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適應產業調整完善職教創新

時間:2022-08-26 08:44:00

導語:自覺適應產業調整完善職教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覺適應產業調整完善職教創新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必然涉及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當前,廣西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機遇。廣西能否在經濟結構調整中有所作為、順利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除需要具備相應的經濟基礎、技術保障等以外,還需要有大量高技能的人才作支撐。這就要求重視和發展職業教育,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人力資源和人才保障。

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是職業學校的辦學目標。近年來,廣西職業教育獲得較大發展,各職業學校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市場、企業培養了大批高技能人才。當前,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對人才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廣西的產業結構及變化決定著廣西職業教育發展的培養目標和層次結構,影響著廣西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和內容。因為產業結構的變化與調整,必然會淘汰一些技術性崗位,同時在其他相關領域也必然會創造一些新的技術性崗位,這些新增崗位的人才需求只能通過發展職業教育的途徑來填補。然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如何與產業結構調整后的人才需求相匹配,這是當前面臨的難題。對此,廣西職業教育必須樹立“主動服務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的觀念,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以市場為導向,主動為廣西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人才保障。

適應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升級和社會發展等多方面要求,廣西職業教育應開拓富有廣西特色的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途徑,專業的開設和課程的設置、教學與科研等均應與產業結構調整銜接互通。具體而言,可從以下方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

首先,深化辦學模式改革,針對產業結構調整設置和優化專業。廣西各職業學校應創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建立與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為企業“量體裁衣”培養人才。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實現學校與學校之間、職業學校和企業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目前,廣西已組建了廣西商務職業教育集團、廣西工業職業教育集團、廣西軌道交通工程職業教育集團、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教育集團等若干教育集團,減少了“單打獨斗”的資源浪費,實現了“抱團”發展。同時,職業學校應加強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研究,及時設置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淘汰一些不適應的專業,優化現有專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后,必然會對技術工人提出需求,由于調整的產業往往是該區域需要發展的產業,因此很難有與這些產業的工種密切相關的技術人才儲備。為此,職業教育應靈活調整專業計劃,根據產業調整動態設置相關專業,為企業用工構筑人才“蓄水池”。

其次,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與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職業學校應著手進行相關調研、論證,重新審視現有課程,站在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開設更多的貼近經濟社會發展的課程。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計劃可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課程內容是人才培養的基礎與前提,產業結構調整無疑會對職業教育的課程內容產生影響。課程內容不可泛泛地談宏觀理論,應講究務實,不追求學科科目的完整性,而是轉向全新的“專業教學模式”。同時,課程內容應聯系企業生產力狀況和裝備水平,結合本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針對企業崗位的需求現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

再次,實現職業教育層次的多樣化。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由于各產業對技術的要求不同以及科技成果在各行業的應用程度不同,因此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崗位對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且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化,產業分工將日益細化。對此,根據人力資本的產業需求特征,廣西職業教育應科學規劃人力資本結構,以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以及產業內部崗位結構的要求為前提,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業培訓,構筑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層次多樣化的人力資本保障體系,由此實現職業教育的穩定與發展。

最后,主動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職業教育應依托教學資源,積極開展對外培訓服務,尤其是針對產業結構調整中企業、行業遇到的技術問題,聯合相關行業協會,建立技術、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臺。職業學??啥ㄆ谧咴L合作企業,派遣相關教師定時深入到企業生產第一線,跟蹤生產全過程,主動介入企業技術和工藝改進、新技術應用等環節,使教師在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企業應用型技術,以更好地指導學生,培養人才。

總之,廣西職業教育應主動適應產業結構調整,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為突破口,培養大批高技能人才,使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于廣西經濟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