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投融資現狀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4-25 10:52:07
導語:林業投融資現狀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資金投入是林業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是林業經濟增長方式實現轉變的第一啟動力。本文在闡述浙江省林業投融資現狀的基礎上剖析林業投融資領域存在的投資主體分布不均、投資渠道狹窄、投資效率低等問題,提出了完善林業投融資政策的建議。
關鍵詞:林業;投資;融資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對林業越來越重視,林業投入逐年增多,林業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根據最新森林資源監測數據,截至2020年7月,浙江省森林覆蓋率為61.15%,居全國前列。隨著多項林業生態工程的推進,浙江省森林質量和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近年來,浙江省投入大量資金發展林業,但在投融資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面對新的局面,破解林業投融資難題,是實現林業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浙江省林業發展及其投融資現狀
(一)浙江省林業發展現狀
根據最新森林資源監測數據,截至2020年7月,全省擁有林地面積9903萬畝,森林面積9113萬畝,林木3.85億m3,森林蓄積量3.46億m3,森林覆蓋率為61.15%,森林覆蓋率居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保持高位小幅增長,森林覆蓋率比5年前增加0.24個百分點,達到61.15%,提前實現“十三五”奮斗目標;森林蓄積量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全省森林蓄積達3.46億m3,比5年前增加0.65億m3,年增量達0.13億m3,年均增幅為5%;森林質量持續穩步提升,與5年前相比,生態功能較強的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面積由251.11萬hm2增加到278.63萬hm2,比重由58.82%提高到64.56%,每公頃喬木林蓄積量由65.86m3增加到80.1m3。這些都說明浙江省林木越來越多,林分結構逐步優化,森林質量穩步提高,為浙江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生態環境支撐。
(二)浙江省林業資金使用情況
根據表1數據,2016—2018年,浙江省林業生態建設與保護投入資金分別為479300萬元、479409萬元和302641萬元,分別占當年總投資的58.15%、56.65%、38.00%。由此看出,浙江省近年來林業資金主要投向生態建設,即林業資金主要通過林業重點項目投入公益性生態林業建設和維護。另外,浙江省的林業投入資金使用占比較多的是林業產業發展和林業支撐與保障,并且在2017年和2018年林業投入資金開始用于林業基礎設施建設。
(三)浙江省林業資金來源
目前林業發展資金來源主要有以下渠道:國家預算資金(中央和地方財政)、國內貸款、利用外資、債券、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等。以林業固定資產投資為例,政府投資是浙江省林業發展的主要投資渠道。如表2所示,從2016年至2018年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來看,三年來國家預算資金占浙江省林業投融資總額的比重超過45%。其中,2017年占比達到了73.33%,2018年占比達到85.12%。此外,地方資金占國家預算資金的絕大部分。除2016年外,其他年份地方財政資金占國家預算資金的85%以上,說明浙江省林業投融資的國家預算資金主要是地方財政資金。浙江省林業投融資資金主要來源除了政府投入以外就只有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沒有國內貸款、債券、利用外資等來源。其中自籌資金占林業投融資總額的比例極其不穩定。雖然2016年至2018年,自籌資金總額占林業投融資總額合計的比例為14.94%,接近15%,但其各年間的比例波動幅度非常大。此外,對于其他資金,資金來源極為不足。2016年,其他資金占林業投融資總額的比例不到50%,2016年以后沒有此類資金來源??梢钥闯?,其他資金的來源不穩定。
二、浙江省林業投融資存在的問題
基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浙江省林業資源豐富,整體發展良好,發展速度平穩向上。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林業發展可持續問題、林業發展體制建設問題、林業發展技術含量不高問題等。這些問題的根源是林業投資的結構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林業投資主體單一,分布不均衡
長期以來,林業是我國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林業投資主體逐漸形成。然而,由于國有林業與非公有制林業的政策不一致,使得林業投融資主體不夠廣泛。在林業稅收政策和林業扶持政策方面,以國有林業為主,非公有制林業優惠政策相對較少。中央政府、地方各級政府和各類林業國有企業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投資主體。但作為一個更適應市場需求、更具靈活性的非政府投資主體,進入該領域難度較大,使得投資主體不夠廣泛,沒有實現綜合投資或大規模投資,不利于林業發展。
