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效性策略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04 11:22:00

導語:教育有效性策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有效性策略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開始步入世界制造業大國階段,許多崗位的技能型人才短缺現象十分嚴重。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行業,其訂單式教育又出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在訂單式教育的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并提高其有效性,本文從分析了企業之應對策略。

[關鍵詞]訂單教育,有效性,要素,素質

訂單式教育是指人才需求方(通常是企、事業)與人才提供方(主要是學校)經過協商,由人才提供方根據人才需求方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數量、知識水平以或職業技能等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人才需求方提供相應數量與質量人力資源的合約式教育方式。訂單式教育的有效性是指簽訂了訂單式教育合約后,如何使學生最大程度的發揮其學習潛能并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影響訂單式教育有效性的微觀要素主要有人才需求方、學校與學生。國內有諸多本文章從學校與學生的角度對如何提高訂單式教育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本文將從人才需求方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地分析。

一、制定具體、細化的崗位目標,使教與學有的放矢

訂單是一種合約,知識水平、職業道德、職業技能等要素是教育訂單的重要內容。人才需求方必須在訂單合約中說明所需人才相關要素的具體內容。由于同一企業不同崗位應具備的職業技能不同,因此,必須對本單位不同的職業崗位應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充分分析后,才能確定合約中的相關要素,并且對技能的要求要細化到具體的崗位。

例如,某服裝公司需要某職業技術學院為其培養熨燙與縫制兩個崗位的人才,則需要在訂單教育的合約中明確學生在完成各種基礎理論課學習的基礎上,這兩個崗位應具備的主要職業技能素質:(1)熨燙崗位的知識與技能為:熟悉各種服裝原材料、服裝面料的特點與性能,尤其是對溫度的敏感性;了解各種熨燙工具的功能與使用方法;掌握熨燙技巧等。(2)縫制崗位的知識與技能為:熟悉各種服裝面料、組織結構的特點;了解各種縫紉機的特點與使用方法;掌握縫紉技巧等。

有了明確的崗位和與相適應的具體職業要素,學校就可以依據此有針對性地選擇知識、確定傳授方法及達到的效用,從而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工作,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學生也可以根據崗位知識與技能的特點,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將要從事的工作崗位,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由于沒有了就業的壓力,學生便能夠靜下心來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和核心職業技能,并且對知識與技能的獲取成為一種自發的本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取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

二、直接參與課程開發,課程設置要有彈性

現實生產對專門技能的要求經常處于變化之中,高職的教學內容具有動態變化的特點。因此,高職的課程要依據企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不斷補充、更新、修正和完善,使教學內容能靈活地適應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

為此,企業可以直接參與高職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制定,具體開發過程可以這樣進行:

1.企業組織有豐富經驗的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對企業需求崗位的分析,提出畢業生從事這一崗位工作需要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并盡可能地把能夠預見到的發展與變化包括進去。

2.學校根據企業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按照教學規律,初步制定出課程實施計劃。

3.企業依據經濟方面和技術方面的變化,對教學內容的增補或刪除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4.學校依據企業的需求調整教學計劃與內容,隨時將培訓要求提到新的水平,使培養出的學生更具崗位適用性。過程3與這一過程是不斷變化的,但這兩個過程對教學內容與計劃的改變不宜過大。

三、讓學生了解企業文化,增強其學習動因

企業文化指企業成員共有的、并且在企業內代代相傳的獨特的文化觀念、價值觀、歷史傳統、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等。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有:(1)應該如何從事工作的信念;(2)管理的價值觀與原則;(3)公司的價值觀;(4)行為模式;(5)禁忌和政治性禁忌;(6)傳統慣例與倫理標準。

盡管學生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方式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在校期間讓學生適時、適量地了解其未來工作單位的文化因素,對形成學生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方式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企業的活動為參照系,學生可力求使自己的思維、品行、技能等符合企業的發展;企業的團隊精神、企業應密切與社會公眾的情感等文化要素,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期間注重培養人與人之間的親和力;企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的思路,有助于學生個人發展目標和行為目標的制定。

例如,著名的沃爾瑪的企業文化特征是:為顧客滿意做貢獻;熱情追求低成本;把員工當作合作伙伴的信念;SamWalton的節儉傳說;周六早會的儀式;主管參與;商店拜訪;與顧客交談;詢問員工的建議。這些文化特征,非常精要地概括了員工的工作目標、行為準則以及企業的歷史等。如果學生深入了解沃爾瑪的這些文化特征,就會明白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準備,并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以便畢業后能更好、更快地適應崗位的工作,同時也有利于自己在企業中長期發展目標的制定。

