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舞蹈課程設計案例分析
時間:2022-10-09 08:34:56
導語:音樂與舞蹈課程設計案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言而喻,課程設計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遵循理論基礎的辯證互補、為學生發展服務、系統性以及多元主體合作等課程設計原則,將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作為根本任務,合理構建課程結構?!耙魳放c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音樂舞蹈片段鑒賞,舞蹈動作訓練,引導學生理解音樂與舞蹈的關系、掌握舞蹈動作的起源發展、了解中外舞蹈的文化知識也同樣重要。要在課程設計中融入這些因素,并鼓勵學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開展實踐創新活動。(一)明確課程設計目標。2017版《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首次提出了“著力發展核心素養”新要求,這為規范“音樂與舞蹈”課程結構設計,明確課程目標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首先,明確學生是課程目標設計的主體?!耙魳放c舞蹈”的課程目標必須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設計合理、操作性強以及能實現的課程目標。制定課程目標時,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摸底大部分學生的基礎及學習能力,切不可把課程目標標準制定過高。在此基礎上,可以拓展課程目標設計,分類設立課程目標,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在完成基礎課程目標時,申請完成高一級課程目標,實現因材施教。其次,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融入課程目標設計。要從培養學生的審美認知入手,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體驗、感悟與理解、把握,形成個人審美觀念;要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入手,引導學生開展“音樂與舞蹈”專業技能訓練,掌握舞蹈韻律實踐能力;要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入手,引導學生通過課堂領悟,激發興趣,拓寬思路,勇于創新。(二)合理設計課程內容。首先,要注重音樂與舞蹈的關系。眾所周知,音樂在舞蹈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舞蹈的靈魂,無論是在作品的鑒賞中,還是舞蹈基本功的訓練中,都應該強調音樂與舞蹈的關系,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理解。《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要求,根據舞蹈的節奏和情緒選配適合的音樂,根據指定或自選的音樂即興舞蹈等等,都說明了舞蹈教學一定要以感受和理解音樂為前提。在課程內容設計中,必須注重音樂與舞蹈的關系,并將其貫穿教學全過程。其次,要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引領?!镀胀ǜ咧幸魳氛n程標準》中強調要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音樂與舞蹈”課程內容設計中,應充分注意到學生、教師、課堂氛圍等多種因素,建構一個突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模式。要關注學生的性格特點與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要保持學生高漲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以便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要引導學生增長見識,勇于探索,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其三,要注重教學過程與方法的設計。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就是強調要突破以教師講、學生聽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形成學生與老師課堂互動合作的過程。教師是課程的引導者,要通過科學、合理以及貼近實際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掌握“音樂與舞蹈”理論基礎,養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到“音樂與舞蹈”課程的魅力。教師是課程教學的組織者,要注重優化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參與到“音樂與舞蹈”課堂互動中,由注重教學傳授向注重學生發展轉變。其四,要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在“音樂與舞蹈”課程內容設計中,要注重音樂的感知、音樂的體驗及綜合藝術素養能力的培養。舞蹈通過音樂節拍、韻律、動作等表達人們的情感,與文學、美術等各諸多學科緊密相連,傳授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對學生理解和探索“音樂與舞蹈”課程起到重要作用?!耙魳放c舞蹈”課程又不同于其他課程,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加強技能訓練。在技能訓練過程中,幫助學生用身體感受舞蹈、探索舞蹈,通過藝術實踐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美的探知,最終做到理解、發展和創新。(三)注重課程總結反思。要想教學出成效、達實效,就必須將學生對“音樂與舞蹈”課程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及時的進行課程的總結反思。教學重點難點有沒有抓好,教學內容設計是否合理,教學活動是否需要改進等等。經常進行類似的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思維,以思促學,以思促教,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在反思中提升教學能力。
二、關于如何制定“音樂與舞蹈”課程評價標準
(一)注重學生思維過程評價。理性思維反映出一個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和表現過程,培養學生在“音樂與舞蹈”課程中的靈活思維,注重學生思維過程的評價,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中,學生的言行舉止都反映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要從中分析學生的思維方式與過程,辯證的評價學生。對思維過程中發散、創新、舉一反三等思路給予鼓勵,對暴露出的不合理、偏執、狹隘等問題要加以引導。這種評價模式既可以在維護學生自尊的情況下指出學生問題所在,及時糾正錯誤,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與舞蹈”課程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二)注重課堂實踐過程評價。課堂實踐是音樂與舞蹈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課堂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音樂與舞蹈的聯系,掌握舞蹈表演技巧,進行音樂與舞蹈技術展示,將理論轉換為實踐,增強對課程的理解與領悟,提高音樂與舞蹈素養水平,增強音樂與舞蹈的發展潛力。所以強調學生的課堂實踐,形成學生的實踐評價,是“音樂與舞蹈”課程評價體系中的一項重要指標。(三)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學生作為“音樂與舞蹈”課堂的主體,應該讓課堂成為自己的主場,意識到自己是主角,而非“觀眾”。在這種課堂模式下,學生要帶著目標進行學習,在學習結束時對照目標進行自我評價。這種評價方法有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理清學習思路,掌握學習重點,達到在自我評價中反思,在反思過程中成長的目的。學生互評的過程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過程,也是相互學習的過程。在互評過程中發現其他學生的優勢,取長補短,提升自我。(四)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是“音樂與舞蹈”課程評價的重要依據之一。在過程評價中,既要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評價,又要結合各教學模塊的實踐內容進行評價,還可以將課堂的互動、以及對音樂與舞蹈課程的創新等納入過程評價。在過程評價的同時,將學期結束時的結果評價作為補充,形成一個全面的、綜合性的評價。
三、結語
總之,普通高中音樂與舞蹈課的課程設計、課程評價,不僅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否,也是音樂核心素養理念得以實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創新課程設計內容,完善課程評價體系,是教學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值得研究和探討。
作者:朱文青 劉永福 單位:揚州大學
- 上一篇:兒童鋼琴教學節奏能力的培養
- 下一篇:學前教育對學生音樂能力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