(二)政策和相關法律不夠完善
我國林業法律法規和政策還不完善,在市場機制、稅收、林業保護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林業的發展。由于政策不明確、準入門檻高,投資領域受到諸多限制,導致民間投資者進入速度慢,不利于調動投資者的投資熱情。此外,投融資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體制改革滯后于林業發展,各項政策和激勵措施不配套,未形成完整的制度體系,這也限制了浙江省林業投融資的發展。
(三)投融資渠道狹窄
目前,浙江省投融資體制仍然是以國有經濟為主體的投資格局,以政府和公益性投資為主,市場化產業投資為輔。這也決定了目前浙江林業投融資渠道的格局,即以國家預算資金(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投入)為主,另外通過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來進行資金籌集。從這個角度看,國家投資仍是浙江林業的主要的投資資金來源。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貸款、債券、外資等資金來源有發展趨勢,但在浙江省林業投融資中一直沒有得到開發,導致浙江林業系統投融資渠道狹窄。
(四)林業投資效益低下
首先,我國生產技術落后,生產設備陳舊,林地生產力水平落后,技術創新不足,融資水平落后;其次,浙江省林業投融資資金缺口較大,總投資甚至呈現下降趨勢,這進一步加大了投資總額與實際需求的差距;三是由于缺少健全的相關制度和嚴格的制約機制,一些人利用職權謀取私利,造成相關資產損失。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使浙江省林業投資效益低下,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三、完善浙江省林業投融資的對策
(一)創新融資模式
融資模式改善,融資渠道增加,這將有利于增加浙江省林業投融資資金。首先,可以將企業和林業聯合發展起來,創建一些林業融資項目,吸引企業融資;其次,可以進一步完善林業資本市場,包括林業債券;再次,可以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吸引外資投入。
(二)科學設計林業相關制度
浙江省每年林業總投入嚴重不足,呈下降趨勢,林業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因此,吸引外來企業投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進行體制改革。信貸政策的放松有利于林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也可以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方式籌集資金。國有林業企業之所以是改革的難點,主要是因為國家干預過多,不利于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配置資源。
(三)加快林業金融市場發展,縮減資金缺口
林業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單一的國家預算資金遠遠不夠。因此,要發揮金融市場應有的作用,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融資規模來提高融資資金量。國家可以發行林業國債,為林業發展提供長期性資金,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國家財政負擔,也是林業市場化籌資的積極嘗試。商業銀行為林業發展提供商業貸款,如可通過林權抵押、林業資產抵押等方式獲得貸款,國家為提供林業貸款的商業銀行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扶持,提高商業銀行貸款的積極性。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防腐機制,治理林業腐敗
權力集中容易滋生腐敗。要從根本上杜絕此類問題,應從下放林業主管部門的權利入手。項目的不同階段由不同部門負責,形成相互之間的監督制約。要建立健全相關獎懲機制,加大對官員腐敗的查處力度,對收入高的生態工程給予更多獎勵。
參考文獻:
1.陳珂,劉璨,劉浩,等.農村林業投融資政策:回顧與實施———基于福建、浙江、遼寧3省的調研分析[J].林業經濟,2019,41(1):82-92.
2.蔣海,屈家樹.市場經濟條件下多元化多渠道的林業投融資機制研究———以廣東省林業為例[J].管理世界,2002(3):90-95.
3.劉媛,付偉,趙俊權,等.中國林業投資與生態服務價值研究[J].生態經濟(中文版),2017,33(1):152-158.
4.劉振露,陳嶺.貴州省現代林業發展投融資體系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6(2):50-53.
5.沈義力.江西林業投融資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12(1):79-83.
6.孫銘君,彭紅軍,叢靜.碳金融和林業碳匯項目融資綜述[J].林業經濟問題,2018,38(5):92-100,114.
7.鐘國昌.論分類經營條件下的林業投融資政策[J].林業經濟問題,2004,24(4):250-252.
作者:吳燕華 金婉璐 朱昊緣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林業生態與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 下一篇: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措施