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對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啟發

時間:2022-03-26 03:43:30

導語:智慧城市對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啟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慧城市對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啟發

摘要: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相繼開展了音樂教學科目,為社會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音樂人才。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及國家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較好地滿足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各大高校應不斷對教育模式進行改革,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文章分析了智慧城市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的現狀,就音樂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議,為高校的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智慧城市;高校音樂;教育改革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音樂教育已經成了我國高校的主要教育內容之一。通過開展音樂教學高??梢杂行嵘髮W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F階段,我國多數高校及相關工作人員對于音樂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其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充分認識,隨著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給高校的音樂教育改革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路。

1智慧城市的概述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加快,預測在2025年我國的城市居住人口將占全國總人數的2/3,標志著我國已經逐漸進入城市社會,在此背景之下,我國學者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隨著城市承載人口的數量增加,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必然,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在部分國家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如我國的智慧上海、智慧雙流以及新加坡國家的智慧國等?,F階段,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還有一定的實施難度,由于其需要較多外在基礎設施作為支持,如云計算、物聯網、信息技術等。智慧城市是通過通信技術及信息技術對城市的運行核心系統信息進行檢測分析及整合,再對民生商業、城市服務等各種需求進行智能響應,為我國城市人民的幸福生活創造有利條件。在智慧城市建設的背景下,應不斷對現有的教學模式及知識服務體系等進行改進,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主要教學目的,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綜合能力的專業人才,投身到智慧城市的建設工作中。

2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

高校開展音樂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音樂教學本身便具有組織性、多變性的特點,通過音樂教學可以使學生感受到音符傳遞的思想內涵及豐富的情感,感受音樂藝術帶來的心靈震撼,通過音樂教學可以促使學生精神受到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高校音樂教學的作用主要包括:(1)音樂教育可使學生的眼界更為開闊。通過音樂學習,高校的學生可以接觸和了解不同風格及類型音樂帶來的美好感受。音樂藝術是相通的,不同國家的音樂有不同內涵、風格特點,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背景及社會風俗有更深入的了解,拓展自身的音樂文化視野。通過對不同的音樂進行感受和體驗,可以提高高校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及對音樂的再創造能力。(2)通過音樂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音樂教學不同于其他專業教學,音樂教學的核心是向學生傳授精神和文化,因此,高校的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完成與音樂家精神上的溝通交流。隨著音樂藝術的不斷熏陶,學生的氣質能夠明顯改變,思想層面變得更豐富,提升藝術修養,為學生今后的發展鑒定良好的基礎。(3)通過音樂學習可以釋放高校大學生的壓力。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競爭,如學習成績的競爭、每一年優秀學生獎學金的競爭等,這些競爭均會給其帶來較大的壓力。此外,畢業生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就業壓力較大,如果沒有對這些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會造成一系列的嚴重后果。一些具有正能量和積極情緒的音樂,可以感染在校大學生,使大學生能夠受到鼓舞,可以緩解大學生的各種壓力。

3我國高等院校進行音樂教學的現狀

3.1音樂教學過于表面化。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我國各大高校對音樂教育愈發重視,積極進行了教育方法的改進和創新。由于我國高校的音樂教學任務較為繁重,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做到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分析,音樂教學的內容僅停留在表面。比如,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音樂教學,未將音樂教材更深層面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沒有互動環節,無法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無法激發大學生的自主創造性。3.2教學效率有待提高?,F階段,部分高校的音樂教學模式采用的還是傳統的一對一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但存在耗時長的缺點,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現象。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音樂教師資源稀缺,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音樂科目,我國各大高校的音樂專業學生均已經呈現出飽和狀態,但教師資源依然處于緊缺的狀態。如果還是利用以往的一對一教學模式進行音樂教學,無法達到良好的音樂教學效果。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的需求,是造成音樂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3.3未對音樂專業學生制定精確的培養目標。部分高校是近年來逐漸開設了音樂教育專業,自身沒有一個專業系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其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用的多是音樂類院校的教育模式,在進行教育模式的借用時并沒有對自身進行明確的定位。普通高校在進行音樂專業學生的培養時,應以培養綜合性人才作為最終的目標,可以填補專業音樂學院學生走向社會的缺陷,普通高校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應根據培養目標的不同,選擇教學模式,應根據高校的發展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對現有的音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

4智慧城市背景下改革高校音樂教學的措施

智慧城市建設的策略重點主要有發展城市特色、促進知識經濟的發展、對相關單位的公共服務進行完善、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作用是引導、示范、創造及發展環境,因此,高校在進行音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與發展策略有效結合,教師是新教學模式的建設者。任何學科的改革均須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應與社會的發展理論保持一致。4.1普通高校要建設特有的創新教學模式。普通高校和音樂學院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音樂教學模式,而不是將音樂學院的教育學模式照搬到普通高校的音樂教學中。比如,普通高校的音樂教師資源相對匱乏,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模式的選擇時,應摒棄以往的一對一教學模式,改用對學生整體音樂教學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4.2應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為主。教師應將音樂課堂教學作為基礎,將音樂實踐和理論知識有效結合,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中的藝術性和人文性進行了解和掌握。教師應對音樂教學資源進行豐富,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教學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進一步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在逐漸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4.3將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進行結合。高校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在學生掌握足夠理論知識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音樂實踐的機會。通過實踐高校的學生可以發現自己在音樂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音樂學習理論,對于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有積極的作用。應對知識服務體系進行完善。高校應進行智慧圖書館資源的建設,將校內關于音樂的所有資源均進行優化和整合,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快速地查找和應用圖書館資源。

5結語

高等院校應不斷對音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才能夠培養出具有較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學生。高校音樂教師應結合智慧城市的發展策略,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培養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白雪,景雅哲.智慧城市背景下對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新啟發[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9):243-244.

[2]李存波.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淺析[J].散文百家,2020(23):175.

[3]楚玲玲.淺談新形勢下高校音樂專業教育質量的提升路徑[J].河南教育:高校版,2020(9):61-64.

[4]梁祝宇帆.試論高校音樂教育在新形勢下的轉型[J].大觀,2016(1):68.

[5]李瑋婷.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創新[J].北方音樂,2020(21):136-138.

[6]鄧玉珊.高校音樂教育與美育教育互通互融改革實踐案例[J].民族音樂,2020(5):93-96.

[7]魏軍.高校民族音樂教育藝術實踐環節改革研究——以高校民族聲樂傳承為例[J].北方音樂,2020(10):105-107.

[8]李新.自媒體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利與弊[J].文教資料,2019(10):108-109,67.

[9]毛康,林勇.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的音樂教育研究[J].藝術品鑒,2019(9):144-145.

[10]吳洋.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創新研究[J].北方音樂,2019,39(3):215,219.

[11]曹曉磊.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法改革路徑探索——評《音樂教育與教學法》[J].高教探索,2019(2):131.

[12]黃靜.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問題研究[J].名家名作,2018(8):50-51.

作者:趙輝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