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03-26 03:40:40
導語: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音樂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而且還有其獨特的教化作用,能夠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的提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正確認識并有針對性地發揮音樂教育的作用,對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音樂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全球化浪潮下,大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呈現出多元化、層次化、個性化的特征,為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傳統的說教方式將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必要的創新勢在必行。音樂教育以富有思想性、能夠反映時代精神面貌的意識形態寓于音樂作品中,并通過悅耳的旋律節奏呈現出來,寓教于樂,寓學于趣,使人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所以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音樂教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徑[1]。充分重視并發揮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對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政治課理論抽象枯燥。大學生在思想政治課中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這也是學校教學的主要特點。間接經驗畢竟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有些知識比較抽象難懂,大學生因為未走上社會,尚缺乏實際經驗,所以有些知識理解起來比較吃力。教師在上課時如果不借助一定的課程資源就難以把理論知識生動化、形象化,久而久之,會使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產生厭倦的心理,認為這門課只是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而一首優美的歌曲不僅可以反映歌曲創作背景,還可以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展示出來,從而把課本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達到提升課堂效率的目的。2.思政課教學方式需要創新。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說教為主,是一種過于注重教師主導、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方式。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滿堂灌”,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效率低下。如果教師在上課時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加上一些音樂元素如課前用音樂導入、課中用音樂或音樂家的故事對課本內容進行詮釋和補充,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還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3.課程間合力育人作用尚需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他課程也應該在當今的大背景下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育人效應。我國的教育目的也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學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而且思想政治課與其他課程的合力育人機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一些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分數而忽視了教育的目的即培養什么樣人的問題。音樂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是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著動力保證。如果教師能夠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那么在這種動力作用的驅動下,學生也會發現和認識更多的真理,并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為各課程間的合力育人作用提供動力支撐。
二、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音樂可以提升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音樂是一個時代具體意識形態的寫照,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2]。在革命戰爭年代,為激發人們保衛祖國的熱情而創作的《松花江上》《游擊隊歌》等歌曲,都有質樸向上的歌詞,慷慨激昂的旋律,使人產生濃厚的家國情懷,讓人感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進而同心協力、保衛祖國。教師可以結合歌曲的創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改革開放后《我愛你,中國》《我和我的祖國》等歌曲問世,集中反映了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及海外游子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組織演唱這些歌曲可以使學生在高低起伏的旋律中喚醒內心深處的愛國意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新的時代又出現了《走向復興》《走進新時代》等歌曲,表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這些歌曲健康向上,催人奮進,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可以引發學生的共鳴。大學生在學唱這些歌曲時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通過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提高認識,激發愛國主義情感。2.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大學生普遍面臨著學習、升學、就業、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壓力。適量的壓力是好事,它能使人產生動力,調動學習、工作的積極性,但是壓力畢竟是一種“負能量”,時間長了會產生疲倦心理,如果處理不當,沒有正確的化解方式和處理途徑,對心理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理問題。因此,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工作?,F今音樂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首出色的音樂作品可以體現出積極陽光的心態,讓人在溫馨、愜意的氛圍中忘掉壓力與煩惱,讓緊張的精神得到放松,心靈得到凈化,重新感受到學習、生活的希望與美好。因此,優秀的音樂作品還可以對大學生的情緒和心理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如《水邊的阿狄麗娜》《愛之夢》等都是具有較強抒情色彩的純音樂,容易與人的心理產生共鳴,當我們被音樂所描繪的情境所吸引時,便會產生轉移注意力、化解壓力的效果。優秀的音樂作品無論是從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會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3.音樂教育可以凈化心靈,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養。音樂是表現感情的藝術,也是作者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優秀的音樂作品往往具有豐富的情感內涵,映射出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我們也往往會隨著節奏、旋律的變化進入到作者描繪的特定情境中,產生共鳴,使身心受到熏陶,心靈得到洗禮,達到提升道德素養的目的。貝多芬說“音樂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來”。音樂教育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學習音樂中通過情感的傳遞來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由此產生情感的共鳴,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優秀的音樂作品還可以激發聯想,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接受某種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質[3]。如鋼琴曲《秋日的私語》是創作者內心對秋天溫馨爛漫的寫照,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無限的懷念與留戀,這份感情會隨著優雅的鋼琴聲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放下不必要的煩惱和浮躁,心靈上得到洗禮,感情上得到升華,產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三、在音樂教育中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1.正確認識音樂教育的作用。李嵐清曾說:“不管你學什么,做什么,音樂都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質和修養,培養高尚情操,激發靈感,對做好本職工作都有幫助。”[4]音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載體,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較難理解的理論靠單純的說教和“理論灌輸”難以使學生領悟,但是如果能找到與該理論有關聯的音樂作品,通過音樂教育的方式就會使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升學習效率,達到教育的目的。所以,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膚淺的“感性認識”層面上,甚至有些人對音樂教育存在著偏見,認為音樂教育是純娛樂性的,過多關注反而會占用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時間,這就忽視了音樂教育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積極作用。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與針對性,使其他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協同效應?!彼?,我們必須正確認識音樂的教化作用,使其與思政課形成協同效應,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要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思想政治作用,關鍵在于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進入新時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養人才,對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教師要提高思想政治素養,樹立德育是靈魂和統帥的意識,不僅要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理解歌曲的內涵,讓音樂中的真善美滋養學生的心田,提升道德素養。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也要改變教學方式,不斷提高音樂素養,善于把聲情并茂的音樂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寓教于樂,寓情于趣,使音樂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形成良性互動,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教育目標的效果。3.打造音樂校園,注重環境氛圍熏陶。馬克思說:“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保?]環境對人的生存、發展能產生巨大的影響。把音樂融入校園環境氛圍中,充分發揮校園音樂文化的熏陶作用,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首先,要充分發揮校園廣播站的作用。校園廣播站是傳播優秀音樂作品的平臺,每天可以在固定的時間播放催人奮進、滋養心田的歌曲,也可以在特殊節日如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時播放歌頌黨、歌頌人民子弟兵和祖國的歌曲,這些歌曲能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情感的共鳴,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樹立起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大學是大學生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舉辦校園歌手大賽、迎新晚會、器樂比賽、合唱比賽等會調動大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大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素養,領悟音樂中蘊含的真善美,成為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新時代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養人才的內在要求。
音樂教育注重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相較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音樂教育聲情并茂,更容易浸入學生的心田,使學生產生心理的共鳴,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音樂教育是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并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奮斗。
參考文獻:
[1]張學蕾.探討高校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J].智庫時代,2019(182):240—242.
[2].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5(002).
[3]袁美清,何小強.淺談音樂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1(23):40—41.
[4]李嵐清.音樂筆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28.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2.
作者:趙杰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重要意義
- 下一篇:智慧城市對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