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化教學幾點思考
時間:2022-07-17 03:14:00
導語:會計信息化教學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實現會計信息化成為會計行業新的要求,也是培養信息化復合人才的重要環節,傳統的會計教學需要新的革新來適應行業需求。本文從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分別闡述會計信息化改進建議,以此促進會計信息化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會計教學;教學改革
一、背景
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對會計行業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會計行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會計信息化”在新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逐漸開始取代傳統的“會計電算化”,這是會計思維方式與會計觀念的一種變革,這次新的變革對會計人員提出更高要求:會計人才除了必須具備相關會計和管理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計算機操作技能、使用信息系統開展會計分析、預測、決策的能力,要求會計人員從之前關注會計數據,提升到利用會計數據參與企業決策,實現從會計核算到財務分析、風險管理的轉變。而現階段的高校普遍重視會計理論知識方面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技能方面的培養。會計信息化給傳統會計教學帶來了挑戰。在新的形勢下,高職院校應根據社會需求對會計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全方位的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诋斍案呗氃盒嫿虒W的現狀,從信息化教育背景的角度,探討如何從新型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目標出發,對會計信息化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
二、會計信息化的改革
(一)教學內容體系改進。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不僅是核算能力,更是整合數據、分析問題、做出決策等非核算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在專業教育中嵌入非核算能力教育,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體系,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1.重視會計專業基礎課程。會計教育的基礎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算能力,在信息化發達的今天,企業在風險控制、戰略發展等方向格外重視。學校也應該順應社會需求,在此類方向上給予更多培養。對于相關的交叉學科,例如:金融學、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等,院校也應開設一定量的課時,這是學生基礎課時的補充,有助于學生提高行業背景知識,拓寬眼界,形成更成熟、更理性、更專業的職業能力。2.調整信息化課程。目前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課程存在信息化基礎課程少、信息化課程設置層次低、信息化課程實踐比重低的問題。解決目前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問題,需要對會計信息化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使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系更加科學化、規范化。首先開設會計信息化基礎課程,如會計基礎課程、計算機基礎課程、會計信息化基礎課程等,滿足會計信息化低階教學目標要求。在此基礎上,院校增設一定量的會計信息化專業課程,同時增加會計信息化實踐課程的課時來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對于會計信息化的更高階需求。3.增強仿真實訓。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虛擬現實教學法、在線教學法等完成基礎知識的傳授。為了讓學生更早接觸實際工作問題,實現學校和工作的無縫連接,學校應當增加相應的實踐課程,如財務信息化模擬實踐、企業經營沙盤模擬、計算機仿真審計等,此外,特別沙盤模擬和綜合模擬等仿真實訓,能夠模擬企業所處的復雜社會環境,讓學生在仿真企業環境下,從財務角度審視企業運營的整個過程,培養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分析能力等綜合能力。(二)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進。課堂注重教學內容的設計,用問題導向、項目驅動、情景演示等綜合教學方法替代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引進新的教學方式,例如微課、翻轉課堂。在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嵌入信息化,在信息化教學中培養和鍛煉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理論講授教學方法中嵌入信息化。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伴隨著產生一些新的共享服務平臺,如物聯網、大數據與云計算。院校在開展會計教育時,應充分利用信息的手段,新的案例,新的數據,開展案例式、導向式、討論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增強授課理論知識的趣味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多采用動畫、小視頻、XBRL財務報告工具等多媒體動態圖,來說明復雜的理論原理。2.實踐教學方法中嵌入信息化。在實踐教學環節,高校應當充分利用信息化,引入會計實訓軟件,系統化地培養學生在虛擬商業環境下的操作能力,更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次磨礪。例如,在VBSE虛擬商業環境模擬中,學生自主選擇行業、部門、崗位,通過對該崗位業務能力的熟悉和處理,完成崗位工作的同時,鍛煉了團隊協助能力,決策能力,更切身了解企業的運作模式。通過不同崗位的“工作”鍛煉,可以培養學生的全局意識和綜合職業素養,訓練學生的執行能力、決策能力、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3.多種教學方法結合使用。為了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建設與專業相關的教學資源庫,豐富學生的課外資料和網絡資源。除了在校內增加相關的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外,還應當加強開展校企合作,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加強學生校外實訓,增強學生職業素養及職業的適應性,實現學生的“零距離”上崗。(三)傳統考核方式改革。學生的知識能力、核算能力以及非核算能力是信息化環境下會計教育的目標。在課程考核中,可以實施過程性考核方式,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在網絡平臺上進行階段性考核,還可以結合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反饋等信息,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指導,并將此納入最終的考核結果。這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次激發,更是對學生綜合全面發展的促進。
三、結束語
在會計技能教學的過程中,信息化是會計技能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全新發展趨勢,同樣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形勢。作為會計行業教育者,應充分認識到會計技能教學信息化改革和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了解信息化教學的現實意義,解決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這樣才能夠促進會計技能教學的進步和發展,培養出符合信息化時代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胡亞榮.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職教論壇,2016(11):12-14.
[2]王登.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會計教學模式及教學平臺改革的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7(02).
[3]張樂.“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信息化教學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7,(05):60-61.
[4]余夏.“互聯網+”背景下會計信息化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05):55-56.
[5]潘中建.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模式構建與保障體系研究[J].科技視界,2016,22(15):46-74
[6]黨曉莉.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化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才智,2014,23(02):61.
[7]王盛.基于??茖哟螘嬓畔⒒虒W研究[J].財會通訊,2012,(07):24-26.
作者:張寬 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協調分析
- 下一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