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時間:2022-07-08 10:46:10
導語:石化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有效的信息披露,石化行業屬于重污染行業之一,其信息披露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生態建設的進程和效果。文章通過分析石化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的分析,發現我國石化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披露內容不夠全面、規范性不強、缺乏有效信息監督的問題,進而從法律建設、外部監督、內部控制和理論創新等方面提出完善石化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以增強信息披露對決策者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石化行業;環境會計信息;信息披露
一、我國石化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分析
從RESSE數據庫中選取了25家我國石化行業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的樣本,研究期間為2013年至2017年,共計5年,其中剔除了ST、ST*公司和在2013年以后才上市的公司。搜集的資料主要包括樣本公司2013~2017年的年報、可持續發展報告、年度環境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一)石化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公司數量。根據環保部的要求,石化行業上市公司應當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況、環境守法、環境管理等方面的環境信息。通過對25家樣本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資料的查閱,從表1可以看出,2013年、2016年和2017年共有25家公司進行了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所占比例達到100%;2014年和2015年共有24家公司進行了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所占比例也達到了96%。從披露的整體趨勢來看,至少超過96%的企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這說明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國家環保方面的舉措,石化行業越來越重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越來越多的公司進行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二)石化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比例。通過對樣本分析,發現近4/5家樣本公司選擇了以年度報告(包括董事會報告、財務報表附注、重大事項)作為載體將企業環境會計信息向外界披露;超過1/5家公司還同時在環境報告、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進行披露。如:每年定期社會責任報告的為海油工程、岳陽興長和上海石化;每年定期可持續發展報告的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中海油服。此外,華鼎股份曾經過《環境信息披露及應急管理制度》,恒逸石化過《社會責任制度》,然而這兩家公司每年都只以年報為載體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從表2可以看出,在環境信息披露的方式選擇中,通過董事會報告進行披露的比例從下降逐漸平穩,維持在60%;通過財務報表附注進行披露的比例波動上升,最高達到100%。由此可見,這兩種方式在環境信息披露中占領絕對優勢。而以重大事項進行披露的公司比例雖逐年上升達到40%,但未占據主要地位。實行以獨立報告形式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公司數量保持穩定,維持在28%。公司在董事會報告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時,包含定性和定量信息,但定性披露是主要方式,導致敘述性文字較多。比如海利得在2013年的年報中對環境信息進行了描述:“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始終把環境保護作為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在重大事項中披露時,闡釋信息為“是否被列入環保部門公布的污染嚴重企業名單”,內容較為簡練。其中,中國石油在2015年的年報中“其他重大事項”還列示了“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提高”和“成品油消費稅上調政策出臺”這兩個事項的影響。在報表附注中披露時,注重通過定量的貨幣信息反映企業的各種稅費、政府補助、罰款等,但披露位置較為分散且不易查找。在獨立報告中,公司披露的環境信息比較全面,但總體上仍是以定性描述為主。如中國石化詳細披露了每年環境保護的支出和主要污染物的減排成果,但在介紹節能減排的成效時并未給出當年以及上年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具體的減排量,除了環保支出項目有明確的數字披露外,其他均以百分比的形式披露,這樣就無法驗證其節能減排效果的準確性。(三)石化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通過對25家石化行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的分析,發現2013~2017年公司在環保投資、排污費、環保撥款、補貼與稅收減免、資源稅、綠化費、罰款及賠償、環保借款、ISO相關環境認證等8個項目的披露數量基本保持穩定。但在方式上面有所不同。排污費、資源稅、綠化費、罰款等內容基本上以貨幣形式在財務報表及附注里的某個科目出現;而ISO相關環境認證則以敘述性文字進行定性披露;環保投資、環保撥款補貼、環保借款則在進行定性描述的同時用量化的貨幣形式輔助說明。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我國石化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不夠全面,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將這8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完全披露。雖然企業在報告中也對相關信息進行了定量披露,但是可以發現企業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過程中,并沒有給出專門部門對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審查和監督意見,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高低無從考證。
