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措施
時間:2022-04-09 03:24:14
導語: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職業素養是做好工作在職場上可持續發展的必備前提。高職院校構建職業素養的現狀是學校輕人文重技能,筆者從職業素養內涵的闡述、學校及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存在的問題分析,提出從學校著手,以教學體系為基礎,以課堂為依托,結合校園文化生活建設,多渠道全方位構建學生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
關鍵詞:職業素養;高職學生;職業意識;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大力弘揚發展職業教育。高職院校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土建專業的高職學生畢業后就業主要在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從事現場施工、施工管理、監理、工程造價、資料管理、材料檢測等一線工作,與其他行業相比,土建工作環境差,總工期周期長分部分項工程時間又趕、連續作業時間長、施工質量驗收要求嚴格、房屋責任終身制等特點,這要求畢業生除了掌握相關專業技能之外,還要能夠吃苦耐勞,有時間、全局觀念,嚴謹的工作態度的職業精神。因此,以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切入點,培養能力、素質可持續發展的專業性人才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點之一。
二、職業素養的內涵及意義
職業知識是做好工作的必備技能前提,我們通常定義職業素養就是在職場上通過長時間地學習-改變-形成而最后變成習慣的一種職場綜合素質。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課中會提到,職業素養指的是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奥殬I信念”是職業素養的核心。包涵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積極的職業價值觀意識。意識決定行為,良好的意識才能讓畢業生更能適應社會需求,適應企業的要求,在職場當中具備發展力和競爭力。職業素養量化就是稱為“職商”英文careerquotient簡稱CQ。人們常說一生成敗看職商,也有學者比喻每個人可以成為大樹,而根系就是一個人的職業素養。只有強壯的根系,才能枝繁葉茂,長成參天大樹?!八刭|冰山”理論認為,個體的素質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識、技能僅僅代表表層的特征,不能區分績效優劣:水下部分的動機、特質、態度、責任心才是決定人的行為的關鍵因素。職業素養的形成不意味著這是畢業生到職場當中再去一步步建立的,它是人一生成長過程中,可遷移的,能夠長期發揮作用的潛在成分,在今后的職業發展生涯中稱為沉淀的穩固力量。學校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有專業領域所需的知識技能,圍繞學生職業素養發展組織教育教學,學生通過兩年半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以及半年的外出實習,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為今后進入職場并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現狀
(一)學校對學生職業素養、職業意識的培養缺。乏先高職院校秉承培養應用技能型畢業生的目標,大部分高職院校重技能,輕意識培養。從2.5+0.5的人才培養方案來看,學校沒有將職業意識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程。一般情況下,學校開設的課程包括思政課、心理健康課,而在就業指導方面,有些學校采取的是講座形式課程,有些學校開設的創業教育則放在第5學期集中進行。職業素養教育的培養只是開設幾周,學校缺乏連續的、長時間的、層層深入的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及職業素養培養的課程。(二)部分高職教師專業能力難以滿足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要求。各專業老師當中不乏由高校畢業直接進入職業教育的教師,但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當中,缺少企業實戰經驗,難以將本專業企業行為標準、企業精神、企業文化等言傳身教,專業課課堂教學中局限在專業教育但缺乏企業文化熏陶。因此,大部分學生很難在這3年校園生活中逐步的培養起與社會與專業相關聯的職業素養。尤其在土木專業,高職院校輸送的是土木一線技能型人才,部分缺乏現場經驗的教師在專業基礎課上,較難將實習與課本相結合,難以生動形象地培養土建學生的職業意識,提升學生的專業認知。教學情境及教學資料的滯后性造成學生學習內容與實際脫節,部分教學內容和實踐內容與現場實際不接軌,難以滿足對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行為的培養。(三)高職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90~95后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以自我為中心、怕吃苦、心理承受能力弱,做事缺乏責任心和團隊意識。而高職生源主要由普通高考考入、對口招生及中職升高職三種類型。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認識不足,對今后從事職業方向表示迷茫,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沒有清楚的定位及職業規劃;文化基礎差,上課遲到現象嚴重,課堂玩手機現象普遍存在,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動手環節怕條件差,投機意識嚴重。不同生源的學生也有各自優缺點,普考及對口招生的學生學習能力較中職學生好,但在動手環節,中職畢業的同學對操作環節體現出較高的熱忱,尤其在土木專業、鋼筋放樣實訓、腳手架施工實訓等項目中,平時對專業課厭學情緒高漲的部分同學在實操環節尤為認真。因此,要集合不同學生各自特點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改掉壞習慣,做好職業定位,提高責任感和效能感、大局意識和培養謹慎的工作態度。
四、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重建措施
