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轉型研究

時間:2022-02-05 11:10:48

導語: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轉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轉型研究

摘要:隨著網絡和科技的不斷發展與普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日益激烈,這些都對當前的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電視新聞編輯要思考如何在受眾需求不斷升級的情況下增強創新意識,讓廣播電視新聞更具核心競爭力,以最大程度上提升融媒體新聞編輯的工作效率與能力。基于此,本文對融媒體時代區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轉型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區級廣播電視臺;編輯轉型

一、前言

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媒體運用各類信息技術篩選有用的素材,進而通過編輯對各類信息進行匯總處理,在深加工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生產出讓大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區級廣播電視臺也可借鑒這種模式,在主動分析新媒體發展走向的基礎上,尋找與本區域發展相符的新聞點,以此利用信息技術加工制作符合自身定位的新聞,在不斷創新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現代化轉型。

二、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轉型趨勢

(一)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融合。隨著融媒體的進一步發展,各基層媒體積極向融媒體轉型。區級廣播電視臺作為其中的重要媒體,也應適應形勢需要,積極轉型謀求發展。關于融媒體,屬于自媒體飛速發展下出現的一類新介質與載體,即綜合網絡與電視等載體,借助在線模式傳播信息,針對具有可傳播性的新聞可立即實現媒體信息互通,使受眾全面掌握新聞信息。雖處于融媒體發展時期,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之間也存在一定的互斥性。此種狀況下,新聞編輯必須熟知關于編輯方面的業務流程,在綜合搭建優化編輯內容架構的基礎上提升媒體的管控水平,優化新聞內容,同時參照各類體系整合各類資源,最大限度優化信息的傳輸效率。借助互聯網平臺,融媒體可以十分便捷地獲取網民對新聞信息的看法,運用各類技術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例如,澎湃新聞網是上海報業集團融媒體改革推出的新的傳媒載體,在上線伊始就受到業界關注,目前已經是全國知名、發展勢頭良好的新媒體平臺。(二)新聞編輯與社會需求相結合。2018年9月20日至21日,“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在湖州長興縣舉辦,會上,就“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進行部署。融媒體背景下,新聞編輯需優化自身定位,在綜合傳統媒體渠道、網絡渠道、各類自媒體渠道的基礎上尋找信息資源與新聞線索,并借助新技術篩選、補充信息。另外,如何進一步簡化選稿流程,擴展信息渠道,優化信息處理能力,是以受眾需求為導向的新媒體發展應關注的重點,這能夠讓新媒體朝著內容多樣、題材新穎的方向發展。

三、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領域存在的問題

(一)新聞編輯的政治敏銳性有待增強。廣播電視是重要的宣傳媒體,不僅承擔著信息宣傳的功能,更是外宣窗口。提升新聞編輯的政治水平,是提升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質量的首要前提。當前,部分新聞編輯理論不扎實、政治敏銳性也不強,由此導致其傳播新聞時,僅是作簡單的新聞介紹,未能很好地發揮黨媒的作用。新聞編輯人員必須始終把旗幟鮮明地堅持黨性原則、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持續推進理論學習常態化,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傳達和詮釋好黨和政府的聲音,不斷提高輿論引導水平,發揮好黨的喉舌作用;反映民生、民情、民意,當好黨委、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二)新聞編輯對新聞內容的審核機制不夠完善。新聞內容審核不僅是檢驗新聞信息是否準確的方式,也是把控新聞傳播質量的主要手段。在融媒體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媒體種類開始增多,廣播電視新聞在整個社會中的影響力開始下降。而新聞內容的審核機制也在這種背景下,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及時調整和完善。特別是遇到突發新聞,受審核機制制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不能高效推進,最終導致新聞報道的時效性無法保證[1]。此外,部分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為了“搶新聞”,刻意放寬廣播電視新聞方面的審核標準,在后期編輯、剪輯中過于夸張,造成一些非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擴散傳播,這樣一來,會在社會上引發負面效應,降低受眾對廣播電視臺新聞的信任度。所以,更應該完善對新聞編輯的審核機制,做到層層審核,確保新聞內容不偏離正確方向,確保符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四、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應對策略

