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教困難成因及措施

時間:2022-08-01 02:35:41

導語:會計職教困難成因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職教困難成因及措施

目前我國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狀況與社會需求存在極不適應的狀況,一方面,社會對適用型會計人才需求量相當大,尤其是隨著中小企業數的不斷增長,企業自身發展、國家相關法規都要求企業應當配備數量足夠、素質較高的會計人員;而另一方面,從全日制高等院校到各級職業教育學院,每年都有大量畢業生走向社會,而這些畢業生中的絕大多數都被拒之于會計崗位之外。不少會計高職畢業生畢業就是失業,很難找到適合的會計崗位。筆者認為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中小民營企業在會計人才使用方面存在誤區

首先是“內部人控制”觀念。不少中小型民營企業的管理仍然停留在家族式管理階段,認為會計人員會接觸到企業的核心機密,會計特別是現金會計崗位非“自家人”莫屬。其次是利用會計信息的內在動力不足。不少小型企業認為會計做賬僅僅是為應付稅務、財政部門的檢查,只要相關政府管理部門不提出明確要求,能不用會計的盡可能不用會計,能少用會計的盡可能少用會計,影響了會計崗位總供給量。

二、政府職能部門執法不嚴

首先是政府出于改善宏觀經濟環境的需要,對違反《會計法》一般規定的行為采取了縱容的態度,能不罰款的盡量不罰款,能不查處的盡量不查處,客觀上惡化了會計從業環境,不少企業在這種受保護的環境下實施著違法行為,但卻無須承擔任何后果。其次,監管不力導致部分民營小企業違法使用會計人員。再次,稅收征管方式的多樣化客觀上容許了民營小企業不建賬。

三、會計高職畢業生的崗位適應能力不強

這種適應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是會計實踐教學環節的缺失導致會計業務不熟練。其次是技能單一,適應性不強。三是參與管理的能力不強。由于會計高等專業教育中,學生充其量只是具備了熟練的崗位操作能力,所能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相當有限,要勝任本職要求已屬不易,如再提出高層次要求如參與管理等就顯得勉為其難了。畢業生就業難,直接導致了會計高等職業教育面臨前所未有困境,不少高等職業教育學院被迫放棄了會計專業,轉而開設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等目前似乎更加容易被市場所接受的專業。筆者認為,考慮以下因素,會計高等職業教育還有其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一是零售業、社會服務業以及一些新興的或特殊的職業類型,仍需要大量吸收會計類高職生就業。二是大量小型企業的興起,為會計高等專業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就業機會。三是會計人才供求關系的螺旋式發展為會計高職的再次輝煌提供了良好契機。而且,隨著鄉鎮企業迅速發展,極大地拉動了對初等會計人才的需求,會計人員的培養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這就為會計高職教育的重新崛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遇。

目前人才市場對有一定實踐經驗、技能過關、技術全面的會計高職生還是歡迎的,而不受歡迎的是專業技能不熟練,相關技能又不具備的不合格畢業生。因此,會計高職生的供過于求是結構性失衡,并非絕對過剩。而不少學院僅僅看到會計高職生就業難的表象,而對其深層次原因并沒有深入研究,更沒有針對目前狀況采取相應對策,而是簡單地采用緊縮和撤并會計專業的辦法來應對市場的反映,進而導致會計高職生總量上的供不應求。要培養出適合市場需求的會計高職生,在事業發展的同時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確立以培養技能為核心,確定培養目標開設專業課程高等職業學院所培養的是技能全面的會計人才,應以會計崗位要求為核心,以技能優先為原則,注重崗位應用能力的培訓。課程的設置、內容的深淺均由崗位需要決定,知識體系的構成,應以“必需”、“夠用”為標準,為適應企業對會計人員多方面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上,會計專業方面應以考證為直接指向,開設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電算化、珠算等級證書、計算機應用能力證書等考證必備課程,同時兼顧企業對會計人才其他方面比如文秘、檔案、駕駛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開設選修課,讓學生在走出本校門之前基本具備“一專多能”。

二、改進實訓實習方式,提高動力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是高等職業教育永恒的主題,要通過課堂教學與工作實踐的“零距離接觸”,實現畢業與就業的平穩銜接。因此學院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必須以提高學生的會計動作技能為核心。要注重在實驗過程中提高技能。會計實驗的方法可以有多種形式,一是推行案例教學法。二是建設并利用好校內會計模擬實習室。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最直接的途徑還是利用好校內會計實習基地。三是抓實會計電算化模擬實習,主要是利用計算機程序重現或模擬會計循環的主要內容,訓練學生掌握和運用計算機進行會計處理的能力。通過大量實訓實習,避免了高分低能、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縮短了學生走向社會后適應實際工作的期限,為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實務基礎。

三、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緊貼企業實際組織教學。隨著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不斷完善,新理論、新知識、新實務不斷呈現,對教師的知識更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學院應定期或不定期派教師輪流到企業參加會計實踐,或者鼓勵教師從事會計兼職,讓教師直接接觸具體企業的會計資料,增強感性認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參加會計實踐,教師可以從實踐中改善和充實教學內容,用所收集來的實踐案例來啟發學生思考。其次,學院還應定期或不定期選派教師參加各種理論學習,鼓勵教師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考試、CPA考試以至ACCA考試,通過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會計教學工作的時效性。當今世界會計學新理論、新方法層出不窮,合格的會計教師必須不斷地吸收新觀點,學習新知識,及時傳遞給學生最新的會計知識和信息,使學生能迅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