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課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潛力探析

時間:2022-06-11 11:44:56

導語:智慧課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潛力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慧課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潛力探析

摘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教學工具由粉筆、黑板轉變為多媒體網絡,這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課堂教學朝著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方向發展。教師應利用網絡空間資源整理出一套完善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借助網絡學習交流空間實現自主探究式學習,提升思維模式和學習技巧。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教師要利用網絡資源共享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修養,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智慧課堂;自主學習

現代教育主張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適當地為學生做教學解析。這樣不僅能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中保持學習的狀態,還有助于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探索知識的奧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現代教學工具——網絡,利用豐厚的網絡資源創新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更多樣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空間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科學地將各個教學環節的重點教學目標進行細致劃分,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課前

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應用網絡空間和網絡技術,可以對學科的課前預習環節進行有效設計。設計主要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教師利用網絡空間搜集并整理有關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資源;第二,利用網絡技術將網絡資源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與學的資料進行有效融合;第三,完善網絡空間環境下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設計。例如,在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第三單元“師長情誼”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學校的網絡資源庫,觀看相關的備課資源,為該單元的課堂設計尋找設計思路,教師可以選取其中的幾個教學設計模板或者有關案例,充實自己的教學設計內容。隨后再從網絡資源中搜集有關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家長的圖像資料、語音動畫或者人物典故等,并將它們整理起來,進行細致分類。該單元首先講述的是師生之間的情誼,從走進教師到師生交往,教師可以為學生錄制一段關愛學生成長和學習方面的小視頻,以此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需要的資料整理到一個文件夾中,將備課圖像資料以及小視頻通過網絡平臺共享到學生的交流群中,作為學生課前學習的材料。學生觀看完教師提供的材料后,對課堂講解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實現了學科學習的關鍵環節——課前預習,這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提高了。

二、課中

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主要表現在: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影音圖像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利用網絡資源的搜索和交互功能,增加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頻率,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索發現能力;教師利用網絡技術中的現代隨堂檢測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例如,在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維護公共利益”的學習中,教師將在網絡中搜集的有關公共場所中出現的不文明行為或舉止的圖像影音資料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學生在視覺的沖擊下產生了學習興趣,激發出強烈的好奇心,想要進一步了解事態的后續發展情況以及最終的處理結果等。這時,教師暫停播放,并向學生提出了有關公共利益的問題,如在公共場所中誰對我負責,怎樣做一個負責的人等。學生在教師問題的驅使下又一次激發了求知欲和好奇心。接著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討論問題,并為他們提供搜索工具,幫助學生在探究中利用網絡資源拓寬思維,使問題的討論更加深入,這可以鍛煉學生從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辯證地分析并處理問題。學生在討論中可以暢談自己的觀點看法,倘若討論時間到,小組中仍然有不一樣的觀點,可以在小組成員觀點后補加自己的觀點看法,整理后再分享到網絡交流平臺。教師要搜集各小組成員的觀點,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進行有效的歸納、整理,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在講解時,教師要結合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否定錯誤的觀點,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了自主探究式學習。這種學習方法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以引導者的身份讓學生明確正確的思考方向。這樣學生不會有沉悶感,會輕松愉快地跟隨著教師的節奏去思考問題。教師要使道德與法治學科擺脫沉悶枯燥的知識特性,增強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

三、課后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知識較為枯燥,理論性較強,要想讓學生將獲得的知識有效地應用到生活中,教師就要在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后,使用網絡學習空間幫助學生鞏固并延伸知識。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空間布置作業,并對學生的作業成果進行評判;也可以進行在線遠程技術教學,并為學生答疑。例如,在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崇尚法治精神”的學習中,由于該單元的理論知識較多,因此需要學生加深記憶。為了減輕學生的背誦負擔,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空間來布置作業,通過網絡搜索與公平正義有關的案例,制作成各類題型,再利用網絡共享功能傳送給每一位學生。學生在各種案例的分析中,能夠逐漸掌握法治精神的核心內容,對理論知識的記憶也會更加輕松。隨后,學生將主觀性的問題答案提交給教師,并把自己完成作業時遇到的疑惑總結起來,利用網絡向教師提問。教師在收到學生的作業后,要仔細檢查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并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學生解除疑惑。教師除了在課后利用網絡空間為學生布置作業之外,還可以利用網絡空間為學生搭建討論交流的平臺,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發展。

四、課外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學校要為教師安排網絡技術培訓,并及時更新學校的現代化教學工具。學??梢酝ㄟ^調查或記錄的方式,整理出各個年級或各個學科教師利用網絡空間進行課堂教學的頻率,再根據調查結果,有方向地提高部分年級或學科教師利用網絡空間教學的頻率。例如,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由于學科知識偏向理論性,且部分知識還較為抽象,因此,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應付了事。對于此種情況,學??梢灾贫ㄏ嚓P管理條例,用制度約束教師,學校還可以定期開展公開課,為教師提供鍛煉的機會。學校應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要鼓勵他們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教學與活動,促進教師的成長。同時,學校應普及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的教學理念,增強教師的網絡技術教學技巧,實現智慧課堂的教學目標。

五、結語

現代網絡技術的引入對傳統教育理念產生了極大的沖擊,教師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對于學生而言,網絡學習空間很好地將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興趣、創新思維意識、探索發現能力以及求知欲望有效地融合到一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網絡學習空間,能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完善,能使課堂不再局限于傳統教學模式之中,很好地展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科特點。另外,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學生越來越有興趣主動探索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知識,課堂教學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楊濱,汪基德.網絡學習空間環境下教師教學發展分析——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促進教與學深度變革實踐反思之二[J].中國電化教育,2018(6).

作者:黃炳靈 單位: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郭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