二、我國石化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不全面。首先,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還比較欠缺。多數公司對環境信息披露的態度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即使是已經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由于態度問題,也會存在片面化、不真實的情況。其次,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自愿性不足。通過對我國石化行業上市公司的分析發現,絕大多數公司是迫于法規的強制性要求而非出于自身意愿進行信息披露。具體表現為環境會計信息的選擇性披露明顯。雖然中國石化在年報中對預計負債、財務費用、環境稅費等方面做了披露,但是對一些重要的環境支出明細卻無法在年報中獲取,排污費和綠化費也沒有相關數據。(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位置分散。通過研究發現,樣本公司在對披露位置的選擇上缺乏一貫性和嚴謹性。表現為披露位置多變,且分散在報告的不同位置,信息使用者尋找信息的難度大。比如,中國石油在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對環境信息設定了專門的板塊。在“安全清潔的生產運營”板塊信息使用者可以集中的找到大部分所需要的環境信息,但是在其他板塊中也能找到相關的環境信息,要想獲取全面的環境會計信息就必須對報告內容進行通讀。對環境信息的獲取必須經過對報告的仔細研讀,不僅增加了使用者的時間成本,也極易由于疏忽造成信息遺漏的問題。(三)環境會計信息缺乏審計和監督。我國石化行業上市公司有的雖然在相關報告中對某些數據進行了定量披露,但是可以發現在報告中并沒有給出專門部門對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審查和監督意見,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高低無從考證,無法保證其自身的真實性,環境會計信息缺乏公信力。比如,沈陽化工在2013年的年報中介紹公司環境保護工作成果時,反映三年來累計節能總量完成“十二五”計劃目標的80%等;上海石化在2016年年報中提到全年COD排放同比下降6.18%。因為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和外部監督,所以無法驗證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四)環境會計信息的制度建設不完善。首先,由于對環境會計信息的影響在公司管理者的思維中偏向厭惡型,所以管理者認識不足,缺乏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配套的制度建設,組織的機構設置也不盡合理,在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時缺乏有力的監督和規范。其次,我國并未形成專門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約束的法規和準則,更為嚴重的后果是造成披露質量高低不一,這嚴重阻礙了生態建設中對宏微觀環境會計信息獲取。目前,我國還未納入相關準則、指南中,環保部門雖注重污染環境信息的披露,并未對披露的具體形式和內容提出要求,缺乏統一指導要求,環境信息披露在缺乏主動性的情況下,披露內容的實效并不強。
三、我國石化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改進思路?;诳沙掷m發展理論、合法性理論和受托責任理論,本文構思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發展的方向。1.可持續發展理論推動環境會計理論創新和人才培養。環境會計源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環保意識推動創新實踐,造就高素質人才,助力經濟發展,適應環?,F實要求。2.合法性理論推動環境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定和準則制定。公司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本質上就是對合法性的遵守。合法性理論下,應該加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制建設,提供合理的法制框架和有效的法制保障。3.受托責任理論內部控制和外部監督。公司的行為要受到各個利益主體的監督,加強環境信息披露的內部控制,加強對環境工作的監督和審查,并承擔相應的受托責任,防止公司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對環境無節制的破壞,保障和維護委托人的利益。(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具體建議。1.規范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制建設。首先,加強環境方面立法,將可持續發展觀融入立法,并給出詳細的實施辦法,使企業明確在環境會計信息方面必須披露的內容和自愿披露的內容,披露的詳細程度以及披露的規范性,做到有法可依。其次,獎罰分明,制度先行。以獎勵帶動公司披露的主動性,以懲罰警醒公司披露的違規性。最后,加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準則的制定,為公司編報提供參考標準和制度指導。根據我國石化行業的特點制定出符合行業狀況的披露指南,提高環境會計信息的規范性。2.加強環境會計的理論創新和人才建設。首先,我國會計學界應結合國情吸收國際環境會計新創新,為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提供理論指導,改善我國披露現狀。比如,在報表改進方面優化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其次,培養滿足環境會計發展的人才。對于財會人員來說,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專業素養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對于理論發展來說,更需要專業團隊在基礎學習、實務探索中不斷鉆研,實現理論與實務統一。這必然促使一系列培養計劃落實,加速財務人員專業化,以適應時展要求。3.加強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部控制。首先,石化行業各公司應當健全內部環境會計信息控制制度,完善環境信息披露監督,做好環境信息的審核工作,對環境信息進行收集與公示,對環境信息的真實性負責。其次,提高公司環保意識,不斷進行學習和培訓,培養公司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公司重視生態環境的文化氛圍。4.加強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外部監督。石化行業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自愿性不足,對信息披露的外部監督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環保部門應該制定更為嚴格的環境指標,并對重污染企業進行定期抽查。利用政府部門信息獲取和傳播的優勢建立企業環境誠信檔案,建設覆蓋全行業的環境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公開,這對于企業社會形象有著極大的影響。利用這種影響來達到促進企業信息自愿披露作用。其次,第三方獨立審計應當加強。通過審計部門對企業的環境信息進行核對,確定企業環境活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為環保部門和財政部門提供決策有用的環境信息數據。
參考文獻:
[1]周蒙蒙.我國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8(11).
[2]魯嬌嬌.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8(02).
[3]劉文琦.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8(26).
[4]羅群,張德榮.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財會通訊,2017(25).
作者:楊盛軍 單位:中國石油集團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物資分公司
- 上一篇:會計信息披露問題與對策研究
- 下一篇:新收入準則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