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革新及建設問題
時間:2022-09-06 10:44:51
導語:林業革新及建設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981年以來,我省的集體所有制林業,也開始實行了家庭承包責任制,放開了木材市場。為長期停滯不前的林業經濟帶來了新生,使林業經濟的面貌煥然一新。
一、改革的成就
六年來的改革促進了林業生產的發展。
1.改革形成了林業穩定發展的內在機制。林業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使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勞動對象、勞動效果緊密地結合起來,使長期處于分離狀態的責權利融為一體,從而提高了農民育林、愛林和護林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這種自覺性和積極性就是林業經濟發展內在機制的基本因素。
2.為林業的商品化開辟了道路。開放木材市場,是林業商品經濟的客觀要求,是利用商品經濟關系的客觀規律來發展林業商品生產的具體表現。開放木材市場后,可以通過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來促進林產品生產、交換、流通和消費,同時國家林業部門可以根據市場林產品的供求情況、價格的漲落情況進行科學的、有效的計劃調節??梢越柚袌鰴C制來理順各種經濟關系。目前木材市場很活躍,買賣都十分方便。雖然木材的價格提高幅度較大,但它畢竟是供求關系的反映。
3.開拓了林業投資渠道,推動了林業生產的發展。改革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和多種經營形式同時存在,這為動員社會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經營林業提供了前提條件。目前己有許多用材單位與木材生產單位(包括承包戶)組成聯合經營。多渠道的資金來源,對于緩解林業資金短缺的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當前林業中存在的問題
改革帶來了林業的發展和變化,開拓了林業的新局面。但是,在林業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1.林木過伐的老問題仍然存在。林業家庭承包以后,對控制林木過伐收效不大,甚至在一些農林兼營的地方,林木過伐的現象更嚴重了。例如,豐城縣便是如此,近兩年來,豐城縣的某些地方的林木過伐特別嚴重,不僅成林的幾乎伐光,連中幼林也大量砍伐,有些山林是全部伐光。在其它林區也有不少類似的情況。
2.農民的短期經濟行為與林業生產周期長的矛盾還存在。家庭承包以后,開展綜合經營的林區很少,多數林區還是單純營林,特別是農、林兼業區,對山地資源和樹林進行綜合經營的問題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
3.林業后勁不足,山地小塊經營,缺乏規模效益,也難于提高林分結構。單個農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滿足不了林業進一步發展的要求。目前木材的價格雖然很高,遠遠超過木材的價值,而價格對營林的刺激作用還沒有體現出來,這一點似乎價格規律對林業商品生產不起作用,其實它正是價值規律的實質性反映,主要問題是所有制不清,擔心政策有變。
4.林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杜會效益三者之間的關系,還沒有有機地協調,有些矛后有所加劇。農民把森林視作生存的手段、致富的門路,于是過量砍伐樹木,根本不兼顧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國家對于林業,不僅要求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有高度的生態效益和發展社會效益。分散的農民個體小規模經營,又沒有一個‘統”的制度,難于使三者效益協調和發揮。
5.分散經營,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難。山林分割成零星小塊,由各家各戶經營,勢必給管理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和復雜性。由于存在上述問題,有些同志懷疑林業家庭承包責任制,甚至有的同志持否定態度。我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我們認為上述存在的問題不是家庭承包責任制帶來的后果,它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間題。導致這些間題存在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經濟不發達和農民貧困所致。從發達國家所走過的道路來看,人類對森林的態度,經歷了五個不同的階段:①薪材階段,②采運工業階段,③綜合森林工業階段,④森林工業和營林相結合的階段,⑤森林生態階段。這五個階段是依次由低向高發展的。這個發展過程與經濟的發展過程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過程是呈正相關關系。在每一個國家的歷史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過過量采伐而導致森林資源減少的時期。我國還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不高,經濟不發達,人均國民收入低,由于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這五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在不同的地區都不同程度地分別存在著。如我省的一些邊遠山區,剛過或正在過溫飽關,農牧業不發達,第二、第三產業落后,農民除從林業獲取維持生活的收入外,很少有或沒有其它收入來源,因此,在這樣類似的地區,森林過伐是不可避免的了。家庭承包責任制的作用,僅僅是使他們由暗地里砍伐變為公開砍伐而已。
第二,需求壓力大,與樹木生產生長不相適應。木材是國家經濟建設和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不斷的改善和提高,對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大幅度地上升。需求量的擴大必然誘發采伐量的擴大。這種客觀需求對采伐的引誘力,致使有些人不顧森林法的規定,通過各種形形色色的渠道和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第三,所有制關系不清,也加速森林過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山林權屬幾上幾下,每上一次就摧殘森林一次,不僅如此,還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難于醫治的后遺癥,即增加了農民對山林權屬的疑慮。有些地區農民擔心山林權屬再度變化,剛承包到手,便上山砍樹。近半年來,有關部門剛在議論股份經營的間題,而林區又括起了一股砍樹的大風,甚至連前兩、三年沒砍樹的人現在也大量砍伐了,他們認為一旦有變,不砍就吃虧了。
