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分析

時間:2022-01-17 08:37:47

導語: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分析

摘要:社會責任會計能夠從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監督企業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兼顧。食品企業如果可以準確、主動的向外界公布社會責任會計的相關內容,會使企業在社會上的聲譽和未來發展能力得到提升。通過描述現今食品行業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現狀,分析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而從政府、社會與企業三個角度列舉了較為合理的處置措施。

關鍵詞: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

一、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主要涵蓋社會責任治理、職工、消費者、環境、市場、社區責任和食品安全與質量等,國企與民辦企業傾向于向外界公布財務類數據,而外資企業大多公布的是涉及供應鏈管理的訊息,財務訊息較少對外公布。食品企業對污染防治、責任溝通治理、食品質量安全和保障等方面投入了更多的關注,而環境事故應急機制、食品健康與營養、識別監測污染則成為極易被企業忽視的幾個方面。《2017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使用七個二級指標評價樣本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七個指標的優良率均超過70%,但37.5%的企業沒有定期責任報告,56.25%的企業忽視了社會責任戰略??傮w看來,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近幾年在不斷發展和進步,但其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二、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成因

(一)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不規范。當今,市場上食品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狀況良莠不齊,部分企業存在懈怠情緒,重視程度不足,因此,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僅靠其自我管控與約束是無法實現的,需要法律的強制力量保證企業責任的承擔與對外公布內容的精確與完善,即法律法規的作用。然而我國相關領域的立法還不成熟,內容不全面,現存的法律條文大多是規定產品的安全標準與保障消費者的權利不受侵害等方面的內容,對于應當對外公布的內容、應達到的標準與形式等并沒有具體的要求,以上這些原因造成我國食品行業的信息披露監督與指導的缺失,需要披露什么,要怎樣披露都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企業對外公布的內容隨意且混亂無序,披露質量普遍較低。因為沒有法律的強制約束,諸多企業對本應披露的關鍵問題選擇性回避,只談好的方面,刻意忽視有問題的方面,在內容上只是流于形式,對外公布的信息不充分、不完整,拉低了全行業整體的披露水平。(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不完善。我國缺乏完整的權威性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企業應當對外公布哪些信息至今并沒有具體的說明,這使得其對外披露的方式很難達到一致。部分企業通過對外公布社會責任報告對相關信息進行公示,部分企業僅在年報上簡單提及。而對于各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其參考的規范也各不相同,有些是參考業內以前年度曾過的指南,有些是參照滬深證交所的指引,另有部分企業針對應披露的內容制定專屬于自己的規定,不同來源的參考標準使得各企業對外披露的內容發生差異,最終導致企業對外披露的內容不可比。由于缺少具有權威性質的統一規范,部分企業鉆其漏洞,企業對外披露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混亂、殘缺的情況時常發生,其內容中非會計信息占絕大部分,財會信息明顯不足。(三)缺少嚴格的監督管理。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對外公布的狀況并不樂觀,在沒有強制規定與嚴密監督的情況下,部分公司不能自發的公示與其責任承擔相關的各項信息,或是只公示能夠顯示企業優勢的信息,而對當前的缺陷與不足則極力隱瞞。食品行業有關信息的披露目前還缺乏全行業統一的規范,涉及此內容的法律還不夠健全,缺失專設審計機構審查食品企業信息對外公布的情況,如企業責任的承擔情況和對環境保護方面的實際支出等。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各審查機構得出的結果不一致,評判報告效果的標準也各不相同,導致最終的評價效果難以保證。從社會中各類投資者與消費者的角度看,除非企業對外公布的內容與其有著密切關聯,否則很少有人重視這些信息,即使一些人從中察覺到企業披露的信息不完善、不真實且質量低下,也很少會向公司提出建議甚至是投訴。社會公眾不在意的表現縱容了部分企業披露問題的存在。(四)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食品企業并未對社會責任給予高度關注,為了滿足用較少的投入獲得最大收益的要求,企業經常會刻意的漠視其社會責任的履行。從企業的規模角度看,廣大中小企業基本沒有社會責任報告,已的報告也存在諸多問題,如:信息披露不規范、報告太過簡單、有效性與準確性低等。對外公開的報告在企業類型與地域中表現出明顯不同,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多數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與國有企業,且多集中在北上廣等發達城市,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與經濟欠發達地域內的企業則極少會編制專門的報告。上述情況說明食品企業缺乏承擔責任的認識,不希望因為承擔責任增加自己的經營成本,這種想法可能造成企業無法切實擔當起自己的社會責任,而為了保持企業良好的公眾形象,部分企業也許會模糊相關信息,甚至是偽造虛假的內容,最后導致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停留在一個低層次。我國食品企業還沒有足夠重視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對外公布企業相關情況的主觀能動性,這會阻礙企業聲譽的提升,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不利。

