行舞蹈教學,它包含講述、講解、語言滲透等多方面涵義,要求通過語言啟發學生的思想,進行動作講解及糾正等。這主要是語言上的功力,多用形象性語言,如“蘭花”、“花骨朵”等,盡量不要使用對學生形體、形象有損壞的字眼。如看到學生手位做得沒有延伸感,就批評學生手臂像“枯樹枝”;看到學生伸坐沒有收腹,就批評學生帶“游泳圈”上課,等等。這些字眼很容易傷到學生的自尊心,而影響其學習積極性。當然,美和丑的比較是必要的,但更應該注重美。另外,舞蹈教師在動作講解中,條理清晰之外還要做到言簡意賅。簡而言之,在教學中盡量做到簡潔、清晰。尤其是學生在動作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更應該點到為止。

“身授”,就是示范,也就是舞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肢體語言,主要有全面示范、簡化示范、鏡面示范、形象示范四個方面。全面示范一般用在教授新動作時。這個示范過程是讓學生全面了解所學動作。舞蹈教師在新動作的全面示范中要做到形神兼備,讓學生對所學動作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同時這也是建立教師在學生心目當中威信的最佳機會;鏡面示范是中小學舞蹈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一般用在新課。簡單講就是教師面對學生做示范,相當于是學生的一面鏡子。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多數從事中小學音樂或舞蹈教育工作。鏡面示范是舞蹈教學中,尤其是小學舞蹈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簡便示范,一般用在復習課。舞蹈教師用簡單的手勢代替新課的全面示范內容,著重強調學生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形象示范是教師本人的全方面展示,它存在于課堂的始終,甚至課外。舞蹈教師的衣著、儀表、語言習慣、表情等,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吧硎凇币惨⒅孛溃龅揭幏?,不要模棱兩可,所謂“為人師表”。

在舞蹈教學中只靠“身授”是不夠的,伴隨的是更為詳實的“口傳”。在一般人眼中,舞蹈教師只要自己舞蹈跳得好,就可以教學生了。其實不然,這取決于教師對舞蹈動作的教授能力。同樣的動作,教法不同所產生的學習效果也是不同的。只“做”動作是教不好學生的,只“說”也是“說”不好動作的,只有兩者的完美結合才能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舞蹈教學。

掌握舞蹈基本功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必備的素質,也是該專業畢業生今后舞蹈教學的基礎。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應當重視舞蹈基本功的訓練,做到內外兼修。舞蹈基本功是指舞蹈基本能力的訓練,通過對身體各部位肌肉

一、優美的語言

二、重視舞蹈基本功,營造輕松教學氛圍

的能力,各關節的柔韌性,身體的靈活性和穩定性,以及跳、轉、翻等各種技術技巧進行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的訓練,從而達到舞蹈表演者所必須的各項基本專業素質和能力。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舞蹈基本功教學中,因為其師范性、專業學習的廣泛性及其舞蹈在專業學習中的應用,所以在基本功教學過程中應主要重視其普遍性。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普遍是在高考前經過短時間集訓考上的,舞蹈基礎相對較差。身體各部位關節的柔韌性、肌肉爆發力、身體的靈活性等方面的訓練顯得較難。尤其是身體各部位關節的柔韌性訓練,顯得更加困難。學生在完成難度技巧上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不會對舞蹈的學習和表演造成障礙。而除了身體條件外,形成障礙的另一個原因是則是心理上的顧慮太多。柔韌性訓練對每一個舞蹈初學者來說都是困難的,更別提高師里這些年齡偏大、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的學生了。它需要堅強的意志力,需要忍受身體在訓練中的痛苦以及訓練過后身體各部位的強烈反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采用做游戲的方式來完成訓練,而不是一味地加強度,上量。比如身體柔韌性訓練中較難的胯關節柔韌性訓練,教師可以采用“拉鋸”的游戲來完成。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相對而坐,相隔60到80厘米,雙手互拉,像采木工人“拉鋸”一樣甲拉乙送,在游戲中“愉悅”地完成訓練,達到訓練效果。如果老是采用強壓、上量,甚至打罵等方式,則會在學生心理上形成一種厭學的抵觸情緒,完不成訓練任務。

在舞蹈基本功訓練中還有一項呼吸訓練,主要通過訓練,讓舞蹈動作更具有內蘊、張力和“神采”,這是舞蹈的“神”。因為是音樂教育專業,學習中離不開聲樂。有人認為,學聲樂的不能學舞蹈,因為舞蹈氣息與歌唱呼吸方向是完全相反的,會讓氣息控制不好,唱不好歌曲,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很多藝術都與呼吸有關,如鋼琴演奏有輕重急緩,有強弱頓挫等,這些就是呼吸;詩歌朗誦有激昂奮進,有小橋流水等,這也是呼吸。呼吸是藝術的“生命”。舞蹈基本功的呼吸訓練,本身是根據人體運動自然法則的呼吸、動作和想象的關系建立的,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使人體態更挺拔,還能讓人的動作更具內蘊,可以促進聲樂學生在演唱時做到聲情并茂,游刃有余地調節氣息,進一步提高演唱技藝,所謂“內外兼修”。

三、注重創編能力,加強藝術實踐

舞蹈編創是中小學舞蹈教師必備的重要能力。目前雖然在中小學還沒有開設專門的舞蹈課程,但是根據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際需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和開展,中小學校也在不斷地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這些變化都需要高師音樂教育學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舞蹈編創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大學期間開設的舞蹈編導課,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能力性課程,是“編”與“導”的緊密結合和高度統一。為提高學生的舞蹈編創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以下幾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教學:首先,向學生系統講授舞蹈創編的基礎理論,使學生了解編舞的基本知識;其次,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編舞各個環節的練習。這個階段,除了注意對“形象捕捉、主題動作選擇、隊形變化”等這些編舞技法的指導外,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與姊妹藝術相連接,與生活相連接,多角度、多思路進行創編。例如,在題材選擇方面,可啟發學生不僅從生活中選材,還可以從姊妹藝術中選材;由于是音樂教育專業,課程中開設了大量的音樂課程,學生對音樂知識了解更加透徹,在處理舞蹈創編的結構方面,可參照選擇與音樂的曲式結構相對應的結構處理方式;在尋找動作素材方面,教師可指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從身邊人日常動作中尋找等。然后,在以上扎實的基礎上,將學生分小組進行創編,先做命題練習,再做自選題目,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所謂“授之以漁”。

對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而言,“經歷”的確是一種腦力和體力并用的學習過程。藝術實踐是學生今后走上教師舞臺的基石,是為今后就業儲備經驗的一個過程。學生在校期間有很多藝術實踐的機會,如學校組織的藝術活動、大學生藝術節等。如果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參與這些實踐,還可以以其它方式來完成。如參加舞蹈社團活動,利用節假日為中小學、幼兒園、企事業單位、社區等編排節目,也都可以成為學生舞蹈實踐的課堂。在這些地方,學生不僅是演員,也是教師,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我,以各種方式證明自己。角色和身份都在變換中,“經歷”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

綜上所述,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培養,應本著科學性、實用性的原則,從優美的語言習慣、扎實的教學內容、靈活的藝術實踐幾方面展開,圍繞我國的素質教育目標,培養優秀的舞蹈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