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解析
時間:2022-07-17 03:19:05
導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與很多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相比,雖然我國的證券市場發展短短幾十年,但由于對高速增長的追求,上市公司數量井噴,整個證券市場仍在不斷擴張規模。有時上市公司盲目追求自身利益,鋌而走險在會計信息披露上做手腳,嚴重破壞證券市場秩序。即使很多上市公司的違法行為已經被無情曝光,比如銀廣夏、藍田股份等,但高額利潤誘惑下,仍有上市公司執迷不悟利用法律法規的漏洞大做文章。(一)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主要是指會計信息披露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的對立面。一般手段包括通過制造假合同、假憑證、假票據、假發票、假關聯交易等操縱賬面達到虛減負債、虛增資產收入利潤的目的,造成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佳、盈利能力強的、有投資潛力的假象,避免了被退市的風險,或者鋌而走險獲得上市和配股許可。用虛假的會計信息來迷惑投資者的雙眼,是違背公平競爭秩序原則的。(二)會計信息披露不正確。會計信息披露不正確主要是指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性的對立面。上市公司無視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為了到達吸引投資人的利潤額不惜隨意變更會計計量屬性、會計政策、會計核算方法,證監會規定需要定期按一定標準披露的會計信息也沒有如期公示,這些不良的操縱手段也對證券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三)會計信息披露不完整。會計信息披露不完整主要是指會計信息充分披露的對立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完整的目的是為了回避負面信息的影響。能帶來負面影響的事項一般包括:公司的行業環境變化、宏觀經濟走勢、國家政策調控、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減弱、通過關聯方轉移資產、公司重大潛在訴訟風險、隱瞞擔保風險等。上市公司對負面信息的披露態度常常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以誤導性的話語迷惑投資人。(四)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一份及時的會計信息披露對投資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披露一旦失去了時效性,即使是非重大信息,也失去了披露的意義和價值。需要監督者出具法律法規對披露不及時的行為嚴格處罰和定期審查,絕不容忍忽視信息披露時效性的行為,這樣才能維護證券市場的正常運行秩序。
二、違規披露出現的原因
首先是不夠健全的法律規范,讓居心不良的企業了鉆空子,沒有從法律的高度上遏制違規披露的出現;其次是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失效,公司管理結構的不合理,使部分工作人員無法發揮管理職能;外界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弱,缺乏被國家賦予執法權的直屬管理部門。
三、分析解決披露中相關問題的對策
通過上面的表述,可以推斷出諸如此類的不規范的披露行為會對證券市場產生及其惡劣的影響:首先破壞了證券市場的既定規則,既違反了法律法規、降低企業信譽,也給其他上市公司提供了不好的示范;其次給外部投資者獲得有效信息取得利潤造成了極大阻礙,加大了信息不對稱性,使投資者難以做出決策。所以本文將從上市企業的內外部入手,著重分析如何解決披露中相關棘手問題。(一)制定更嚴謹的法律法規,加強懲罰力度。目前我國與信息披露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仍存在制度漏洞。要制定專門打擊違規披露行為的規定,使法律法規具有很強的執行力,建立上市公司的誠信檔案,一旦發現違規行為,將有執法部門進行干預并依法處罰,還要將違規行為對外公示,降低企業誠信評分。以此維護證券市場的公平公開公正。(二)上市公司內部管理結構。上市公司內部管理結構,主要指股權結構、董事會、監事會的結構。1.股權結構。股權結構是指上市公司不同性質的股份占全部股份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是內部管理結構的組成部分之一。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一般有著如下特征:流動性較差的國有股東所占比例過重,而國有股東又不可能與普通股東一樣對經理人的執行情況進行日常監督,缺乏監督的經理人很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而炮制不規范的會計信息進行披露;除了國有股東外,其余外部投資者仍然依賴經理人管理下披露的會計信息做投資決策,那么經理人披露不規范信息的后果將全部由外部投資者承擔,這對投資者而言是極大的不公平。2.董事會。董事會中真正能履行監管職責的國有董事人數少之又少,鮮有出席董事會會議和參與日常經營管理的國有董事,實質上使企業管理權利的天平無限向總經理傾斜。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模式,則完全把監督人和執行人混為一體,這種做法仍舊使總經理處于毫無監督的狀態下,總經理面對自身利益時,很可能產生道德風險而披露不規范的會計信息。3.監事會。監事會在職能上獨立于股東大會,在經濟上又高度依賴股東大會。內部管理結構中,監事會的設置是為了監督企業日常經營活動。通過分析監事會的由來和職權后,不難預見監事會在企業中行使監督權時的尷尬處境。上市公司的監事會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監事會與董事會雙方屬于同級別機構,監事會中的成員一部分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一部分由公司職工民主投票選舉產生。雖然監事會及其成員也是由股東大會建立的,但監事會成員是本企業普通職工,在企業中獲得的薪資福利水平是由股東大會決定的,而股東大會與董事會又擁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系,所以就決定了監事會只是一個法律意義的存在,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監督只是空架子,再次失去內部監督的股東和董事會難免在利益面前失去底線而披露違規會計信息。上市公司可以弱化國有股份的比重,增加獨立董事,《公司法》中規定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的比例至少要占三分之一,因為獨立董事是獨立于企業日常經營之外的,能起到獨立的監督作用;建議董事長和經理人不由同一人兼任,使監督權獨立于經理人的經營管理權,這種模式可以強化董事長的外部監督;適度的降低經理人的持股比例,如果經理人手中持有大量股票,那么經理人與股東們的利益將趨于一致,會盲目的利用違規信息去追求高額利潤,相反的適度降低經理人的持股比例,使經理人的利益與外部投資者趨同,某種程度上能保證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有效性。(三)企業外部監督。1.建立執法部門行使監督職能。政府可以建立行政地位獨立的執法部門,制定細節性的、有執行力的、有懲處力度的監督條款,全力迅速的打擊上市公司違規披露會計信息的行為,一旦違規行為落實,將及時通過媒體把上市公司的違規事項的事實、背景、影響范圍和金額客觀公正的呈現于大眾,使廣大外部投資者第一時間獲得有效監督信息,最大程度的保護投資者,提高投資者對證券市場和政府監督部門的信心。2.強化審計機構監督力。第三方審計機構與監事會的立場相類似。因為審計機構也是由上市公司外聘而來并支付審計費用的,所以審計和出具報告的過程中難以避免與公司管理層發生矛盾。所以要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執業的監管,使其在審計工作中保持高度的客觀性和獨立性,慎重的做出審計結論。文中先從我國宏觀證券市場環境入手,介紹了國內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的各種亂象,這些違規行為嚴重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對市場中的投資者利益產生消極影響。為了維護證券市場的良性運行和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可以通過采取設立合理的股權結構、董事會和經理人不由同一人兼任、在制度上保障監事會的獨立性、法律法規不斷完善、設置強有力的獨立執法部門、加強對審計的執業監督等對策,從而促進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培.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4,(11):233-233.
[2]陳敬慧.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管理觀察,2012,(12):192-193.
[3]陳維昌.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時代經貿,2012,(15):146,149.
[4]托合旦木•坎吉.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研究[D].西南大學,2013.
作者:虞黃艷 單位:華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會計信息化教學幾點思考
- 下一篇:市場監督黨建工作要點
精品范文
10上市公司盈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