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音樂教育本土音樂文化傳承研究
時間:2022-04-09 03:05:52
導語:基礎音樂教育本土音樂文化傳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土音樂文化傳承是基礎音樂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但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基礎音樂教育受到“歐洲中心論”的主導,本土音樂文化傳承在基礎音樂教育之中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如何在基礎音樂教育中引入本土音樂文化成為音樂教育領域中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旨在對基礎音樂教育中本土音樂文化傳承進行細致探究,闡述基礎教育中本土音樂文化傳承中的意義價值,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基礎音樂教育;音樂文化傳承;本土
本土音樂(nativemusic)指的是某一地區的典型代表、能夠反映出該地方特色的音樂形態。本土音樂文化是某個地區的群體在歷史文明和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們伴隨勞動過程的自發的、瞬時的創作出來、表現生產生活的音樂產品。本土音樂文化是聚集了本民族的哲學內涵、文化精髓、民族氣質,能夠體現出民族最深刻的哲學思辨、審美情趣。隨著經濟全球化推動發展,西方音樂文化的傳入,本土音樂文化傳承面臨巨大的困難,很多戲種、民歌走向衰落。本土音樂文化是將某一區域的經濟、社會、文化、地理、宗教、民俗風俗以及生活方式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聚集了區域民眾的思想情感和智慧。學校是本土音樂的傳承發展作為重要傳承途徑,因此在基礎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本土音樂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接觸掌握本土音樂。本土音樂和文化背景有共生關系,隨著音樂人類學、民族音樂學等交叉學科興起,應該將本土音樂文化作為文化形態的角度來進行開發和考察,注重音樂產生的文化背景,從而更好地把握本土音樂文化。
一、音樂教育中傳承本土音樂文化的必要性
(一)音樂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21世紀的音樂新課程改革中指出:“除國家課程外,地方和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應占一定比例。地方和學校應結合當地人文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傳統,開發具有地區、民族和學校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痹擁椧蟮奶岢鰹楫斍暗幕A音樂教育中本土音樂課程資源開發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力支持。對于音樂教師來說,要結合所在區域的本土音樂文化特殊性,充分發揮地方音樂課程有效資源,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樣化的音樂資源。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具有豐富的本土音樂文化資源,每個民族音樂都具有它的存在價值和特殊性,因此這些音樂文化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傳承發展。音樂教育具有文化傳承功能,教育者有責任義務將本土音樂文化滲透于音樂課堂之中,探索地方特色音樂文化資源豐富學校音樂教育。(二)本土音樂有利于文化生態發展平衡。我國本土音樂文化有著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世界音樂文化之林也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如果我們長期忽略自身的音樂文化傳統,就等于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抹滅自己的未來發展,這種表現也將會影響全球音樂文化生態系統的失調。隨著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新媒體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受到大家的期盼和熱烈關注,而不同的社會種群對于新媒體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的。從人類誕生“文明”那一刻,至今沒有任何一種文化形式可以統一引領各國文化標準。如今人類文明已跨入數字化時代,信息的傳遞速度可想之快,知識碎片化、快餐化。每天接踵而至各路文化形態,在大量文化堆積中,要想從中獲得平衡,自然要把握好自己本民族文化,重視本土文化傳承。為了更好地實現文化傳承,必然要在音樂教育中滲透本土音樂文化,把握好基礎音樂教育這個平臺。(三)全球化視野中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訴求。當今世界發展逐步走向全球化進程,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本土文化、地方文化極易被同化,這是全球化進程發展中各個民族需要留意、警惕的地方。因為文化同質化帶來的后果是文化多元化、多樣性的沒落,至此導致本土文化的泯滅,而文化多樣性是保持本土文化本質的根本要求。