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會計準則制定問題研究

時間:2022-12-20 10:39:45

導語:基于會計準則制定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會計準則制定問題研究

一、會計準則制定的相關概念

在制定和完善會計準則時,需要明確會計準則制定的主體問題、導向問題和相關理論體系,在此基礎上,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和市場需求的會計準則。(一)會計準則制定的主體問題。根據國際社會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結合我國會計準則的改革實踐,可以發現,會計準則制定的主體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體模式、民間主體模式和混合主體模式。從我國市場化進程和企業體制改革進程來看,民間主體模式和混合主體模式更加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的企業發展需求。我國自從2003年開始深入開展會計準則委員會改革活動,就將會計準則制定主體作為主攻方向。但是需要正視的是,當前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定主體依然是政府制定,它與國際社會通行的民間模式或混合模式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二)會計準則制定的導向問題。當前,在國際金融環境下,會計準則制定所遵循的論證方法和制定形式主要表現在美國為代表的規則導向的會計準則模式,它主要強調會計準則制定的形式上詳盡而完善,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則來落實。還有就是以英國為代表的原則導向的會計準則模式,它倡導采用會計專業中的相關理論入手,倡導采用演繹推理的方式來制定和完善會計準則,在準則形式上遵循抽象生僻的會計理論知識。我國的市場化進程還處于初期階段,會計準則的制定大多依賴于國際通用的條例,在基本會計準則上遵循的美國的會計準則模式,在具體會計準則細節上,完全照搬應該的會計準則模式。因此,我國實行的是規則導向的會計準則與原則導向的會計準則并軌的制定模式。但是從總體上來講,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定還是遵循的原則導向模式。(三)會計準則制定的理論體系。在研究落實了會計準則的制定主體與制定導向以后,就需要具體落實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仔細規劃會計準則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它們之間的組合或排列,為下一步開展相關的會計業務提供專業指導和準則約束。因此,在深入研究會計準則制定的理論體系時,需要明確兩個相互聯系的核心問題。一方面需要明確會計準則的結構模式,仔細研究財務會計相關概念,仔細落實會計準則的概念框架。另一方面需要規劃會計準則制定的理論指導,強調深入研究會計準則體系的行業需求和市場需求,根據需要選擇相關理論來填充完善。我國的會計準則遵循的是強調基本會計準則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礎上通過基本會計準則對于會計準則的有效補充,直接融入到準則體系之中。

二、會計準則制定的缺陷分析

(一)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抑制了利益各方的積極性。在市場經濟中,會計準則扮演著組織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工作,它需要相關的利益主體都能積極參與到會計準則的制定。然而,通過十幾年的中國會計準則的發展道路可以發現,首先,上市公司的管理當局對于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缺乏足夠的積極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管理當局對于會計準則委員會組織填寫的反饋意見檔案缺乏足夠的認識,很多時候成為一種形式。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管理當局缺乏足夠的反饋渠道,導致很多資本市場的案件都是通過管理當局尋求到會計準則的突破口。其次,上市公司的相關利益方缺乏足夠的途徑來參與到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由于我國當前還是政府主導的會計準則模式,導致制定機構在制定會計準則的過程中,缺乏針對相關利益方的溝通和交流,不能根據上市公司的會計準則需求來進行相關的修訂和完善。(二)會計準則制定機制不能有效降低制度變遷的成本。我國正處于市場化經濟的初級階段,它帶來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諸多弊端,也反映在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所帶來的諸多經濟現象,這些情況都需要相應的會計準則去規避和約束,也需要通過會計準則深入開展資產重組、股權置換、股權變更等特殊業務,推動企業在市場化運作過程中的資金管理和資本運作。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會計準則的制定機制能夠迎合新形勢下各種特殊的會計問題,能夠推動企業向著市場化改革縱深方向發展。但是,縱觀當前會計準則的制定機制,受困于資本市場股權結構的多樣性,不能有效剝離企業各股東之間的關聯交易,而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政府屬性導致容易陷入教條主義,對待市場經濟中的新問題和新環境不能做出及時的調整,這些情況都阻止了會計準則的制定機制對于降低制度變遷成本的影響,導致會計制定機制的變遷日趨復雜多變,導致企業運營成本的激增。(三)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我國的會計準則是由財政部委托會計準則委員會負責制定和的,而準則的執行權則歸屬到財政部、證監會、銀監會等相關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它突出了會計準則制定的權威性和合法性。但是,不能忽視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首先,會計準則制定的目標沒有統一的規劃,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中容易產生誤差,也容易造成相關利益體的矛盾激化。其次,在我國政府主導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存在著濃厚的政府特色,它導致在形式上與國際會計準則保持一致,但是在執行和改革過程中往往因循守舊、困難重重。最后,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定流程遵循著國際慣例,嚴格按照立項、草擬、專家論證、公開征求意見和等幾個階段,但是每個環節的透明度、公信力和充分性嚴重不足。

三、會計準則制定的政策建議

(一)建立廣泛而權威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我國很長時間還是會遵循政府主導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圍繞著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這個制定機構來開展工作。因此,在此基礎上,需要吸納全體專業學者和社會各界權威人士參加到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有效保證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能夠博取百家之長,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準則制定道路。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制定和完善會計準則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會計準則的制定程序,嚴格保證在立項、草擬、專家論證、公開征求意見和等每個階段都處于嚴格監控和透明制定,尤其需要將專業學者和權威人士的建議及時納入到會計準則制定環節中來,不斷推動會計準則制定向著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方面不斷邁進。(二)加強我國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建設。當前,高質量的會計準則應該切實保證會計準則的目標明確、內容一致和責任到位,能夠充分體現財務管理和會計理論的思想精髓。因此,我國在開展會計準則制定的相關工作時,必須嚴格遵守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理論指導和財務原則,保證會計準則制定的內容能夠在財務體系中尋覓到相關理論知識。此外,為了進一步保證我國會計準則的質量,需要認真推動我國會計準則制定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內容趨同,學會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先進經驗,深入研究我國市場經濟下的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活動,尋找出一條符合我國特色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建設。(三)建立明確的會計準則制定行使機構。在明確政府享有會計準則制定權以后,就需要具體落實會計準則制定者的行使權,從政府和民間組織兩個層面為會計準則的具體制定提供管理成本和公共收益。一方面,在政府履行會計準則制定這個公共利益行為時,應該側重政府本身和政府授權相關組織的法律地位和職能范圍,強調政府所應具備的監督權和管理權,保證會計準則的具體制定工作能夠滿足法律法規、市場競爭和行政規章的相關要求。另一方面,在強調政府所擁有的會計準則的制定和頒布權以后,可以賦予民間組織來具體制定上市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和頒布,從而保證此項權力的執行效率。最后,通過政府和民間組織的緊密結合,最終尋覓出一套目標明確、原則到位和內容適度的具體會計準則制定權。

四、總結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要想科學化管理和市場化運作,必須掌握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而這就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會計準則制定機制。我國目前準則制定的導向是規則與原則的有機結合,而優化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需要考慮中國實際情況,加強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內容趨同,強化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政策制定和廣泛咨詢的政府職能,推動會計準則制定向著高質量、國際化的方向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高旖婧.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的幾點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01

[2]程巖.我國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制定問題[J].時代農機,2017.03

[3]劉敏君.淺析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與應用[J].當代經濟,2016.25

作者:劉興耘 單位: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