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生均撥款現狀
時間:2022-04-12 09:13:04
導語:職業教育生均撥款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立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是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制度,2016年河北省財政廳等部門聯合《河北省財政廳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建立完善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的通知》明確我省中職教育生均撥款標準。因此本文基于相關實踐,分析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標準執行情況,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河北省;中等職業;生均撥款;標準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等職業教育發展,2016年河北省財政廳聯合其他部門了《河北省財政廳、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建立完善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的通知》明確提出我省中職學校年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為1000元。實踐證明建立完善的生均撥款標準對于提高生均撥款機制、完善中等職業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生均撥款標準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因此本文結合相關實踐對我省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標準執行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以此為完善我省中等職業生均撥款制度發展而獻言獻策。
一、河北省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標準
自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實施以來,河北省高度重視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尤其是2106年的《河北省財政廳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建立完善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定制定了完善的依據,該通知明確提出了我省中職生均撥款的基本標準、目標、方式以及監督形式等等。例如2016年河北省各個地市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標準不低于1000元,超過1000元的市縣,原則上不得降低最低水平。
二、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標準執行現狀
建立完善的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標準對于健全我省生均撥款制定,強化政府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黨的報告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要求,對構建完善的生均撥款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實踐目前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標準已經明確,絕大多數縣市在落實生均撥款標準上做的非常到位,但是某些縣市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卻存在標準制定過低、標準執行不嚴等問題,具體表現為:(一)生均撥款標準執行不嚴格,地方經費投入不足。建立完善的生均撥款標準機制是健全生均撥款制度的基礎,然而根據實踐雖然我省建立了統一的生均撥款標準,但是其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存在執行不嚴的問題,較為突出的現象就是一些偏遠縣市因財政收入不足而導致對于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難以滿足生均撥款要求。例如我省建立了1000元的最低撥款標準,實行省級財政“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市縣建立撥款制度,但是在很多時候縣市財政部門往往因經費緊張而導致投入不足。另外在實際中部分縣市生均撥款標準高于我省頒布的最低標準,對此該部分縣市就以此作為降低生均撥款費用的標準,以此緩解經濟新常態下的各種壓力。(二)中等學校辦學條件不達標,城鄉差異較大。生均撥款經費主要是用于彌補中職學校的運轉缺口,保障中職學校的健康發展,中職學校獲得生均撥款支持必須要滿足相應的標準,但是在現行教育體系下,部分中職學校尤其是偏遠地區的中職學校無論是在辦學規模上、生師比還是在師資結構上達不到相關的要求,結果導致中職學校因不達標而不能獲得生均撥款支持。另外由于城鄉中職學校的差異性比較大,因此對于生均撥款的支持情況也不同,但是目前對于城鄉學校的支持差異性沒有體現出來。(三)中等職業生均撥款標準評價機制單一。當前對于中職教育生均撥款標準的評價存在單一性的問題,例如對于生均撥款經費主要采取的以政府投入為主,聯合其他行業、企業等籌集的多元投入機制,但是對于生均撥款的評價仍然以政府績效考核為主,忽視了其他主體的績效評價,導致生均撥款的使用效率不高。另外對于生均撥款標準的評價存在固定缺陷,忽視了對過程評價考核。例如每個縣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對于標準的評價也不能采取固定的模式,而是要融入地方差異性以及中職學校辦學中的各種變化因素等。
三、完善中職教育生均撥款標準的對策
(一)強化生均撥款標準執行,增強政府投入。黨的提出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因此一方面要強化對生均撥款標準的執行力度,各級部門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做好生均撥款工作。例如縣市部門要在保障最低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差異性設置不同的生均撥款標準,以此促進中職教育的均衡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強政府的資金投入,政府部門要積極按照國家、省市部門的規定要求,加大對中等職業生均撥款的資金投入,同時還要強化領導責任制度。(二)生均撥款標準要結合城鄉差異性。造成生均撥款標準執行不到位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生均撥款標準沒有考慮到城鄉差異性,進而導致生均撥款使用效益不高,因此相關部門在出臺生均撥款標準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地區的差異性,根據不同的地區設置相應的生均撥款標準制度,例如省級部門在出臺最低標準的基礎上,要鼓勵財政發達的地區提高生均撥款標準,以此提高職業教育的發展;當然生均撥款標準還必須要緊密結合中等職業學校的實際情況,在實行生均撥款標準的同時必須要克服以往的偏重公辦學校,而忽視民辦學校的缺陷。(三)加強對生均撥款的監督考核。通知對生均撥款經費有著嚴格的使用范疇,不得用于中職學校的人員經費、償還債務等方面的開支。針對生均撥款評價單一而造成的生均撥款使用效益不高的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對中職學校的監督,例如利用大數據等平臺對中職學校的辦學條件實施動態化管理,以此保障信息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將績效理念和績效要求貫穿于中職教育經費分配使用全過程,積極探索建立中職教育經費使用績效評價機制,制定績效評價管理辦法,科學合理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對績效評價結果的利用。
總之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我國要加強對中職教育生均撥款制度的執行力度,以完善的生均撥款標準、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
作者:張祥競 尹學東 單位:河北中醫學院
- 上一篇:職業教育現代化研究
- 下一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