設想若世界只單一存在一種文化,是多么單調可怕的事情。多元文化觀認同每個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這種價值是凝聚了區域群體的經濟生活、宗教信仰、文化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是本民族賴以生存的基本需求。同樣當今音樂教育應該體現出多元文化觀點,音樂并不能只傳授單一的音樂本體。傳承本土音樂文化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重要部分,因為只有對其本土音樂文化進行傳承發展,進而才能對本土音樂文化具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并且能夠豐富基礎音樂教育的內涵和認同音樂教育的文化功能?;A教育應該探索開發地方文化,從本土音樂本身蘊含的特殊性角度來看待音樂教育,充分討論和挖掘本土音樂特色來引導學生感受多元音樂文化,了解本土音樂文化,有著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從而推動本土音樂教育的實施。
二、音樂教育中傳承本土音樂文化的方法策略
(一)建立多元音樂文化的教學理念。世界各國教育學者都開始關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思潮,它是全球化語境下的本土文化形式回歸的產物。當今各國都開始挖掘、保護本民族音樂文化,在全球化語境下保持自己的文化生態平衡。多元化音樂教育概念,是注重學生對本民族文化、民族屬性。在課程和教材中應該包含主流音樂文化也要體現非主流音樂的內容,將本土音樂文化作為教材內容,課堂營造多元音樂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從而彰顯本民族音樂文化魅力,在全球一體化“和而不同”的文化之林中擁有平等交流的話語權。(二)建構本土音樂教育課程體系。我國音樂教育的教育模式基本是沿襲歐洲教育模式,本土音樂課程體系還未真正進行的討論和研究,本土音樂文化知識體系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視。在我國具有豐富多樣的民族音樂文化,但這些珍貴的資源至今未被音樂教育者重視挖掘和利用,所以要建構本土音樂課程體系,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傳承本土音樂文化,是基礎音樂教育者中本土音樂文化傳承的核心所在。首先要合理安排藝術課程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本土音樂教學目標應該與學校培養目標保持統一。其次,在課時安排上要合理、嚴密。教材是教學活動開展的載體,統一編寫的教科書都具有普遍性、基礎性,較難體現地域特的特殊性以及中國文化的多樣性,這樣也勢必較難滿足當今社會、個人發展需求。因此,必須重視教材開發的本土性、系統性,根據國家、民族、地域特點來進行調整。(三)整理保護本土音樂資源。本土音樂文化是我國文化非物質文化一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起瀕臨沒落的文化遺產,并進行開發、保護、挖掘、收集整理工作。我國的本土音樂文化大都的傳承方式為口傳心授,在該模式中進而發展民間音樂形式,然而隨著歷史潮流的推進、傳承人的缺失等原因,較多民間音樂面臨流失、斷代困境當中。這些本土音樂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人民生產生活的藝術產物,具有較高的審美哲學思辨、認知價值,當務之急便是教育工作者對本土音樂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工作。(四)加強本土音樂師資的培養?;A音樂教育中具有高素質能力的本土音樂教育師資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對本土音樂課程設置、內容安排、資源整理和利用方面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必須加強本土音樂師資的培養,發揮本土音樂教師資源,整體提高教師音樂文化素養、加強對本體資源整合能力,根據地域的本土文化內涵,合理設置相應的具體培養方案。加強校內外師資專家學者合作,努力挖掘傳統音樂教學與基礎音樂教育教學的契合點。
三、結語
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中,各國家、民族開始意識到本土音樂文化的價值,以及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認同。我國的教育體制長期受到西方“一元論”的影響,本土音樂文化被“邊緣化”,近代以來我國教育學者開始不斷摸索構建以本土音樂文化資源為核心的音樂教育體制。因此,樹立多元文化觀為主導的音樂教育觀念、加強師資力量、建構本土音樂文化課程,挖掘保護本土音樂教育資源,努力探尋本土音樂文化價值,充分挖掘本土音樂文化教育的價值,從而更好的傳承本民族文化,建立在多元文化觀念上,促進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立足世界文化之林。教育學者應該充分利用學校教育這個途徑,發揮文化傳遞功能,音樂教育才能更好的素質教育轉型。
參考文獻:
[1]任凱,白燕.教育生態學[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2011.
作者:宋晨曦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 上一篇:法制教育應對網絡傳銷風險的措施
- 下一篇:音樂教育藝術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