(一)建構有專業特色的職業素養課程體系。結合專業特色,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針對性的調整職業生涯規劃課課時及授課進度,將職業素養培養融入人文素質培養課程。對于土木專業,抓住新生入學的契機,開展深刻專業介紹,結合國家對“裝配式建筑”“BIM”推廣,培養學生最初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興趣,同時盡早的讓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是艱苦的,是特殊的,是嚴謹的,讓學生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在大一第一/第二學期連續性開設土木專業特色職業規劃課程和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從認清自我,根據性格特征做好規劃定位,確定好學習目標,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才能在未來3年當中有足夠的學習動力為日后適應社會、適應職場打下基礎。整個大學期間,通過聘請相關企業名家、企業精英、優秀畢業生進學校開展學術講座活動。例如土木專業,通過聘請房開公司、施工團隊的專家開展主題學術講座、專業討論會的形式,將相關企業管理規章制度、安全文明施工與工程案例相結合起來,生動形象的讓學生了解今后就業的方向、工作的性質。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和認可度,同時把行業要求與學生職業道德相聯系,有助于學生提前培養安全意識、顧全大局意識以及嚴謹的工作態度。(二)提高教師職業能力,多樣化課堂實現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教師隊伍能力建設是職業素養滲透的前提。年輕教師通過多參與企業調研、參加專業培訓及掛職鍛煉,豐富課堂資源的同時,彌補沒有現場工作經驗的空白,以課堂為主體,將企業文化精髓在授課過程中傳遞給學生,增強學生對行業的認知和自身的使命感。大部分有多年從業經驗的“雙師型”教師要避免“功利主義”在課堂的傳遞,提高對學生的責任心及職業道德培養的使命感,以豐厚的專業知識以及優良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各級學院專業負責人組織教師深入企業調研,一是對畢業生進行追蹤,關注畢業后在企業中工作表現情況,二是在調研過程中了解企業發展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有針對性的調整課程設置。例如組織土建教師參觀區級、市級安全文明工地,設身處地感受企業文化魅力,了解優秀管理規章制度,通過組織施工現場學習,培養教師的安全文明施工意識,參看“樣板間”做法,了解現行的工藝要求,補充教學資源,及時更新教學中落后淘汰的內容,豐富教學資源,為課堂職業素養的傳達奠定基礎。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關鍵。土建類的專業課中,改變原本以教室為主體的授課形式,增加直觀教學和現場教學,通過對真實房屋建筑以及1∶1半成品仿真建筑(各部分構造做法層層裸露)進行講解,案例形象,提高學生感官認識。在參觀半成品建筑過程中,要求學生佩戴安全帽參觀裸露建筑細部構造,通過規范行為提升學生對專業工作的認知和職業安全嚴謹意識的培養。投入建立模擬仿真實訓室,實訓標準化規范化,在模擬軟件里將行業標準融入其中,再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真實砌筑實訓、腳手架實訓、鋼筋綁扎實訓等環節,進一步將學生實訓標準化與“安全文明施工”相結合,與行業接軌。從服裝、安全帽施工安全標志等細節出發,聘請專業工種作為技術指導。通過上機實訓到情景實訓,教師嚴把質量關,注重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全局觀、聽從集體指揮、嚴謹敬業的工作作風的養成。加強“校企合作”機制,促進校外實踐基地管理。通過校外頂崗實習,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情境,使學生做到“畢業不脫節”。在校外實習中,指導老師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強化學生專業技能,通過接觸現場師傅,切身體會他人優秀的職業素質,耳濡目染,進一步建立自身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職業素養和對這份職業的使命感。再者,土木專業學生通過參加考證培訓,采取多證畢業機制,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職業認知,提高學生競爭力。(三)發展第二課堂,多渠道將職業素質培養融入人文素質培養。鼓勵教師和學生參加高校專業技能競賽,例如“建筑識圖比賽”“測繪比賽”“結構建模比賽”等,通過校園初賽、復賽、訓練到最終參賽的一系列環節,將培養任務融合到比賽訓練中,培養學生熟練的專業實操能力,強化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規范意識、規范做法,改變以往不嚴謹的操作和散漫的工作作風。另一方面,在與其他院校優秀團隊的比賽中,體會到比賽激勵競爭的壓力,提高危機意識和個人使命感,培養團隊協作的職業態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在比賽中累積經驗,在就業中更具有競爭力。大力發展學校第二課堂,鼓勵學生多參與社團活動,組織優秀黨員下鄉服務活動;通過在學校建立勤工儉學助學點、鼓勵學生就業創業,還可以開展假期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到農村、企業掛職鍛煉等,為學生創造更多鍛煉機會,培養學生能吃苦、愿付出的社會服務意識,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為學生職業精神、職業意識、職業道德的培養打下基礎。
五、結束語
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中的職業能力,一方面反映了學校的教學實力和老師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學生能夠適應工作崗位并且能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獲得可持續發展,更是取決于學校長期以來在教學過程中和第二課堂中對學生職業意識的建構。作為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專業熟練的職業技能;滿足行業規范的職業行為;嚴守時嚴律己的職業作風和團隊協作、認真嚴謹的職業意識,為學生構建職業素養提供更多更全的平臺,多渠道將企業文化深入校園生活,提升辦學質量,為社會提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萬暉,饒勤武.“90后”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缺失與重建研究[J].職教論語,2011(34).
[2]徐明有.職業院校應多渠道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J].職教論壇,2010(11).
[3]歐陽冬梅,張玉榮,焦江福.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及培育途徑分析[J].職教通訊,2013(11).
[4]陳桂萍.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學生職業意識培養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3(11).
[5]楊可心.關于職業學校學生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4.
作者:祖雅甜 單位: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職業素養現狀及提高措施
- 下一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