三、完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措施

(一)加強立法建設。我國法律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并沒有強制的要求,企業對公示內容的選擇具有極強的主觀色彩,正確與可靠程度不能得到保證,增加了其發生產品安全問題的幾率。學習理解美國相關領域多年發展的經驗與教訓,可以了解到法律在其中發揮的巨大作用,美國在相關信息披露上有完整的司法與執法程序,監督確保各企業披露內容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我國與之有內在聯系的理論和實務都處于初始水平,當前應該學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司法與執法體系,嚴格規范對外公布的與社會責任會計有關的會計指標和報告的結構,避免走過多彎路。為了進一步提升披露信息的質量,立法應該具體到食品行業本身,而非只對所有行業提出概括籠統的法律要求,食品行業因其行業特殊性,在立法上也應區別對待,使法律能夠反映食品行業的特點。(二)調整懲罰力度和手段。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后,還需要加大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一項沒有懲罰措施的法律不能保證自身的有效性與權威性,如果企業違反法律后的懲罰小于違反法律所獲得的利益,可能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違反法律,法律法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義。當前對企業的處罰手段主要是罰款,但大多數情況下罰款的數額遠遠小于因違規操作帶來的收益,這使得更多的企業選擇以違法的方式獲取收益。面對此種惡性循環,政府應改革懲罰措施,一方面,通過調查企業的違法所得確定罰款數額,使罰款數目高于收益,令企業的違法行為無利可圖。另一方面,除經濟處罰外,還可以對違法企業采取暫停生產經營、吊銷營業執照,對上市公司強制退市等措施,以嚴厲的懲罰威懾有不法企業,杜絕企業的違法行為。(三)加強全社會的監督管理。僅靠企業主動規范自身對外公布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并不能有效地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披露的過程與內容必須接受全社會的檢驗,即處于政府的監管與消費者的監督之下,二者缺一不可。政府應該對食品企業相關社會責任的披露采取強制的監督與管理措施,審查企業對外公布內容的合理。要激勵切實承擔起自身社會責任的企業,如開表彰會議并頒發企業社會責任獎,頒發獎金,或賦予企業納稅方面的優惠政策,以上措施一定程度上促使獲獎企業進一步提升信息披露水平。而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不合格的企業,要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如:罰款,暫停生產等。政府可以建立專門的機構監管企業承擔責任的情況和審查企業公布的信息,明確界定各個部門的職責,劃定明晰的職能界線,杜絕監管空白的存在,同時也要避免各個部門間職能上的交叉重疊。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消費者和媒體的監督。消費者是食品企業商品的最終受用者,他們會受到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好壞的影響,如果企業的產品無法保證安全性,就有可能會威脅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為了自身的利益,消費者更應該對食品企業所披露的信息密切關注,一旦發現披露的會計信息存在問題,要及時舉報,維護自己的權益。改善企業信息披露質量也可以依靠媒體的力量。對于披露信息內容不準確不完整的企業,媒體的報道可以使更多的人發現這一問題,警示更多的企業規范信息披露行為。對于準確完整的對外公布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企業,媒體的報導可以幫助它們提升自身的形象,獲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四)提高食品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意識。企業只有做到能夠主動且正確對外公布其承擔社會責任的實際情況,才能杜絕在信息披露上存在的各類問題。眾多食品企業沒有對社會責任加以重視,公布的內容隨意性大,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認識還不夠。要改變當前的狀況,最關鍵的就是改變企業的傳統思想,使食品企業注重經濟效益的過程中還需關注社會效益,兩手都要抓,才能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要提高企業的披露意識,公司的管理層要首先有所改變,改變原有的輕視社會責任的思想,認識到社會責任履行的好,有益于企業聲譽的提升。企業擔負社會責任的多少影響著企業將來的成長與經營能力,而企業經營的好壞同股東和職工的利益有著緊密聯系,因此,他們也要提高對企業信息的重視程度,當公司的股東和員工都重視社會責任信息時,才能對企業起到監督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峰聲.食品類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1).

[2]胡彩婷,田海霞.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J].中國商論,2016(9).

[3]夏春蓮,孫杰,張金貴.食品行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動因分析[J].財會通訊,2015(12).

作者:王琛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