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對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

時間:2022-03-04 09:06:35

導語:音樂教育對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教育對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

摘要:在素質教育中,我們不僅提倡德育、智育、體育,也注重美育的培養。在美育教育中音樂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音樂教育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它可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形象思維的發展。通過音樂教育可以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素質培養

關鍵詞:審美教育;音樂教育;素質培養

培養審美能力和美學修養,是當前中小學生素質教育題中應有之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僅要提倡德育、智育、體育,也要注重對學生美育的培養,而美育教育中音樂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音樂教育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它可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形象思維的發展,是中小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從當前情況來看,不少學校、學生和家長對于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仍然缺乏認識,對音樂教育究竟能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認識較為模糊。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音樂教育在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

一、音樂培養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在教學中充分地運用聽、唱、視、奏、動、創、寫、憶等手段引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主動調動其聽覺、視覺、觸覺來參與教學活動,能夠從中誘發他們的音樂感知潛能,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想象和表現能力、語言表達和創造能力。(一)想象和表現能力的培養一段樂曲的小小主題,可以向任何方向作無窮無盡的發展,給人一種直覺的推動力量,激發人大膽地設想和幻想,這說明了在音樂的教學中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在欣賞法國作曲家圣-桑的管弦樂《動物狂歡節》時,老師在多媒體屏幕上出示各種動物形象的圖畫,如大象、小鳥、袋鼠等,然后讓學生分段地欣賞各主題音樂,欣賞的同時老師在旁敘述:在茂密的森林里,大象在悠閑地散步,小鳥自由地飛翔,袋鼠在飛快地奔跑,美麗的天鵝在湖中自由地徜徉,其他的動物也在森林里自由愉快地邊歌邊舞,度過這快樂的狂歡節。接著,讓學生隨音樂的速度、力度、節拍,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想象,自由地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進行律動,老師選出表現力較強的同學表演,其他同學可跟隨律動。這樣,在愉快的氣氛中調動學生的各感官參與到音樂中來,啟發了他們對音樂的想象思維。(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歌曲是音樂與文學結合的產物,一段好的歌詞往往是一首好詩,學生在學唱歌的同時,無形中增加了詞匯量,受到藝術性語言的感染。要求用準確的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唱歌時咬字吐字要清楚,這對孩子們的正確發音是有幫助的。音樂中有強弱快慢的變化,這是來自人們的語言聲調,經常唱歌能使兒童對語言的重音、節奏、句子的結構等加強理解,不僅有利于學習本國的語言,也有利于學習外國的語言。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歌詞含義,概括歌詞大意,背唱歌詞,在活動中使學生很好地積累優秀詞匯。如在聆聽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時,老師讓學生分段聽唱每段歌詞,然后把六段歌詞有感情地朗讀一遍,理解歌詞大意后,老師在黑板上貼出六幅相關的圖畫,讓幾名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人物,根據各段歌詞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對話,其他同學讀歌詞的敘述部分,讓孩子們互相配合地進行表演。在這種教學活動中增強了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三)創造力的培養音樂是人類創造力的產物,而音樂的學習和欣賞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具有其他教學無法替代的作用。音樂創作的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和表現生活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在音樂教學中,可運用音樂節奏等音樂要素引導和激發創作積極性。就低年級來說,可以先給學生一小節(兩拍子)的節奏,如XXX,然后讓學生根據過去所學的節奏型,再重新創造出相同拍子的不同節奏型,如XXXX有了提示后,學生根據過去已學過的節奏,紛紛舉手回答出此基礎上產生變化的節奏型XXXXX、XXXX、X•X等,然后鼓勵學生為自己創作的節奏加上語言,邊拍手邊說話,如樹上的小鳥吱吱叫,此時,學生的大腦又積極地運轉起來,一個接一個地邊拍邊讀出自己編造的詞句:“紅紅的太陽天空照”、“鮮艷的國旗迎風飄”等漂亮的詞句。如在學習五聲調式時,先演唱五聲調式的歌曲,再讓學生歸納出歌中出現的音,按由低到高的順序列出音階,然后老師即興地用以上的音調給學生彈唱一段旋律優美而簡單的音樂,彈后問學生“:好聽吧?”學生笑著回答:“好聽!”通過這樣的引導和啟發再讓學生用以上節奏和五聲音階創作兩小節音樂,這時,學生的思路活躍起來,各自創作出變化多端的旋律。通過類似這樣的創作訓練,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很好的發揮,也培養了創造意識。