學生對企業文化的了解有多條途徑。學校定期請企業總裁、人事部門負責人、崗位負責人等向學生介紹企業文化;讓學生參加企業舉辦的各種聯誼會;學生利用寒、暑假到企業參加各種實踐活動。

四、建立模擬工作崗位,提高學習的內涵與學習效用

建立模擬工作崗位是指企業預先向每個在校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工作崗位,學生可以利用假期或業余時間到企業相應的崗位觀摩或在指定技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學生畢業后就直接從事該工種的工作。建立模擬工作崗位可以從更廣闊的領域及更深入的層次上,提升職業教育的內涵與品質。

1.拓展了教育時空的物質設施。由于模擬工作崗位要求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使傳統教學中以學校作為具體時空的物質設施,擴展到學校與企業。憑借企業的經濟實力與先進的生產設備,許多學校無法創建或不能完全創建的實踐環境和氛圍的難題,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到解決。

2.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用。學生有機會置身于真實的生產活動中,并能在指定技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使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可以零距離接觸;同時,真實感受職業活動的氛圍,與指導技師等企業員工的接觸,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濃厚的人文因素。這樣,學生受教育的氛圍是“學校+企業”模式,這是對學校教育氛圍的延伸,從而使學生受教育的內涵與品質得到擴展,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用:(1)了解學習的社會功能與經濟價值。(2)體驗社會生活。(3)置身工作環境,了解企業文化。(4)進行實際操作,熟悉工藝流程。(5)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學習中解決。(6)學習的疑惑,在實踐中驗證。⑦同工種的學生可以在學習中組成學習小組,互幫互學,共同交流,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五、應預防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道德風險

企業與學校或學生個人簽訂了教育訂單后,企業獲得學生的信息往往是非對稱的,或者說是不完全的、不充分的,使企業的利益面臨著風險,這就是訂單式教育模式中的道德風險。訂單式教育模式中的信息不對稱體現在:企業對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努力程度的大小、機會主義行為的有無、道德素養等信息缺乏了解;學生故意對企業隱瞞個人在學習期間的某些事實真相,掩蓋真實信息,甚至提供虛假信息,損害企業的利益。

企業如何有效預防訂單式教育中的道德風險,使學生能自主學習,規避學習中的機會主義行為,在學生的學習效用最大化的同時,實現企業自身的對人才目標的預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如何設計出一套適應的激勵機制和分擔風險的機制。

1.企業直接參與選拔學生。在簽訂教育訂單合約前,企業應對學生以往的學習情況與素質有基本的了解。具體來說,企業在確定簽約的學生時,除這些學生是學校推薦或學生本人自愿報名外,還要重點考察學生的入學成績、思想品德,并加試智力、反映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測試。只有這些因素符合企業設定的基本標準時,才能簽訂教育訂單合約。

2.建立激勵機制。建立激勵機制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畢業后能夠為企業效率的提高發揮更大的作用。

(1)激勵機制的作用。激勵機制的作用表現在:①可以使學生真實地透露其私人信息,按照企業的意愿行事,預防道德風險的產生;②可以使學生投入更多的努力,并選擇更高的努力水平等,從而使學生:增加自主學習的初始可能性、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在沒有某種外部協助的情況下通過自主學習或團隊合作解決預設崗位中實際作業問題的能力。

(2)建立激勵機制應考慮的內容。激勵機制的設計是經濟管理中無處不在的課題,不同的經濟環境,不同的企業目標,要求有不同的激勵機制。目前,訂單教育還沒有成型的激勵模型與方案,但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考慮:①根據學生的成績、能力和表現提供適量的獎學金,并為學生報銷一定的學費;②為學生提供帶薪實習機會;③縮短或免除畢業后的試用期;④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可作為學生參加企業今后工資制度的改革的依據。

3.建立風險機制。相對激勵機制,風險機制的建立比較簡單:企業可以解除與違反訂單教育合約條款的學生所簽訂的就業合約,增加學生就業的壓力;學生向企業賠償一定數量的違約金。

參考文獻

[1]周浩波.教育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劉向兵、鄧新華.哈佛模式培訓管理.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2

[3]黎群.企業戰略.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