(一)緊跟時代潮流,適應網絡環境變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聞編輯要更加注重對新聞內容的整合。以唐山市豐南區融媒體中心為例,區級廣播電視臺應做到:首先是凝聚黨心民心、鼓舞發展士氣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為地方黨委、政府服務,發揮好主流輿論陣地引領作用。其次是作為收集信息的新途徑,緊跟時代的傳播工具,綜合使用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等各類方式搜索信息。同時,編輯也需把控新聞素材的質量,在分類的基礎上,使用信息技術將各類素材放入數據庫中。針對相同內容的新聞作品傳播渠道,需首先分析渠道的主要特征,進而針對性地傳播信息。最后要綜合搭配人工與信息傳播平臺,在確定好相關分工任務的基礎上提升執行力,對圖片、音頻與文字等予以處理,讓其更好地適應各渠道的特征。(二)了解受眾的多樣性,迎合受眾的需求。如今,用一部手機即可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動態、了解新聞信息資源的多元化,移動互聯網平臺已成為人們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受眾會按照自己的興趣關注和信息,因此新聞編輯要先了解和分析受眾的信息需求,在對各類數據進行分類的基礎上確保信息的有效傳播。此外,要善于利用各類短視頻APP等平臺,實現內容的精準投放和多項整合,倒逼傳統區域廣播電視臺全方位轉型。目前,很多區域廣播電視臺逐漸接入短視頻平臺進行線上直播互動,或者建立各種長短視頻平臺的自主賬號矩陣,提高關注度和粉絲量,并針對粉絲進行活動內容推送,借助新媒體在即時、互動方面的優勢補充內容,提升原創信息的生產與擴散速度,增強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對于區域廣播電視臺而言,本身就具備本土地域優勢,更應將受眾群體定位為本地人群,實現對地區性信息的高效獲取和真實報道。以豐南區廣播電視臺為例,通過整合《今日豐南》報社、“豐南”成立了區級融媒體中心,接管“豐南”公眾號后,及時匹配受眾需求,區域新聞傳播更快捷、內容更豐富、受眾群體更廣泛。最重要的是,受眾群體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從不同的渠道獲取感興趣的本地新聞信息。(三)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職業素養和敏銳度。在融媒體時代信息“爆炸”的大背景下,新聞編輯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做到“刨根問底”,實事求是,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在秉持職業素養的基礎上承擔起傳播新聞的社會責任。在編輯新聞時,要學習最新素材的整理和編輯經驗,還需要有實時跟蹤熱點新聞的敏銳度,加強實踐練習,總結和學習行業成功案例,具備新聞編輯人員的創新思維和敏感度。(四)區域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轉型。首先,區域廣播電視工作模式和內容創新。就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來說,工作模式上的創新才是轉型的關鍵點。第一,生產精品路線模式。在生產模式和內容上,不提倡“大而全”,而是要突出地域特色,走“小而精、小而美”的差異化發展道路。第二,順應當今新媒體的工作內容模式。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就是要成為全能型人才,處理和編輯文字、圖片、視頻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同時要會采訪、寫稿、策劃、拍照片、拍視頻,還要會后期制作[2]。第三,全部接入互聯網。廣播電視新聞要做到與時俱進,就必須加強新老媒體的交流與合作。例如,多家地區電視臺都入駐抖音和快手平臺,這種全面接入和建設信息平臺的做法,不僅充分彰顯出傳統媒體行業的創新步伐,也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媒體融合。其次,區域廣播電視新聞策劃本地化創新。融媒體時代,區級廣播電視臺在新聞編輯和策劃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新聞的地域性,選取貼合本地區群眾社會生活的新聞事件。以豐南區近階段重點策劃的主題宣傳為例,就是以生態環境治理、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為重點進行主題宣傳,持續加大“接地氣”的力度,不斷創新展現形式,讓新聞變得更加通俗易懂,讓傳播內容老少皆宜。最后,區域廣播電視新聞編排本地化模式創新。區域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工作中還需要合理創新新聞素材編排手段,創造一種更適應區域廣播電視臺特點的本地化編排模式和播放方式,如創新本地獨家新聞內容或者是打造全新的新聞播報文化符號,或者使用地方語言播報等等,讓新聞報道更加立體化、多樣化、動態化、本土化,為區域廣播電視臺的轉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當下,國家十分重視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為實現區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既快又好地轉型,首先應優化現有的新聞編輯流程,在綜合現實所需的基礎上創新、擴展信息傳播渠道,讓信息通過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小程序等各種方式進行多樣、趣味化傳播,進而不斷提升新聞編輯的專業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劍.融媒體時代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轉型研究[J].采寫編,2018(05):70-72.

[2]王紅偉.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轉型探究[J].記者搖籃,2020(01):81-82.

作者:董紅艷 單位:唐山市豐南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