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學前教育鋼琴教學研究
時間:2022-04-20 11:22:03
導語:高師學前教育鋼琴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學思想上貫徹“原本性”,讓鋼琴教學回歸鋼琴本性
對于奧爾夫的“原本性”而言,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人的本源的回歸,二是尋找音樂的源頭。對于奧爾夫來說,音樂教育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教育,它不是單純的技能和知識體系的傳授,音樂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他認為音樂是人類進行情感交流和相互溝通的手段,每個人都存在用音樂進行情感交流和相互溝通的本能,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從自然的本性出發,從人的本性出發,從音樂的本源出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入學年齡一般在十八歲左右,已經超過了最佳的鋼琴技能學習時間,絕大部分學生沒有鋼琴彈奏基礎,有些學生甚至連鋼琴都沒見過,其手指靈活性、柔韌性與鋼琴專業要求有較大差距。所以對其進行鋼琴教學時不應該過于注重演奏技能的提升,而是通過學習和彈奏優秀鋼琴作品,培養其藝術感受力和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其藝術修養和品味。受教學觀念、管理體制以及相關的課程設置的影響,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存在著成人化和專業化趨勢。在選擇教材時,基本沿用專業教材或者專業教材簡版,教學方法基本上以老師的口傳身授學生模仿為主。由于鋼琴彈奏技術繁難,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練習才達到一定的演奏水平,而該專業學生本身基礎差、底子薄,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既定的技術目標,導致練琴的過程非常痛苦,這種狀態下,學習興趣的培養就無從談起。在這種不科學的教育模式下我們培養出大量技術不成熟,缺乏藝術靈感的學生,嚴重脫離幼兒教育實際。貫徹“原本性”的原則,首先就是將在傳統教學中過于追求的演奏技能和外在價值的教學模式擯除,不再一味采取反復模擬和機械訓練的方式,而是更多的重注體驗和感受的形式,以激發他們對音樂的本能反應。
二教學內容上注重綜合性,突出學前教育的專業特色
學前教育的任務和特殊性決定了該專業學生掌握的鋼琴彈奏基礎知識和演奏技能,主要是為了培養其成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優秀的學前幼兒音樂教育工作者。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需求決定了其鋼琴教學不只是單一的技能教學,而應該是通過和其它學科的融合,實現對學生綜合水平的培養。但是當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普遍存在著學科過于單一的問題,鋼琴課設置很少注重與其它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融合。綜合性是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特色,也是我國藝術教育課程改革的亮點。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一種綜合了動作、演奏、欣賞、語言、歌唱、表演和創作等一系列的綜合教學。其教學內容非常豐富,大致包括動作訓練活動、聽力訓練活動、嗓音訓練活動、奧爾夫樂器演奏四個方面,能夠讓學生通過耳朵、嘴、心、手以及腳等全方位調動人體每一個部位。鋼琴音樂也是一種具有綜合性特征的藝術形式,不僅僅是用手指進行演奏,還需要用嘴來唱、用耳朵來傾聽以及用心去感受。嗓音訓練活動,主要是指用人的嗓音進行的音樂教學活動。嗓音訓練活動主要分為兩種不同類型,分別為富有節奏的語言朗誦活動和歌唱活動。奧爾夫的節奏訓練發揮了語言、人聲和歌唱等多種作用,把地名、人名、詩歌、童謠等作為教學出發點,通過語言啟發學生了解音樂的節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在進行相關的節奏訓練時,可以先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動物名或者稱呼名開始。例如,將“走”、“跑”、“慢走”、“快跑”換成節奏符號,“走”代表一拍,“跑”代表半拍,“慢走”代表兩拍,“快跑”代表十六分音符,在他們掌握了基本的節拍之后,再進行組合節奏訓練。也可以讓學生對動物的叫聲、大自然中的聲音以及機械發出的聲響等進行模仿,讓他們將生活中的音響在自己所學到的節拍中找到相應的替代。如水滴滴答的聲音,鐘表的指針的聲音,可以把它模仿成2/4拍等。動作練習活動是指運用人的身體動作展開音樂教學活動。動作練習活動主要包括律動、舞蹈、戲劇表演、指揮和聲勢活動。動作和語言一樣是人的本能,平時看似簡單的走路、拍手、跑跳都是富有節奏感的。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時,如何讓學生有好的節奏感一直是一道難題。如果僅僅從節奏本身入手來教,學生課堂上或許能夠理解,但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進行鋼琴教學時,如果能夠和動作進行結合,就能很好地跨越這個障礙。學生可以先從動作的節奏上來獲得感性體驗,然后再把這種感性體驗模仿出來,并在彈奏的節奏中進行復制,這樣可以簡化復雜的節奏,并對抽象的東西進行具體化處理,有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奧爾夫樂器演奏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一大特色。奧爾夫樂器主要分為固定音高和非固定音高兩種不同的類型,這些樂器有著豐富的音色,操作簡單,不用進行專門的訓練就能掌握演奏方法。奧爾夫樂器演奏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訓練相互之間的配合能力,特別是為即興演奏能力提供了平臺。鋼琴演奏的形式多樣,有獨奏、雙鋼琴、協奏、四手聯彈等,而所有的演奏形式都存在配合的問題,奧爾夫樂器能訓練學生的配合意識,這就是樂器教學為鋼琴教學帶來的優勢。