第四,放棄管理釀成了砍伐過量。山林承包之后,有些基層有關領導部門便撤手不管,有些地區的山林成了無政府狀態,有些基層領導的思想中已經沒有森林法的觀念,如關于上市木材要蓋上鄉一級管理部門的鋼印才算合法這一環節的管理,豐城縣秀市鄉把鋼印發給村上,每村敲10天,全鄉各村輪流敲。有的無現成木材,便上山敲活立木,如此的市場管理,砍伐豈有不失控的道理。
第五,有些基層林業部門管理人員的素質低,適應不了變化了的林業形勢的需要。這些同志習慣于行政式的工作方法,他們還沒有掌握用經濟手段管理經濟的方法,在新的林業形勢面前,他們表現得不是束手無策,便是事與愿違。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當前林業中以砍伐過量為核心的諸問題,與家庭承包責任制之間不存在必然性,不是家庭承包責任制帶來的后果,它是社會經濟發展在某一階段上的表現,不能把它歸咎于家庭承包責任制。我們認為集體所有制林業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的方向是正確的,主體是成功的,應加以肯定。當然,還要繼續完善和深化。
三、山林權屬應該穩定
山林權屬既以家庭承包貴任制的形式固定下來,最好不要在短時期變動,它與我國現階段的林業生產力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應該穩定一個時期。雖然在承包時把應當歸集體所有的責任山也變成了自留山無償地分配給了農民,混淆了所有制的界限,削弱了集體經濟。自農業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村民小組一級的集體財產早已分光,這一級的集體所有制已經成了空架子,對于責任山這一部分被分下去的集體財富,不要以收回山林權的直接形式收回,或不必收回??梢圆扇∈盏刈獾男问绞栈?。這樣可以避免給營林者造成大的震動,防止搶砍森林的現象出現。只要用政策充分消除農民怕變的疑慮,林業家庭承包也會象農業家庭承包一樣,極大地淮動營林事業的發展。有的同志主張在短期內將家庭承包責任制過渡到股份制經營。我們認為,林業生產力在目前的水平上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之前,改變家庭承包責任制,代之于股份制經營,不可能給林業帶來發展,而只會造成損失。雖然股份制經營集約化程度較高,組織性較強,規模也較大,有利于獲得規模效益,有利于經濟、生態和社會等三效益的兼顧,有利于宏觀管理,也有利于林分結構優化發展和維護森林再生產的正常循環。但是,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分析,要使上違優勢變成現實,在實踐上需要一定的條件。根據國內外的股份經濟或是合作經濟的經驗,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農民要有自愿入股的要求。如果農民沒有這種要求,借助其它辦法把農民拉到股份公司中來,這樣硬湊的股份公司是不易成功的。第二,必須具備一批比較開放、勇于開拓、富于競爭性的農民來出任股份公司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這批人還要能克服多數人的平等意識,有較強的組織能力。這種能人不是在短時期內可以培養出來的。沒有人才股份公司就不能成功。我們現有許多鄉鎮企業,它的各方面條件比林業股份公司都好,但也正因為缺乏人才而未能辦好。另外,還有許多具體問題也難于處理。當然,我們強調穩定林業家庭承包責任制,并不是說家庭承包責任制就完美無缺。家庭承包責任制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如經營規模過少,宏觀難干控制,個人利益與家庭利益難于協調等等。找們只是認為它與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它解決了農民的責、權、利長期相脫離的問題,為林業經濟的運行注入了內在的動力,必將有力地推動林業生產的發展。事實上,在承包責任制以后,造林面積逐年擴大,質量逐年提高,這是大家公認的。各地還涌現了一批管理好的先進典型。據今年8月份由社科院李院長帶領的省政府調查隊調查,銅鼓等縣在封山、造林、撫育和限伐等各個環節上都管理得很有效果。豐城縣洛市鎮前進村多年來都是實行計劃砍伐,從沒有出現過伐的現象??偨Y他們的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他們具有較強的領導班子。
四、改革的深化和對策
林業改革的深化,應在完善和健全山林權屬沒有配套的措施和有關政策,理順經濟關系。要維護政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要取信于民。對于一些需要調整的部分,要盡量采取經濟措施,輔之于行政措施。
五、深化改革的對策
1.以黨的十三大會議的精神為指導,進一步統二認識,堅持改革和開放的原則。
2。以家庭承包責任制為基點,理順山林權屬關系和與此有聯系的各種經濟關系。
3。還沒有承包而又需要承包的用材林,在明確山林權屬的條件下,實行成林、幼林分別承包。
4.對限伐管理好的縣、鄉、村和農民個體,或經濟聯合體,應實行獎勵。鼓勵先進,鞭策后進。
5.有計劃地引導農民擴大經營規模。家庭承包責任制短期內要穩定,但不可能長期不變。生產力在不斷發展,因此,可以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通過民意測驗的方法進行股份制聯合經營的示范試點工作,以取得經驗,指導推廣。
6.加決森林法的配套措施制訂工作和強化森林法的實施。
六、對我省林業發展的建議
1。南部山區要堅持發展生態林業。贛南是我省五大河流的源頭,由于長期過量砍伐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不僅危及贛南的農業資源的破壞,而且危及到贛北。贛南林業對全省的生態影響是有目共睹的。要采取果斷措施實行封山育林和有計劃的間伐。為了不減少南部林區農民的收入,全省其他地方要采取措施支持和幫助贛南林區發展非林非農的產業,保證贛南林區農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2.我省的氣候條件好,適應林業的發展,贛中和贛北的低丘地區應發展速生林,盡可能為國家建設提供更多的木材。要突破平原地區不造林、營林的舊習慣,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強化平原地區的造林、營林工作。這樣,不僅使我省的林業有較大的發展,而且生態也會發生一個新的變化。
- 上一篇:地方林業革新問題調查
- 下一篇:縣委黨性教育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