二、音樂教學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有的孩子喜歡跳舞、唱歌,有的喜歡畫畫,有的喜歡運動,有的喜歡演講等。根據兒童的個性還不穩定,可塑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個性健康發展是音樂教育的應有之意。(一)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美國馬爾騰有句名言:“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會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笨梢娮孕判氖谦@得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許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較強的自信心不僅能使學生在學業上取得成功,也會為學生在日后的社會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獲得更多的滿足和幸福鋪平道路。不僅如此,自信心還會產生“波紋效應”,還可以使學生獲得其他許多優秀品質,而一個缺乏自信心的學生則缺乏進取的動力,難以取得良好的成績。在音樂教學中,注意為學生提供各種表達途徑,讓其得到表現自己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例如學生領唱、solo表演、團體表揚等。(二)能夠塑造張揚學生的個性音樂是人類表達情緒、表現自我的一種形式。在音樂教學中,除了音樂技巧上的教授外,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通過音樂去表現自我、張揚個性。如在學唱歌曲《賣報歌》一課中,先讓學生讀歌詞,了解歌曲內容,再請擅長講故事的同學根據歌詞內容給大家講一個關于賣報童的故事。這位同學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語言吸引了孩子們,使大家產生了共鳴。為了使學生對歌曲背景有進一步的了解,讓他們觀看錄像“聶耳與賣報童”的故事,然后在聽唱中學會此歌,最后讓擅長舞蹈表演的同學跟著大家的歌聲用形象的動作表演,來表達對樂曲的內容的理解,只見他們卷著書本當報紙邊跳邊唱“賣報,賣報,七個銅板一份報”。他們的表演深深吸引了全班同學,也強化了大家對音樂作品的感受。使全班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一方面讓每個有特長的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培養他們的個性;另一方面其他同學在活動中得到學習的機會,鼓勵他們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塑造自己的個性。(三)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尊重他人,讓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在教學中用尊重他人的態度來評價學生,也教育學生用尊重他人的態度來評價同學。在教《兩只小象》一課時,當需要學生邊讀邊用動作自由地表達小象走路的姿態時,(例如用雙手交叉模仿小象的長鼻子在走路時擺動、揚起)平時很調皮的甲同學馬上舉手,并做表演。但在表演過程中,其中一位能力較強的乙同學打斷甲同學的表演,說他演得不像,并想自己馬上做表演。我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雖然甲同學表演有不足之處,但必須尊重甲同學的表演,讓甲同學表演完畢后再作補充,所以乙同學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大家在學習過程中應學會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三、音樂有助于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音樂能培養人們的審美情感,而審美情感往往和人的道德情感緊密聯系,音樂可以使人們精神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豐富、高尚,因此可通過音樂陶冶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和集體主義精神。(一)用音樂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在班集體中開展音樂知識的分組競賽、排練小合唱、合奏等活動,能增進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如在學唱京韻兒歌《蟈蟈和蛐蛐》時,讓一、二組唱蟈蟈的部分,三、四組唱蛐蛐的部分,一喝一和,再加上形象的動作,大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教師及時地給予積極的評價,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增強了集體主義精神。(二)用音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善于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利用音樂美進行啟發誘導,以美導行。如在學唱《國旗國旗真美麗》中,讓學生觀看國旗,了解國旗的歷史和特征,在學唱歌曲后,引導學生以優美的動作表現國旗飄,邊歌邊舞,通過音樂“美”的體驗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讓學生在獲得美感的同時認識到五星紅旗———國旗,是我國的象征,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并教育學生必須熱愛自己的祖國,努力學習,立志為祖國未來的繁榮富強做出貢獻。

總之,音樂教育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音樂素養的教育,保證音樂教育的基本時長和設備支持,組織開展各類形式多樣的音樂學習交流活動。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對學生音樂欣賞、音樂表演等素質的培養。

作者:陳鋆 單位: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環湖小學

參考文獻:

[1]張凱.音樂心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崔相錄.現代人素質培養方案[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9.

[3]蘇文.探索•實驗•創新[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2.

[4]劉輝.音樂教育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D].湖南師范大學,2006.

[5]周彥冰.小學生音樂素質教育的現狀與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2.

[6]唐曉亞.淺談音樂教育對小學生智力發展的影響[J].小學科學(教師),2010,03:52-53.

[7]朱莉萍.音樂教育與小學生素質培養探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01):209.

[8]趙有軍.中小學生家長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差異[J].集寧師專學報,2004,(02):80-82.

[9]左武福.小學生音樂創造力培養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10]賀毛妮.淺論音樂教育對小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2,(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