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蕭氏松莖捕捉防治論文
時間:2022-07-17 02:13:00
導語:人工蕭氏松莖捕捉防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根據人工捉蟲的生產實踐,分析防治效果。結果表明:有蟲株率在35%、50%、80%左右的三種林分經過治理后與各對照林相比下降了70.57%、76.17%、80.80%,效果顯著。樹木死亡率只有0.33%,明顯小于對照林的6%,有效阻止了樹木死亡,挽回了經濟損失。
關鍵詞:人工捕捉蕭氏松莖象幼蟲效果
蕭氏松莖象[HylobitelusxiaoiZhang]屬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dae松莖象屬Hylobitelus,是我國近年來新發現的危害松科植物的鉆蛀性害蟲。主要危害濕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火炬松Pinusteada和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以幼蟲侵入樹干基部或根莖部蛀害韌皮組織為害,嚴重時切斷有機養分輸送,導致樹木死亡。
目前,在江西省10個設區市50余個縣(市)都發現了蕭氏松莖象,面積已達157.33萬畝,枯死樹500萬余株,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生態環境破壞。此外,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云南、貴州等省都先后報道了蕭氏松莖象的發生,并呈逐漸蔓延擴散之勢。因此,蕭氏松莖象已被列為國家重點防治對象。
從2000年起,國內外部分專家學者展開了蕭氏松莖象生物學、生態學和防治方法的研究,但還沒有一個經濟、安全、有效的方法來防治蕭氏松莖象。本文對信豐縣萬隆林場生產中捕捉蕭氏松莖象幼蟲的林分進行調查和分析,以期為防治蕭氏松莖象提供借鑒和參考?,F將結果報告如下:
1概況與方法
1.1林地概況
林地位于信豐縣萬隆林場龍頭工區,面積2000畝,是蕭氏松莖象重災區。林地為人工濕地松林,有少量次生杉木,林分組成9濕地松十1杉木,林齡11年,主林層郁閉度0.75,林下植被蓋度90%,以鐵芒萁Dicranopterislinearis(Burm.)Underw.為主。
1.2人工捉蟲方法
2005年于成蟲尚未羽化,而幼蟲多為3—6齡的8月下旬)—9月中旬,由民工逐株查找被蕭氏松莖象危害的濕地松。發現有流脂的樹木,用柴刀削開流脂孔,然后沿蛀道找蕭氏松莖象幼蟲,至蛀道末端。并于11月下旬進行第二次清查。
1.3調查方法
在人工捉蟲之前,對林地的有蟲株率進行調查。每個調查樣地從山腳隔兩行開始垂直等高線向上調查100株,并用紅漆進行標記。按有蟲株率0—40%,41—70%,71—100%劃分為輕、中、重三種受害林分。每種林分調查樣地3個,并各設1個樣地不捉蟲進行對照。共調查樣地12個,記錄有蟲株數。2006年8月中旬,對12個樣地按上述方法對標記樹木進行調查,記錄有蟲株數和死亡株數。
2結果與分析
2.1數據分析
表1人工捕捉蕭氏松莖象效果
樣地
捉蟲前
捉蟲后
有蟲株數/株
有蟲株率(%)
平均(%)
有蟲株數/株
有蟲株率(%)
平均(%)
下降率
死亡率
輕
1
34
34
35
10
10
10.3
70.57
2
34
34
11
11
3
37
37
10
10
中
4
46
46
53.3
11
11
12.7
76.17
5
61
61
13
13
6
53
53
14
14
重
7
80
80
7.7
17
17
153
80.80
0.33
8
84
84
15
15
9
75
75
14
14
CK
10
36
36
46
46
-27.7
11
55
55
63
63
-14.55
1
12
83
83
91
91
-9.64
6
注:有蟲株率=有蟲株數∕調查數;
下降率=捉蟲前蟲株率-捉蟲后蟲株率/捉蟲前蟲株率;
死亡率=死亡株數/調查數
從表1中可以看出:人工捕捉蕭氏松莖象幼蟲后輕、中、重三種林分分別比捕捉前下降了70.57%、76.17%、80.80%,而對照林分別上升了27.70%、14.55%、9.64%。林分受災越重,人工防治效果越明顯,但受災越輕蕭氏松莖象的危害上升越快。
2.2樹木死亡率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人工捕捉蕭氏松莖象可以有效阻止樹木的死亡。經過人工捕捉的林分死亡濕地松僅1株,死亡率僅為6%,未捕捉的林分死樹7株,其中受害中等和重等的林分分別為1株和6株,死亡率為1%和6%,差異顯著。
3結束語與討論
人工捕捉蕭氏松莖象效果顯著,特別是對于發生嚴重的林地,不僅可以迅速降低有蟲株率,也有效的阻止了樹木的死亡,挽回了經濟損失。同時,這種方法不污染環境,不會殺死天敵,有利于保持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對那些不宜用化學藥劑來防治的地方,人工捉蟲不失為一個好的防治方法。另外,實踐證明,平均每畝20元的防治費用也是目前一種較為經濟的方法。
當然,人工防治蕭氏松莖象是很難根除的,因為生活在地下部分的幼蟲很難以鏟除,同時人工防治會削除大量樹皮,造成傷口,容易引起病菌的入侵,但究竟對樹的生長會造成多大的影響,目前尚無相關報道。
另外,如何來提高人工捉蟲的效率和效果,以及結合清除林內雜草、灌木等措施來綜合防治蕭氏松莖象都是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溫小遂等.蕭氏松莖象的生活史,產卵和取食習性.
[2]昆蟲學報Actomologicasinica,October2004,47(5):624—629.
- 上一篇:林區剩余物利用管理論文
- 下一篇:馬尾松毛蟲危害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