三教學方法上突出創新性,培養新時代需要的人才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傳統的鋼琴教學方式以傳授技能技巧為目的,以老師的教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課堂氣氛講究一個“靜”字。而現代教育講究學生的“參與”、“創造”,要讓學生大膽發問,敢于質疑,課堂氣氛講究一個“動”字。怎樣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挖掘他們潛在的創造力,在奧爾夫看來,即興是最自然和最古老的音樂表現方式,是表露情感的最為直接的方式。即興創造是每個人的本性,但隨著教從化思想、觀念和行為逐漸轉化為各種“習慣”和“規矩”,這對于很多人來說,在外人面前一般很難放開表現自己。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最核心的方式就是即興,也是最為具有特色的內容,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才歷經幾十年而經久不衰。最為可貴的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不僅僅提出原理,更提供了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評估方法。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為學生營造自由開放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改變學生頭腦中固有的思維模式,鼓勵他們采用不同的方法,表現自己。例如,在教學時,對于那些具備了一定彈奏能力的學生,可以專門拿出一點時間,對他們所熟悉的旋律加以啟發,并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和興趣進行加工和修飾,即興彈奏出來。學生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在鋼琴課上她們都有“亂彈琴”的嗜好,我們可以看出,她們在“亂彈琴”的時候是非常開心、非??鞓返?。因此,在教學中應很好的利用這一特點,對其提出要求,就是在完成每一次的作業時都要彈出不同的心情和感受。這不僅提升了其興趣,還滿足了其表現的欲望。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育藝術不僅傳授本領,而且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把“適于開端”和“適合兒童”作為實施音樂教育的基本原則和重要內容來對待,他比較注重藝術教育的實踐性、參與性和游戲性,在體驗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種生動活潑、富有想象力的教學,能夠將學生從多年來被動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育模式解放出來,從靈魂深處的潛能得到喚醒和釋放,這種教育方法所培養的學生,在當前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
四教學評價上把握多元性,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
《辭?!穼Α霸u價”的解釋是衡量人或事物的價值,平常我們對人或事物作出主觀的是好是壞的判斷,實際上就是一種評價行為。一種好的評價方式,應該在體現課程教學特色的同時,又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服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整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因此,評價應該具有針對性、客觀性、激勵性、發展性。傳統的藝術教育評價,形式比較單一,往往以學生在藝術技能達到的水平高低來衡量,比如鋼琴過了幾級?學生在某某比賽中得過哪些名次等等,而這些獲獎的學生,往往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傳統的評價方法不重視對學生藝術審美水平和綜合藝術修養的評定,也無法體現學生藝術的愛好程度和欣賞水平。成功的藝術教育必然以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為目標,同時注重教學過程的賞心悅目來提高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愛好和欣賞水平。在評價藝術課程時,要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給予充分考慮,并注重其個人的感受,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藝術成長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奧爾夫音樂教育課例中,老師在每一節課后引導大家去做總結,要求每個人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把自己的切身體驗提高到欣賞、評價的層面。通過教師評價、同學互評、自我評價等多種評價模式,不僅可以將學生在創作和學習過程中所體現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情操進行體現,還可以有效提升其學習的興趣,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鋼琴集體課堂上,傳統的評價方法主要是用簡單的分數或者等級來衡量學生成績的好壞。事實上,這種評價模式很難體現對學生真實水平。奧爾夫理念指導下的鋼琴教學,其關注的重點不是對學生鋼琴技能和知識的體驗掌握,更多的是學生在鋼琴學習中的態度、情感體驗、合作能力等。因此,其評價尺度也應該是包含技能、態度、情感、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在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大膽的引入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學前音樂教育的創新和嘗試,在具體的實踐中也會遇到很多現實問題,如:過于追求表面的熱鬧,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為了綜合而綜合,為了創造而創造等等。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雖有具有很多的獨特、值得借鑒的地方,但用在鋼琴教學上,我們不能原本照辦,應有選擇性地吸收,評判性的借鑒。奧爾夫提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本身就不是固定不變,更多的是一種理念,一種思維方式。要以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教材為依托,借鑒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理念和方法,富有創造性地展開教學,開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和靈性,引導學生去更好的理解鋼琴藝術和文化底蘊,為學生以后鋼琴可持續性學習和幼兒教育工作打下基礎。
作者:蔣琴工作單位:長沙師范學院音樂舞蹈系
- 上一篇:高師音樂教育課程差距分析
- 下一篇: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現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